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太大,讲一个细节。关于历法。
历法有一个很麻烦的地方。就是设置历法的依据是两个最重要的发光体:太阳和月亮。然而这两大发光体的周期没有成倍关系。
我们现在可以精确的知道,一个朔望月的周期是29.5305879日,而一个回归年的周期是365.24219日。
按照朔望月周期编订的历法叫作阴历,但这种历法只能显示月亮的圆缺,不能预示季节的变迁,现在还在使用的伊斯兰历就是阴历,所以在伊斯兰历中春夏秋冬可能处于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月。
按照回归年周期编订的历法叫作阳历,这种历法只能显示因为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变化而形成的四季交替,有利于农民按照季节决定自己的耕种活动,但不能照顾到月亮的变化,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所以月亮的圆缺可能在公历一个月中的任何一天,所谓的月并没有显示月象的作用。
公历和伊历对照
伊斯兰文明使用阴历,基督教文明使用阳历,那么中国文明使用什么历法呢?
中国古人一直在执着地使用阴阳结合历,即历法中既能够显示月象,也能显示二十四节气反映的季节变化。作为月份的月主要是显示月象变化,然后插入了二十四个节气,要求做到一、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
实际上无论什么计算方法都不能使朔望月周期和回归年周期完美地配合起来,于是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都选择抛弃一种发光体而偏向另一种发光体,使用单纯的阳历或者阴历。但中国古人一直在坚持设置各种各样的闰日和闰月,来调试中国的阴阳结合历。
因此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曾经说过“(中国的)全部历法史就是不断试着调整那无法调整的日数和无数置闰体系的历史”。
想想还是挺牛挺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