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毁于败类的''''王朝杰作''''

 大莊 2018-01-02

笔者 曾祥辉(系列文章)


《天下收藏》电视鉴宝节目,因乱判乱砸,给全社会造成至今尚未平息的一切“反砸风波”和“冤假错案”,完全是因为该栏目组盲目崇拜、迷信所谓“国家级'、'专家库”的所谓“权威专家”造成的。


这个对民间文物之真假判决等同于“天下刑场”的电视鉴宝节目,在力求于和谐社会文明发展的当今中国,竟然持续开办了长达近六年之久,在此期间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舆论遣责和海内外民藏界的强烈呼吁,真还不知道他们的为所欲为将会进行到什么时候……。



(砸瓷系列二十六至三十二)


隆庆斗彩瓜棱罐

    此罐青花发色较为浓艳,施彩较为艳丽,总体风格与隆庆官窑非常接近,但画工略欠生动灵活,胎质过于细腻,油腻感强,仔细观察通体有做旧痕迹,为有相当水平的现代仿品。

 

这件隆庆“青花五彩瓷”是一件永久性代表着中国明代一代王朝精神、物质不朽杰作,且极为珍稀。数百年后,它那作为一代古物的传世陈旧之自然旧貌,即使不懂收藏的人,起码也能看得出来它是一件'老东西'。但是,在《天下收藏专家组》这伙伪专面前,它却并未幸免因无知,或为利益而造成的'这场'历无前例的'致命'灾难。

 

摘:发表于 2012-8-29 19:03:55 [社会百态] 震惊,愤怒,请看被王刚砸坏的明代“大明隆庆年造”青花五彩龙凤纹瓜棱罐!明代“大明隆庆年造”青花五彩龙凤纹瓜棱罐。

    

    一件珍贵的中国古瓷,被王刚以及香港商人勾结的伪专家故意砸掉,涉嫌公然破坏国家二级文物,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伟大首都竟然发生这样的事件实在令人震惊,此情此景,触目惊心,引起了中国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

 

摘:《中藏网》发表于 2012-08-2803:22 作者邢剑辉:“强烈抗议北京电视台恶意砸毁珍贵瓷器:“大明隆庆年造”青花五彩... 一伙利益集团借去伪存真之名,光天化日摧毁中国古瓷,肆意破坏中国文物,故意伤害CHINA,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的内心是悲哀和极度愤怒着,而且感到无助的震惊。这是中国文博界沉冤多年的旷世奇冤,稍有点良知的中国人收藏界人士都知道里面那道沉睡的黑幕,以及躲在幕后操作的魔鬼是谁。今天那些践踏中国文化的魔鬼们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赤裸裸跳出来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将这些我们祖先遗存的文物砸碎,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国人团结起来坚决捍卫中华人类的文明!

    

明代的青花五彩瓷器烧造工艺复杂,先于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出一定的纹样,入窑烧成。再以红、黄、绿、等色彩描绘图案,再入窑以700度低温烧造而成。五彩瓷并不是指一定要有五种彩,可以根据文饰的需要增减,青花五彩瓷在明中晚期嘉靖、万历时期烧造极盛,“大明隆庆年造”的青花五彩瓜棱罐非常珍贵,画面粗旷,色彩艳丽,器形难以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瓷器匠师从练泥、成型、拉坯、绘画、装烧、填彩、再烧,多少道工序非常复杂,由于隆庆在位仅仅六年,时代风格特别明显,带款的官窑瓷器传世罕见,每一件都是珍稀品。

 

“大明隆庆年造”明代青花五彩龙凤纹瓜棱罐,釉下青料是明代特有的回青,釉上二次复烧的“枣皮红”“孔雀绿”“鸭蛋黄”都是天然的颜料,画风朴实,布局合理,整体散发古代瓷器特有的柔和光,底足胎釉结合出有特殊的“火石红”,双圈流畅,款识精确,用笔老辣,露胎处古代特有粗磨的瓷土,有简单鉴赏知识就完全可以认定,游龙翔凤画风朴实,当时的皇家贡品,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中国明代官窑古瓷。现代新仿使用化学颜料,釉面散贼光,胎土更细腻,画工显拘谨,底足缺乏老化感,这件只要有基本鉴别知识的都能看清楚,完全没有新仿的可能!'


