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这样的方式陪你跨年,我很荣幸 | 思想跨年4小时干货

 长沙7喜 2018-01-02




而浙江卫视的画风却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在这里,喜马拉雅FM用了一档现场直播的脱口秀晚会“思想跨年”,来迎接2018年的到来。


主角包括“奇葩”马东、理想主义的自黑狂魔高晓松、理性专业的吴晓波以及充满正能量的“局座”,他们凭着在各自领域的积累,用“说”撑起了长达4个小时的跨年。

 

在晚会上,马东、高晓松、吴晓波、张召忠分别围绕年轻人的科技、年轻人的文化、年轻人的机会以及年轻人的成就四个主题进行阐述,讲述“人工智能”、“文化自信”、“年轻人的投资与选择”、“中国制造”。



2017年,智能革命又掀起了一波热潮,不管是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还是中国的BAT,不管原来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大家都把重兵压在了人工智能上。应运而生的,是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此类话题的激烈讨论。

 

高晓松认为,人类总是以过去的资源去思考未来。科技只能让每个人更平等,那些担心被毁灭的都是杞人忧天。马东则希望能够被人工智能“解放”,“解放”的时间能够用于享受,因为在享受之时,消费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财富未必会比工作少。

 

2017年,“文化自信”一词被频繁提及。倡导自信的原因是在于当下的不自信,高晓松说,我们这个民族走到今日应该非常自信。以沈括的《梦溪笔谈》为例,今天拿出来看,一点不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任何一本著作,一点不弱于达芬奇。所以说,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都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走,“此消彼长”。

 

2017年对于年轻人,是焦虑的一年。丧文化、90后脱发、佛系等热词的出现,背后是国民性的“焦虑状态”。吴晓波说,正是因为焦虑,我们这一代人依旧在不断努力,选择进步,而不是躲避焦虑或者放弃焦虑。“如果你有50万,不要买房不要炒股,2018年你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制造”成为国民性的词汇,同时也成为了全世界的词汇。“局座”张召忠认为,当新技术到来,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自我。

 

以下为整理的演讲精选:


马东:我这样悲观的人,都期待被人工智能“解放”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人工智能这个词被提到的次数越来越多,AI这两个字母在我们心里面,或多或少地都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但到底人工智能是什么?它的未来是什么?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和明天的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有业内人士预判,未来十年,AI将取代人类50%左右的工作。


AI会取代工厂的工人、建筑工人、操作员、分析师、会计师,司机、助理、中介等,甚至部分医师、律师及老师的专业工作。比如说,绝大多数人类翻译,包括笔译、口译、同声传译等工作,还有绝大多数从事语言教学的人类老师,都会被机器全部或部分取代。



马东说希望自己能够被人工智能“解放”,“解放”的时间能够用于享受,因为在享受之时,消费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财富未必会比工作少。


高晓松说,人工智能怎么回事?我找了一个大师,跟这个人请教一晚,听了一晚上,我听懂了一个事,就是人能干的好事,这人工智能都能干,但人能干的坏事,它还干不了,所以这我就放心了。


这个好事是有规律的,坏事可没规律可循,坏事如果有规律可循,这世界上就没有监狱了。每一次人类的进步,人类都杞人忧天,但科技只能让每个人更平等,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职业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国家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级的研究专家吴晓如博士的观点与高晓松雷同。他认为,尽管人工智能能够替代那些比较烦琐重复性的工作,但它拥有自己的局限性。


他以《蒙娜丽莎》作为分析案例:我们不同的人对于这张画会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有的人会认为它有些忧伤,有些人认为它可能会比较神秘。如果从人工智能的视角来看,它只不过是一些光线、不同线条、不同元素的一些简单组合而已。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的关注点完全缺乏人类的一些审美情绪,缺乏人的一些感性认知。所以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怎么做好人机的协同,怎么更好地用好人工智能。

  

高晓松:文化自信,就是要一切融合,以我为主

 


高晓松在思想跨年盛典上是这样解读“文化自信”的:


