分享

善的守望---记我的老师杨权利教授

  清泉 2018-01-02

 望着杨教授在病床上苍白的脸,看着他身上插满的各种各样的塑料管子,我们几乎要流下泪来。几个月不见,那个身板最硬朗、性格最乐观、喝酒最豪爽的杨老师怎么就成了这般模样。

     虽然杨老师还是努力抬起头来微笑着和我们说话,安慰我们过段时间就好了,他就可以给我们上课了,甚至还开玩笑说,只是以后再也不能喝酒了,看到别人喝酒就馋得慌。但是我们都清楚,他翻身尚且困难,何况是翻越秦岭来上课。
        两年时间,杨老师要给我们讲
《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讲《传统五伦与人际关系》并要承担很多临时的培训讲座,每一次讲课,他会精心准备很久。无论我们提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杨老师都会认真思考,认真解答。他那种包容随和的性格,一般人真是很难做到。

     《道家哲学》要涉及到很多生涩的古文,尤其是庄子的文章,讲起来很有难度,不知道杨老师下来做了多少工作,每次把拼音都标注好,上课时耐心指导我们分析文意。讲“道”的内涵,杨老师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很多例证。他讲社会形态的划分,讲道家的哲学流变,讲道家的本体哲学论,讲道之价值论,使我们对道家哲学有了整体的印象。这一门课,我们学习的时间最长,内容最具体。

       他的课深入浅出,讲传统伦理时经常融入社会学的观点,结合现实社会的一些例子,适合各个层面的人听讲。他的哲学观与他现实的人生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种通达平和,体现了对中和思想的深刻理解。我们以为,他的生活无波无澜,一帆风顺。直到他生病住院,我们才知道他的结石已经长得像一串葡萄,需要连续做四次手术。而第三次手术时大出血,导致手术失败,他又整整在病床上多躺一两个周。     第二次手术后,我们去看他,其他老师开玩笑说,把他的舍利子带几颗回来。那一次,他一个人住在医院,妻子累病了,儿子不在西安,无人照料他。他提着吊瓶把我们送到电梯口,乐呵呵地说他一切都好,不用我们担心。可惜我们都不在西安上班,否则大家一定会排班去照顾他的。

       也许杨老师真的是有精神的舍利子吧!他人格的光芒深深影响了我们。他八月份为我们讲的课,是教我们怎么做讲座,怎么拟定题目,怎么列提纲,怎么找论据,他让我们辨析题目的理论依据,告诉我们所讲的道理一定要有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和个体的人生经验是不同的。那次他讲得特别好,所有人都热烈鼓掌。那节课,浓缩了他一生的思考。从那次讲课之后,他就住院了。我后来每次要做讲座时,都会想起他说的那些要点,都会感谢他的提醒。杨教授的温和严谨,认真负责,耐心谦虚,乐观通达,我要是能做到十分之一,就终生受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