故宫专家称:这件故宫旧藏带有隆庆本朝款识的青花提栋壶,是目前国内仅存的珍品之一。

隆庆皇帝就是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1572年),嘉靖皇帝之子,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30登基正值壮年,由于沉迷媚药,贪恋美色经常服用媚药助兴,导致身体空虚,不理朝政,在位仅仅6年就病崩终年36岁,葬于北京十三陵的昭陵,隆庆年造的瓷器非常稀有,也特别珍贵。明穆宗隆庆在位只有六年,青花五彩非常珍稀,隆庆皇帝是嘉靖皇帝的儿子,风格得到延续,参考北京故宫的嘉靖时期五彩,隆庆带款官窑瓷器稀有罕见,每一件都是国宝级别文物,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中国祖先创造的精美瓷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产,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破坏。

   
这样珍贵的古瓷,被王刚以及香港商人勾结的伪专家故意砸掉,涉嫌公然破坏国家文物,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首都发生这样的罪恶,此情此景,触目惊心,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笔者将以一个共和国公民的身份,向北京电视台以及首都博物馆提交强烈抗议,保护中国文物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破坏文物的行为要受到全国人民的谴责!”


《天下收藏专家组》成员翟建民说他们“砸错百分之0.1的几率都没有”,笔者则以法律作司法保证:“此罐(被砸物)没有百分之0.1的可能是现代仿品。”

 

评估一代古代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之高低,主要是以它的质地、工艺、文化、艺术、科学、欣赏、珍稀、年代等综合价值之累计。

 

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随时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在对藏品的研究和认识上达到了何等程度,如果在漫长的收藏阅历中,自己对很多东西始终觉得还'拿不准',那么说明你还谈不上自信。虽然千百年难遇到像如此“破砸物”这样的结局,但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藏品价值,不得不承认这是作为一名藏家的最大遗憾和悲哀。

 

中国的古瓷艺术博大精深,有的极品瓷虽然简单看几眼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惹人注目的惊人之处,其实它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其复杂的技艺含量,只是因为你的眼力不济或不熟悉而已,所以,笔者在此特别提示初学收藏的读者,对自己已经收藏而又不太了解的藏品,一定要以一种诚挚的敬畏之心去加以长期的学习和研究,除纯商业性之外,真正的收藏爱好,实质上是一种修心养性的慢性文化投资活动,一切的急于求成均属枉然,尤其是拿着东西到处求鉴,更易容造成灰心或导致'彻底失败'

 

《天下收藏》鉴宝节目,为了增创“收视率”,以设奖为“诱饵”吸引大众藏家,砸瓷之前故意不公开“评判结论”,以给对方一个悬念和一分希望。砸瓷方利用持宝人心理,使用“激将法”让持宝人硬著头皮坚持不退,为什么极少有人说退呢?这其中有两类心理支配和心态:

 

一是持宝人的确不明白自己藏品的真假,专家鉴定是假的砸了也无所谓,而始终还是抱以侥幸心理,或为获奖诱惑而不退。

 

二是持宝人明知自己的藏品是珍稀名品,完全是出于对“集体权威” 坚定不移的绝对相信,并认为砸瓷之前,“主持人”的一切激将无非是演戏,以为专家对藏品的看法与自己对藏品的看法其观点是绝对一致的,所以坚决不退,当这种自信在瞬间毁灭之后,自己却陷入这种突如其来的迷惑之中,而原来固有的“自信”突然变成一遍茫然。当醒悟之后也只能打掉牙往吐里吞,就因为所谓的“生死文书” 而有冤无处申。


 

此瓜棱罐如果不见其底款,人们往往会将它判定为“嘉、万”时期的青花五彩瓷,估计当今陶瓷收藏界无人能确认出它是“名不见经传”物不无见传承的“隆庆瓷”。作为陶瓷界对明代中期的瓷器,往往提及到'嘉靖',下接就是'万历',所以“嘉万”二字几乎成为了藏界用语的口头禅,而嘉、万之间的隆庆时期,因历史太短,遗珍太少而几乎被人们所遗忘……

 

摘: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525页:“隆庆一朝仅六年,隆庆五年(1571年)夏宫廷曾派烧官窑鲜红碗、钟、瓯、瓶、大小龙缸、方盒各项共105.770桌、个、对计12余万件瓷器。第二年5月穆宗就死亡,当然无法烧成。

 

