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可钦:教育其实很美

 老刘tdrhg 2018-01-02



精彩导读:


发现美和欣赏美是作为一种心态存在于当下,而追求完美只能作为一个人的理想而存在。


对每一个个体而言,我们不能保证他的每一个生长节点都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他不是一个完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有他闪光、动人的瞬间。教育就是要善于抓住一个人在某个瞬间的好行为、好想法,在发现中肯定,在肯定中激励,在激励中传播,在传播中影响每一个人,让这些行为慢慢地由一个偶然的行为变成稳定的行为,从一个人的行为变成一个群体的共识,并逐渐成为一个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者简介:


刘可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等荣誉称号。


做教育要有审美眼光


不管是做教师还是做校长,总之,只要做教育,如果没有审美的眼光和对美的敏感,那是做不出味道来的。自然,这样做教育也不会真正成功的,这样做教师也难以找到职业的幸福感,更不会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其实,很难找出一把尺子来衡量事物美还是不美。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能切实地感受到“这样做,很好,很美”。这说明,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尺度去衡量一件事的“美感指数”,但是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却又可以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共同赞美同一件事。大凡真实的、友善的、愉悦的行为,都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做教育也是如此。

现实中的很多困惑缠绕着我们


可是,在居家过日子的状态中,我们又很难体会到这种美好、美丽或者说美满。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不行、太多的不能、太多的不好。它们成为我们追求美好的屏障,慢慢地,“美”居然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

 

我们希望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可是当学生刚要表达“不一样”时,我们内心又冒出很多担忧。

 

我们往往期望学生能够多一些自主的行为,可是当学生因经验受限,玩心太大偏离教学目标时,我们又会本能地将他们收在笼中,小心喂养。


我们往往会感动于学生的率真和童趣带来的惊喜,但却无法容忍学生的反复,甚至会失去做教育者应有的耐心。


我们往往会为那些聪明的、守规矩的、“优秀的”学生自豪不已,但却无法从容面对那些木讷的、内向的、“不听话”的学生,有时甚至会抱怨:“我们班上,要是没有×××,那该多好啊!”

 

我们也往往在羡慕那些好教师、好学生中,而忘记了我们自己应该成为“好教师”,我们自己也有培育“好学生”的责任。我们没有明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时“迟钝”、“偏离”、“反复”、“不听话”,像“聪明”、“专注”、“一贯”、“懂事”等一样,都是正常的。恰恰是它们的并存,才构成了丰富的教育过程,使人们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教育方法。只有认识到这些,我们才会创作出一幅成长的教育山水画卷。


重新审视教育的功能


所以,我们重新思考教师不是裁判员而是教练员这句话。做教师是如此,做校长也应如此。

 

美和完美是两个概念。美在生活中,完美在理想中;美在过程里,完美在目标里。发现美和欣赏美是作为一种心态存在于当下,而追求完美只能作为一个人的理想而存在。

 

对每一个个体而言,我们不能保证他的每一个生长节点都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他不是一个完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有他闪光、动人的瞬间。教育就是要善于抓住一个人在某个瞬间的好行为、好想法,在发现中肯定,在肯定中激励,在激励中传播,在传播中影响每一个人,让这些行为慢慢地由一个偶然的行为变成稳定的行为,从一个人的行为变成一个群体的共识,并逐渐成为一个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追求。

 

发现、培育、传播好的行为,造就好的行为,这才是教育的魅力。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再从容一些,不必苛求“立即见效”;我们应该再包容一些,也不该苛求“都一样”;我们还应该再耐心一些,无须因为“此时与彼时”的差异而烦恼。不能用瞬间高峰的状态去要求每一个人和每一个时刻,也不能用偶然的低谷状态去作出结论性的判断,更不能用特殊情境下英雄般的惊天动地的行为,去苛求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底线与峰巅之间生活。教育,就是要不断提高这个区间的均值水平。

 

做了多年的教育之后,才体会出“教育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真正含义。“求”不是简单地从A点出发就一定能够顺利到达B点,因为,从此岸到彼岸的旅途中,不仅存在多种途径,而且每一条途径中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人的成长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

 

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理性、感性、悟性三者并用。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实与逻辑是否符合客观真理,然后才能“晓之以理”;感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审视感觉与形象是否带来了美感,这样才能“动之以情”;而悟性,指的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换位思考,是共同担当,是“抚之于心”。唯有真、善、美、爱协同并重,才能最终实现“导之以行”的教育效果。

 

追求完美,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典型心态,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只有追求完美才能够产生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追求完美的理想与标准,同时又不要一味苛求身边的人们必须完美,这样就有了一个富有张力的调整空间,一个适宜生长的土壤。

 

所以,美不只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在寻找、发现一个个个体的闪光点中体验到美,把美的种子播撒,并精心呵护、培育,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学习并享受着成长之美,正所谓教学相长。

 

大美至真、至纯、至简,就在每一天、每一刻。

 

回望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就事业和人生来说,最想向老师们和校长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教育真的很美!

| 来源:源创图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