我觉得文化要自信,首先要自信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用被你们界定。我们不用你告诉我们四大发明,我们有新的四大发明。网购,支付,确实都是中国的,比西方强太多了。每个国家都在探索自己的前进道路,那今天我们这条道路,它就是海洋,互联网就是海洋,科技就是海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走对了路。


我觉得文化要自信,就是不背包袱,是一切融合,以我为主,我们自己觉得怎么好玩,怎么高兴,就怎么来。


大家看全世界最火的一首亚洲歌《江南stlye》,这骑马的动作不就是源自于现代京剧《林海雪原》当中杨子荣的经典动作么。


其实,京剧不光这一个方向,我看到很多不同的方向。比如说,乐器从这个二胡梆子变成了管弦乐的也有,然后把布景变成那种非常现代化的布景。京剧拥有中国文明中最重要的东西——价值与神韵,能够被大家通过各个角度与方式进行现代化。


现在的年轻人能Hiphop嘻哈,也能中国风。方文山、周杰伦那些拥有中国古典神韵的歌如《娘子》《双截棍》中,体现的元曲的味道非常好。所以说,他们就走了一条非常好的路。


文化要自信,就是不背包袱,就是该中国风的就中国风,该哟哟切克闹,就哟哟切克闹,这才叫自信。把别人挡在外面,说不行我要自信啊,你别来别来别来,这不叫自信,所以未来的自信,是一切融合,以我为主。


我们文化要自信,我觉得不要急。美国其实在一八九几年时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英国德国,但美国真正的在文化上受到尊重,是在二战以后。


所以大家不要急,我们要有耐心,而且我们要有负责任的感觉。文化自信不光是我行了,还要是我愿意为大家负起责任,我愿意充当这个角色,愿意把我的文化,跟世界分享。


美国文化也不是本土文化呀!音乐是爱尔兰来的,戏剧是英国来的,最后变成了他们的音乐剧,那也是把全世界的文化吸收进来,才有了今天的好莱坞。


所以文化要自信也不是说不要你的,而是把它吸收进来,变成我们的东西,变成我们新时代的中华的文化。

 

吴晓波:工作和劳动,是克服焦虑最好的手段



2008年的中国青年人,和今天的中国青年人可能是同样的焦虑,但是十年后我们站在这里回望2008年的时候,你会发觉什么事情呢?那个时候还没有分享经济,还没有移动支付,很难想象说我们今天跑出来不需要带钱包了,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那个时候更没有什么区块链,更没有人工智能。


而2008年以后,中国成为了一个创业之国,现在中国每天有一万家企业注册,他们中97%会在18个月里面死亡。所以创业是一种失败率非常非常高的职业和人生选择,但是每年仍会有三百万人投身创业。


所以2018年,你还能有什么机会?比如说我们还没有攻克癌症、没有用上无人驾驶的汽车、还没有告别石油时代、机器人虽然在围棋上能够战胜人类了,但是机器人的综合智力仍然没有赶上我们的人脑……所有这些东西意味着今天所有的既得机会,很可能都是未来你手中的那个沙子,你捏的越紧,它漏的越快。


因此,未来永远充满着不确定性,能否把握住机会,是在于我们是否拥有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



2018年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今天来的很多人,每个人都有很多焦虑,比如说我们有知识迭代的焦虑,每天新的知识铺面而来,我们有身份认同的焦虑,我是谁?如果我旁边坐了个首富的儿子,我该怎么跟他相处?我们有城市漂移的焦虑,我们刚才谈了,我们该住在大城市呢,还是住在小城市?


我们有财富增值的焦虑,在过去十年里,排在中国前十位的富豪,年均他的所有财富增长了七倍,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过去十年里,他们的收入只增长了30%,我怎么能够跟得上这个时代财富的增值呢?我们有职业瓶颈的焦虑,我们还有创业迷茫的焦虑。


今天的中国,拥有一个共同的国民属性就是焦虑。三十多年前,有一个美国社会学家叫做罗洛·梅,他发觉全美国年轻人都很焦虑。她写了一书叫做《焦虑的意义》,书中说,这是一个好的国家,因为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成长,而成长是脆弱的。所有的机会都面临选择,而选择意味着另外一方面的失去,所以适度的焦虑与人的活力及创造性成就,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