由于时间太短,景德镇制瓷业,无论官、民窑的工艺技术过程和艺术风格都来不及有所变化。何况从传世实物看万历前期的青花和青花五彩等品种,与嘉靖并没有什么区别。

 

介于嘉庆和万历之间的隆庆瓷,如果没有明确的款识,当然就无法辨认了。从传世品中带有隆庆年款的实物可知当时确曾烧造青花、青花黄彩、青花红彩、甜白、白釉红彩、黄釉及青花五彩等各品种。器形有盘、碗、杯、提梁壶、银锭式盒、大缸、方形罐、瓜棱式罐等。图案花纹主要为团龙、双龙戏珠、五龙、九龙、龙凤、开光花鸟及莲池水禽图等。

 

隆庆官窑的款识多见“大明隆庆年造”两行六行青花楷书款。明代在此之前的各朝官窑款,基本上都是大明某某年制,而隆庆款则用“造”字,这是非常特殊的,民窑则有“大明隆庆年制”、“隆庆年制”及“隆庆年造” 各种不同的款识……。

 

此底面图乃《天下收藏专家组》判定为

“现代仿品”的被砸物“物证”底面照



以上《中国陶瓷》对隆庆官窑瓷的概论,几乎验明了此被砸物真实“身份”的几大时代特征。然《天下收藏专家组》无论用什么贬踏之词来污蔑这些珍贵的历史文明之物,但他们总没有办法来埋没掉这些“物证”凝固永存的客观现象,同时他们也无法掩饰住自身贫乏的学术知识。

 

青花斗彩与青花五彩虽均属釉下青花加釉上填彩工艺,但艺术表现和工艺操作却存在着明显区别。此罐装饰艺术乃明显青花“五彩”,而鉴定书上却命名为“斗彩”,仅仅通过对这批展出品的器物命名,就一一暴露出了该专家组学识贫乏现象的无处不在。

 

所谓“斗彩” :釉下青花仅仅只“承担”体现纹饰线条的“使命”。而所谓的“青花五彩”,釉下青花不仅要承担整体装饰纹样线条体现的使命,还要承担起整体色彩表现其中一种“独挡一面”的具体颜色使命。

 

据笔者所见,“青花五彩”始创于元,盛行于明,消失于清。清代康熙的青花五彩十分漂亮,后由釉上五彩、色地素三彩、珐琅彩、粉彩所取代,至雍正时期,已极少见有青花五彩的再现。

 

此瓜棱式罐之造型,按我国前辈著名古陶瓷专家孙赢州先生曾说:“瓜棱、连瓣形盘、罐类器皿宣德以后绝”。对于前辈著名古陶瓷专家这一说法,笔者曾揣摩过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才悟出,很可能该专家生前极少甚至根本没见到过宣德之后所烧制的瓜棱、连瓣类器型,才断此之言,同时证明了此类形式,制胎工艺的麻烦程度和成器之后的非同凡响,而且也更进一步证明了此类器物的珍贵程度。

 

隆庆一朝因皇帝的过早归天,使得原定的宏大烧制计划也因此而告终,同时也使得隆庆瓷“天生”稀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此罐整体装饰艺术效果,不仅保持着鲜明的嘉靖风格,更让业内行家感到惊叹的是,在本身极为稀少的隆庆瓷中,竟然还会有这种复杂工艺的“瓜棱式青花五彩龙凤纹罐”的完整器存在。若按《国家文物定级标准》,此罐至少绝不会低于“二级文物”的标准要求。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嘉靖青花五彩云鹤纹罐

摘:陆建初著《古陶瓷识鉴讲义》75页:“嘉万之间隆庆窑,大小彩瓷呈色甚美,耿宝昌或言:“隆庆五彩也与青花器一样,同臻极致。此时,红黄碌紫各色都极为鲜艳”复举:“民国时有在隆庆素白釉器上加绘五彩,并写红彩款‘大明隆庆年造’的伪作。”

以下图片乃(破砸物)隆庆青花五彩龙凤纹瓜棱罐


摘:陆建初著《古陶瓷识鉴讲义》75页:“嘉万之间隆庆窑,大小彩瓷呈色甚美,耿宝昌或言:“隆庆五彩也与青花器一样,同臻极致。此时,红黄碌紫各色都极为鲜艳”复举:“民国时有在隆庆素白釉器上加绘五彩,并写红彩款‘大明隆庆年造’的伪作。”


