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心理学之紫格尼克效应

 百科知识博览 2018-01-03

     假如你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过头再瞧一下这个圆,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为你总有一种出于未完成感的心态,竭力寻求终结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她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测试结果。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的结论是: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这就是所谓的“紫格尼克效应”。

“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被誉为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这就叫“心理张力”。勒温认为,没有完成的任务使得没有解决的张力系统永远存在,当任务完成之后,与之并存的张力系统也将随之消失。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理张力”系统,是产生“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张力系统可以使一个人采取达到目标的行动,也被称为“自圆心理”。

在教育中很多地方都有紫格尼克效应。

我们可以运用紫格尼克效应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当一个人缺乏“完成欲”,没有那种由“心理张力”产生的“自圆心理”的时候,就会表现出马虎、懒惰的不良特征。要培养一个人的良好品质,就要从小事着手,例如除草浇花、整理房间等等,敦促自己完成规定的角色任务,达到既定目标,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圆心理”,习惯自然养成。

运用紫格尼克效应我们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学生学习任务时准确把握其难度系数,同时要做到因人而异。应该防止两个误区,其一,如果任务太简单,学生轻易完成,就会产生“石头落地”的感觉,再接受新任务就很容易淡忘所学知识;其二,如果任务太艰巨,要么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事情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要么在“完成欲”的驱使下,钻进牛角尖,作茧自缚,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心态失常、健康受损。所以只有当老师准确把握了学习任务的难易度,让学生像摘桃子一样,踮起脚就够地!随着阶段学习目标地达成,或者学有所获,“自圆心理”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并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教学中的留白艺术,也是紫格尼克效应的运用。留白艺术就是有效的教学蓄势后,留出时间空间声音上的空白,让学生消化吸收,发现探索,联想驰骋,生成升华,更加高效的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的目标。巧妙利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和“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实际上就是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空间,反而让学生欲罢不能,就是典型的教学空白艺术。

运用紫格尼克效应,老师还应当注意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将一章、一节或者一个单元孤立讲解,重视知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注意承上启下,注重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由此及彼,温故而知新,持续保持学生心理张力,提高学习效率。

扬长避短,在教育中正确运用紫格尼克效应,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