怎么才能够克服这个时代给你的焦虑呢?工作。充满热情的工作和劳动,是挑战焦虑、克服焦虑最好的手段。中国今天年轻人焦虑,而你有很多种办法来克服焦虑。


今天我们仍然在国家进步、时代进步的一个过程中,所以适度地焦虑,跟焦虑做朋友,是今天的年轻人包括像我们这一代,还在不断地努力。希望不断进步的人,你们的共同选择,不应是躲避焦虑,不应是放弃焦虑。

 

张召忠:当新技术到来,我们的最大挑战是自我

 

张召忠说,去年流行90后不穿秋裤,今年流行90后穿秋裤,我又过时了。退休2年后,张召忠一直活跃于新媒体,将严肃的军事内容成功传播给了年轻人。



在思想跨年晚会上,张召忠是这样解读“中国制造”的:


如今“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热词。


2017年,中国和以色列联合拍摄了一部电视纪录片叫《中国制造》,在以色列电视台进行播放,收视率21%,创以色列全国建电视台以来的最高收视。


我第一次出国是1979年,到伊拉克去,当时看伊拉克什么东西都好,我买了一台伊拉克的电视机,一台电风扇,还有我夫人的丝袜,都是伊拉克生产的。



到了现在,英国和美国在造航母时都用了中国制造的大吊车-龙门吊。在南沙,仅通过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将一个只有几个战士站岗的礁盘,变成美济岛、赤瓜岛、永暑岛,在上面能够承载各种飞机的起降,包括波音737、波音747,此外岛上还有楼房,医院以及各种设施。


最近,中国又获得世界超级计算机评奖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神威和天河二号。大家说超级计算机有什么用?用人工智能就得靠它,中国在这方面领先,而且数量上比美国要多六十多台。


另外中国拥有的北斗导航也是非常厉害的。2008年5·12汶川地震,由于基站被震倒,外人无法得知震中的状况,我们还派空军空降,结果云层太厚,根本看不见;武警从好几个方向向汶川前进,但是道路都震坏了,车辆进不去;爬山,山体还滑坡。第一条发回来的消息是北斗卫星的短消息功能,这是GPS所没有的。


2012年,在黄岩岛,我们有八艘渔船到那个地方去捕鱼,被菲律宾的海警发现,发现以后没收我们的渔货物,要把我们的渔民要抓到他们菲律宾去审判。渔民就利用北斗导航的短消息功能报警,我们的渔政海监及时赶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没有基站它可以工作,所以现在导致每一艘出海的渔船全都用北斗。


前不久,我们发射了第24、25颗北斗卫星,将来我们会发射35颗。从军事上来讲,巡航导弹,这都是要拿导航卫星给它定位的。


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工业革命,我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解决一个手和脚的问题,解决了一个汽车、轮船、纺织机、钢铁厂,火车;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解决一个胳膊和腿的问题,跑得更远,走的路更长,解决了运载工具、空间拓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是万物智联。将来我们基本上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头,看起来相互之间没有什么物理的连接,但是大家相互之间都是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交流。


原来无人汽车在西方国家发展的时候很多人说,中国再有二十年都不可能。你看中国这交通乱穿马路,骑自行车带人,开汽车摁喇叭、路怒,他们觉得中国这个道路环境太恶劣了,怎么能用无人汽车呢?


结果在深圳,一试就是大巴车。百度搞的无人车已经上路,全路试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2018年的1月份,他们要拿到南沙去试,主要是环境测试。由于现在探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导航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比有人驾驶更安全,它现在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人,你敢坐在一个没有人驾驶的车里边到处跑吗?关键是你自己。


所以说当新技术来临之后,我们最大的挑战是自我,如果你能战胜自我,就没有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2017,我们用了几个小时,一起分享了关于教育、科技、文化的思考,探讨了中国的机会、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创造等等。


在这当中我们感受到了2017带给我们的种种精彩,也让我们更为相信我们自己所处的这个新时代,更有勇气去踏上新的征程,展望新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