此罐造型,并非属那类瓜棱仅现于腹部主体的简易式,它是从口沿至足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整瓜棱型,且与永、宣时期的同类形式保持了基本一致。宣德(1426年)至隆庆(1567年),中间间隔141年,近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此类器型的烧造,但不得不承认,续宣德之后,此类棱型式器皿的确罕见并十分珍贵。

 


此罐胎质细腻微泛灰色符合明中期官窑胎质特征,地釉白中泛青(见罐口内壁),釉面局部微现铁褐点,青花发色青翠,彩料色调浓艳,主体装饰题材、绘画技法及彩料效果与嘉靖同类艺术表现有之而无不及。口沿似有脱釉现象,整个罐面至足端,传世使用磨损痕迹十分明显,古旧老化面貌自然,底面双圈青花楷书“大明隆庆年造”,其款识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总之:它是一件代表中国明代隆庆时期,官窑瓷器艺术的重要历史物证。


(砸系列二十七)


道光款青花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

 此碗款识书体与道光官窑款识相符,但造型、胎釉等工艺特征,均与道光官窑真品有一定差别,纹饰画工,尤其是鸳鸯脖颈处画工,较为拙劣,且釉表处众多灭黑点,明显属人为做旧,为有一定水平的现代仿品。

 

斗彩与其它釉上彩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勾线是在釉下,由于填彩时釉面上没有物质性边线的约束,怕彩料溢出线外又怕出现缺彩,所以一般斗彩画面多显拘谨,成化斗彩确实偶见越线和缺彩现象.....

 

道光时期虽然处于清代官窑瓷艺的下滑时期,但根据北京、台北两宫和世界各大博物馆等方面保存的道光瓷来看,说明道光一朝的确还是烧制出了不少精品瓷。就这件被砸的“卧足墩式斗彩碗”, 在它身上仍然保持着清代盛世时期的官窑遗风。它造型墩厚结实,胎体向下趋厚(从被砸损的碗壁断代可清楚地观察到胎体的厚润和洁白无瑕的细腻程度),地釉微泛粉白,青花发色纯正,装饰布局繁缛,彩料色调鲜明。特别是它内、外壁口沿装饰布局,完全是按照宫廷设计的章法格式:先绘出内外各上下两道极细的框边线,再在横窄的边框内用青花填写出规整如印的梵文,和绘画出“龙赶珠”图案式精细纹样,且毫无越线迹象。主体纹饰“荷塘鸳鸯纹”画面填彩规矩、布局错落有致,荷塘之中情侣鸳鸯前呼后应生动传神。实可谓道光官窑斗彩之经典杰作。

 

(注: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读者视线对面被砸损的缺口下,其梵文下面的青花边框线,明显的朔向起笔,一直到接头的浓淡色调,证明它确为手工绘制,而现代中国有几位仿古大师能在内壁上填写如此规整如印的梵文来?凭这一点就足以推翻判决为“现代仿品”荒谬定论……。)

由于古瓷工艺、艺术的个体性表现不尽一致,作为一名古瓷鉴定者,对各类古瓷工艺的艺术表现和手法,不说都要求达到一见便知的眼学鉴别能力,但首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古瓷艺术之审美能力。如果你的藏品想请别人鉴定或掌眼,无论他名气有多大资格有多老,如果他在见到物件之后尽用一些像“天下收藏”专家组的类似评判用语,说明他根本不具备鉴定资格,甚至还没入门,这是每一位走向成熟的资深者之切身体会和经历。

 

此鉴定评判中指出:“尤其是鸳鸯脖颈处画工,较为拙劣……,”历代古瓷,因各类工艺表现的差异,所以对各类纹样的处理也有所不同,至于此处是否属于“拙劣”之处,只能代表审视者的审美角度和境界,并不能成为定论为“现代仿品”的一条理由。再说,斗彩的填彩工艺与五彩(硬彩)一样的显色原理,黄就是黄黑就是黑,没有浓淡过渡色调,而且彩料也只能局限青花描线之内,既然此脖颈处已明显地体现着事先设计好的青花线条起伏来表达动感,这只能说明是道光斗彩匠师的一种工艺表现手法……

 

至于釉面上所出现的局部灰黑点,用100放大都呈不规则坑洼状,需几十上百年才能出现此类灰黑色,做旧根本做不上去,再说,瓷器做旧主要是打磨,不可能呈坑洼状,也没有这种做旧法,笔者见到的这类旧物件太多……。此碗口沿外有一道大约三四毫米宽的凸状立体式箍圈,这些所谓的“灰黑点”也就仅现于箍圈的表面,其碗壁内外并不存在这种现象,正是因为“箍圈”接触磨擦总是“首当其冲”才出现了这种明显磨损情况,同时也更能证明它是一件传世迹象明显的老旧之物,这是一般日常生活用品的自然物理现象,如果真的连这种日常的自然磨损现象部不承认的话,那么就真有可能是在故意毁损历史的珍稀文明之物。

这件大清道光年制青花款的“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的特殊造型在历代碗、钵类型制中并不多见,特别它青花龙珠加梵文、荷塘鸳鸯纹内外斗彩装饰的高贵程度(梵文是古代印度,也即天竺国的语言,更确切地说是一门当时的文言。是僧侣、文人、贵族间使用的语言),说明它的诞生是经过道光官窑精心设计的,许是皇上恩踢于宗教方面的一件“圣物”,而并非普通的日用品.......。笔者除了曾在某资料图录上看见过一件它的“孪生”,在另外本人所阅览过的所有古瓷图录和各大小古玩文物市场、拍卖场上再未见到过它的“身影”,说明它还是相当罕见的。再说,它传世磨损的自然旧貌也不是人为故意形成的“急性”现象,所以,说它是代表道光官窑真品中的经典之作不为过分。

 

(砸瓷系列二十八)

康熙五彩花卉纹棒槌瓶

 

康复时代的五彩瓷器,品种多,数量很大,是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瓷器艺术成就的一个品种,也是最能体现艺术风格变化规律的一个品种。康熙时许多器物开陶瓷造型之先河,如棒槌瓶,反映了制坯技术的精熟。此瓶造型较康熙真品显得拙笨,线条僵直,胎质偏松软,釉面含混,缺乏坚致透亮感,彩头厚腻,画工拘谨呆板,为仿制水平较高的现代仿品。

 

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总是在随着政权的变化而变化,一个新的王朝诞生,总是有新的品种出现,所谓“棒槌瓶”就是康熙时期出现的,而且产量特别巨大,雍正一乾不知是审美疲劳还是标新立异,很少见有雍正款的棒槌瓶,因装饰空间大,乾隆时期有少量续型不续艺,为展现高端技艺而制的棒槌瓶出现,反而晚清将它当“老品牌”的继烧却逐渐增多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棒槌瓶因形似捶衣棒而得名,传世所见有大、中、小几种规格,装饰多种多样,样式大同小异,是古瓷收藏界相对最为熟悉的瓷器品种。


以下三图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图为破砸物。

此被砸物:“康熙五彩博古花卉纹棒槌瓶”,装饰题材及纹饰布局与康熙相符,胎体、釉层偏薄,彩料色调柔和,但根据此瓶釉色粉白和釉面略欠平整等时代特征表现,属康熙早期五彩瓷。


(砸瓷系列二十九)

成化款斗彩葡萄纹杯

此杯与成化窑斗彩制品风格较为接近,但胎釉等工艺细节,均呈现“带”仿品特征,经鉴定为有一定水平的现代仿品

 

成化斗彩,是中国古代瓷艺发展中一棵熣灿的明珠,特别是小巧玲珑的杯类器皿,更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的收藏对象,在2014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支小小鸡缸杯竟然曾拍出了轰动世界藏界两亿天价(当然,此天价奇迹的是非与否,与本文内容无关),与此被砸物不同的仅仅是装饰题材和器型,但总的来讲均属成化斗彩杯类器皿。

 

瓷器以“葡萄”为装饰题材,在永乐时期已成为釉面的一种“定型”纹饰, 时至成化,却出现了葡萄与竹纹融成一体的整体装饰,这件被砸的小杯就是其中之例。此杯沿袭永乐时期的“仰钟”式杯体造型,胎体轻簿、青花、彩料色调淡雅等综合特征与成化一朝无不相符。若按明末谷应泰《博物要览》所述,葡萄杯的名气要比鸡缸杯大,见“故宫成化藏瓷轶闻之三” ……

 

 

至于此判决证词中所谓的“杯与成化窑斗彩制品风格较为接近,但胎釉等

工艺细节,均呈现带仿品特征”均属纯属的无稽之谈,早已不值一驳!


(砸瓷系列三十)

康熙款五彩花神杯

此杯胎质厚腻,款识主观臆造,做工粗糙,画工呆板,底部有明显做旧痕迹,经鉴定为现代仿品。

    

    十二月令花神杯,将绘画、诗文、书法、印章之艺术形式完美地融为一体,乃清代康熙官窑之创举,它无疑体现出了清宫御瓷高雅的文人气息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也为后来雍正、乾隆时期的题诗珐琅彩瓷树立了一个瓷艺文化新模式,并成为了“清三代”体现高端瓷艺成就的一面旗帜。

 

摘:网易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 >正文:保利古董珍玩之夜收3.32亿元,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拔头筹。

 

(原标题:保利古董珍玩之夜收3.32亿元,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拔头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讯,66日晚的北京保利拍卖古董珍玩夜场收获3.32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额。其中,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西周早期青铜卣和一枚清乾隆昌化鸡血石苍龙教子钮宝玺,都以超过230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是当晚拍出价格最高的三件拍品。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以2392万元的高价由两位场内买家竞得


十二月令花神杯”由于质地精良、制作精美,实可谓康熙瓷艺之经典,历来倍受藏界所亲睐,并以持有为傲。具传世所见,其装饰工艺有“青花”和“青花五彩”二个类型。

据相关文献所载:十二月令花神杯曾烧造过两次,第一次在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间,写款为楷书两行竖款,第二次为康熙晚期,写款为宋椠体三行竖写横排款。《天下收藏专家组》自作聪明,自己不知道此款的来龙去脉,反倒说此杯款识主观臆造”……


这件被冤砸的十二月令花神杯是其中四月的:牡丹花神杯。牡丹:人称花中贵主,位居群芳之冠,雍容华贵,茂盛美艳,有国色天香之誉,《花经》和《瓶史》把它列为一品九命。

 

诗词:选自韩琮的《牡丹》《全唐诗》卷565_12: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花神:丽娟。西汉武帝所幸宫人。玉肌柔软,吹气如兰,尝于芝兰殿旁歌《回风》之曲,庭中树花为之翻落,是谓曲庭飞花。



(砸瓷系到三十一)

碧玉堂款青花松下高仕茶壶


    此壶款识字体及写法,与康雍时期落款风格笔法相类,青花发色漂浮,缺乏层次感,画工板拙,胎质粗杂,尤其造型和康雍时代风格大相径庭,器身、底足有做旧痕迹,为现代仿品。

 

碧玉堂乃康熙至雍正时期之堂名款,一般留堂名款的器物均属宫廷订烧,不属批量生产之物,所以传世品也相对比官窑款少见,而从品质上讲比官窑则毫不逊色。

就笔者之见,此青花高士图茶壶不仅造型曲线优美、釉面洁白纯净,而且无论是从装饰题材还是绘画风格,及青花蓝料发色鲜明的浓淡色阶等综合艺术表现,均完美地达到了康熙青花成熟时期的瓷之效果,无疑为康熙晚期的成功之作。

 

摘:藏网论坛 » 家争鸣 »作者李言:

 

与王刚团队及翟建民谈瓷器鉴定之六,碧玉堂款青花松下高仕图茶壶

 

评语:“此壶款识字体及写法与康雍时期落款风格笔法相类,青花发色漂浮,缺乏层次感,画工板拙,胎质粗杂,尤其造型和康雍时代风格大相径庭,器身、底足有做旧痕迹,为现代仿品”

  
唉,无知就是没办法,说什么“青花发色漂浮、缺乏层次感”,此件器物釉下为蓝彩料,根本就不是一般的青花料,而蓝彩料是一种经多元素加工的蓝料块,经磨碎而调色的蓝料彩由于质本的不同,就不可能呈现出和青花钴料的那种入骨层次感,也就是土与水泥质本不同的两种原料,这等于是只懂土而不懂水泥的鉴定者的道理一样,而事实上,在古瓷中有物证显示,最早在元末明初的器物中,就已采用了这种蓝料彩的物证,只不过因过于稀少,世人难见。而后,较多的器种出现明成化,而且故宫成化团花斗彩小杯中的团花蓝色就使用的是蓝料彩而不是青花。至此后,康熙、雍正、乾隆朝都有物证,而乾隆朝罕见的脱胎花卉大碗就采用蓝料彩。(可见“一物一点评之二十一乾隆蓝料彩脱胎花卉大碗”)

蓝料彩的特点为艳蓝,给人美不胜收之感。但由于料彩是以混有玻璃的料块,因而浓稠,这样,釉下显得厚实,相对动感少之。但由于料种工艺繁复,所以相对名贵,而因王刚团队真才实学不具备,故定假,也应不足为奇。由此可见,他们貌似很有才,其实名不副实,这是证据。看来时间真可以验证一切。试想,像王刚鉴宝团队这样的一知半解水平,怎么又能不鉴错?不砸错?砸错自然是一定的,反倒是像这种水平砸对倒真是不合逻辑了。

在这里,我们真该问问王刚团队的上级在做什么?北京文物局那么多年都做了什么?看来混着过的人决不在少数,这便是中国文博界的悲哀所在。而多少年的话语权一直就掌握在这些人手中,这不是要毁灭中华民族的瓷业文明吗?天下的炎黄子孙们真该想一想,是否该对他们绳之以法呀!”

至于此壶釉下青料是否属另外的蓝料,并不影响对被砸物证的真假评判,至少代表了民间藏家反对砸瓷的一种声音。

 

(砸瓷系列三十二)

矾红三多纹双兽耳罐

 

矾红是陶瓷低温釉上颜料。以三氧化二铁悬浊体着色的低温红釉和红彩。亦称铁红红彩  。产生于宋代,为釉上多种彩的前驱,明代嘉靖时,御器厂以矾红釉取代铜红釉。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鲜艳,华丽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无一色釉器。嘉庆以后,矾红色泽均不甚佳,仅光绪时稍有起色。福寿三多是瓷器装饰中的吉祥图案,寓意多福多寿多子。此矾红彩三多纹罐,胎釉明显粗松,器行笨拙,矾红色彩油亮,漂浮,画工拙劣且随意,有明显做旧痕迹,为现代普通仿品。

 

所谓矾红是一种低温红釉和红彩,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据载:其矾红用于瓷器装饰始创于宋代,为釉上多种彩的前驱,后沿用于矾红瓷器 明代万历红彩、铅粉86%配制而成。着色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制法将硫酸亚铁(青矾)煅烧漂洗,加入铅粉作熔剂,磨细备用。如作颜色釉色料,则调成釉浆,施于陶瓷器釉面上,氧化焰以900左右低温烤烧之。明代嘉靖时,御器厂以矾红釉取代铜红釉。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鲜艳,华丽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无一色釉器。嘉庆以后,矾红色泽均不甚佳,仅光绪时稍有起色。

 

康熙矾红两龙戏珠纹盘                   


清代中晚期矾红福寿纹罐


摘:【故宫国宝】 (215)康熙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高42.2cm,口径4.2cm,足径12cm。瓶小口,细颈,垂肩,球形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红彩描金装饰。近足处绘莲瓣纹,与口沿的边饰上下呼应,烘托出龙纹的矫健凶猛。圈足内施白釉。以红彩描金装饰作瓷器装饰在清代康熙时期颇为盛行。这件器物上的装饰繁缛细腻,尤其是龙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天下收藏专家组》以上242字的鉴定文书,仅有38字对物证定论为现代普通仿品的文字评判,归纳为五句话五项罪名,那么我们完全有必要再仔细审一下物证图片,看它是否存在:胎釉明显粗松,器行笨拙,矾红色彩油亮,漂浮,画工拙劣且随意,有明显做旧痕迹之现象?

在笔者眼里,此判决证词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份与被砸物物证现象绝无任何直接关系的伪证证词。

 

此罐造型圆润丰盈饱满,釉色洁白纯净无瑕,装饰题材及装饰风格之时代特征与清代完全相符,其绘画技艺乃明显的清代官窑之名师之手笔。

 

其口沿内似有白色的封泥贴于口内壁,说明此罐曾密封过什么茶叶类物品,金属镶嵌的罐口,因长期存放加烟尘的熏染,已自然氧化变暗。另外,图片正面局部似有几处曾抹伤过釉面的老痕。根据它整体的自然老旧面貌等表现,无疑为中国清代中期一件官窑矾红之经典之作。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