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大学博物馆藏西夏文铜牌考释

 国民一员 2018-01-03

河北大学博物馆藏西夏文铜牌考释 

梁松 涛  李文龙 

(. 1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 ; 2 . 河北大学博物馆  河北 保定 0 10 ) 7 02 

水 

【 关键词 】 河北大学博物馆 ; 西夏 ; 防守待命 ; 铜牌 

【 摘 要】 河北大学博 物馆收藏有一枚 西夏文铜牌 , 正面刻有 西夏文“ 其 槛蔗残胡” 防 守待命 ) ( 4字, 背面刻有 

西夏文“ 砌荸萆袱 ”跋 狗契丹 ) , ( 4字 应属 于西夏 的守御 牌。本 文依据 学术界 的相 关研 究成果, 对该铜 牌的形 状、   尺寸、 文等做 了介绍与考证 , 铭 以期推动 西夏牌符 问题的研究。  

河 北 大 学 博 物 馆 收 藏 有 一 枚 西 夏 文 铜  牌, 红铜 质 地 , 圆形 , 周边 起 沿 , 5 . , 重 55克 直  ' 径 53厘米 , 0 . 厚 . 4厘米 , 有钮 , 有穿 , 钮宽 1   . 3

6  4l  

中“ 内宿待命” 1 ,防守待命 ” 3   牌 枚 “ 牌 枚。 目前 已知 } 土 的西 夏 文 牌符 数 量 不 多 , } {   《 中国藏西夏文献 ・ 金石卷》 收录有 2 枚… 按  0 , 其 造型 和用途 可分 为 四种 类 型 。  

1铲 形 宿卫牌  、

这类 牌符 一般 形式 为长方 铲形 ,上 部有 

厘米 , 08 米 。此 铜 牌是 15 高 .厘 9 5年 由河 北  大 学历 史系周 庆 基教授 以 5 钱 收购 于天津  元

雅 坚斋 , 原藏 于历 史系文 物 室 , 后移 交河 北大 

学博 物 馆 。 铜牌 正背两 面 均亥 有 西 夏文字 , 此 0   每面 2行 , 2字 , 金 石 文献 中未 见著 录 , 行 在  

供 悬佩 用 的銎孔 , 下端 成相连 的两个 弧形 , 铜 

牌 周 边起 沿 , 背 两 面均 有 文 字 , 正 一般 行 书 ,  

新  版 的《 中国藏 西 夏文 献 ・ 石 卷 》 金 中也未  收 录。今将 此铜 牌 刊出并 做相关 考述 ,以期  引起学 术 界的关 注 ,不 足 之处 ,敬请 方家 指 

正。  

目前所 知存 世 的有 7 。其 一 为宁夏 回族 自 枚   治 区 固原 市博 物馆 收 藏 , 铜牌 长 68厘 米 , . 宽 

4厘 米 , 03厘 米 , 有 穿 , 面 刻 文 字 2 厚 . 上 正  

西 夏牌 符 是 西夏 文 物 的重 要 遗存 类 型 ,  

行, 2 , 行 字 释为“ 内宿待命 ”背面刻有 人名 ,   “ 波年 十月 山” 其 二 为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隆  。

德县 文物 管理 所 收藏 ,长 65厘米 ,宽 4厘  . 米 , 0 厘米 , 有穿 , 面 刻 “ 厚 3 上 正 内宿 待命 ”  4 字 , 面刻有 人名 “ 背 兀恧乐 酉 ”其 j为 中阁 围  。

总体数量不多。最早对西夏牌符进行著录的  为罗振玉 , 其在 1

1 96年出版的《 历代符牌 图   录》 j卷本中收录了铜质西夏文牌符 4 , 枚 其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 目《 西夏文献 文物研究》 编号 :1 Z 0 ) ( 1@ H0 1 阶段性成果之一。  

l  l

 

TI J 

1 .  ㈣ ±  ^^

 

l  

T  

一  .

一  

家博物馆收藏 , 为铲形 , 只是形制略大 , 9   长 . 5 厘米 , 6 宽 厘米 , 上有穿 , 可悬佩 , 正背两面刻  有相 同的 6 个西夏文字 ,一为阳刻,一为阴  刻, 可译为“ 门后寝待命 ” 其 四为宁夏 回 宫 。   族 自治 区博物馆藏 , 长方铲形 , 7 长 厘米 , 宽 

42厘 米 , 03厘 米 , 有 穿 , 悬 佩 , 面  . 厚 . 上 可 正

师范大学收藏 1 , 枚 直径 5 厘米 , . 2 正面刻阴   文“ 防守待命 ” 背面刻西夏文党项人名 “ , 张  口有 ”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 , 枚 一枚直径  5 厘米 , . 6 上有穿 , 正面刻“ 防守待命”背面刻  , 西夏文党项人名“ 口兀金奴”均为阴文 ; , 另一 

枚 直径 45厘 米 , . 上有 穿 , 面 双 线 阴 刻 “ 正 防 

刻西夏文“ 内宿待命 ” 字 , 4 背面无字。 其五为  北京故宫博 物院藏 , 长方铲形 , 5 长 厘米 , 宽  3 . 5厘米 , 有 穿 , 上 可悬 佩 , 面 刻西 夏 文 “   正 内

守待命 ” ,背面刻西夏文党项人名 “ 千玉宝  讹” 。   4 其 他 圆形 、 形 、 、 铲 马蹄形 、 桃形 牌符 

宿待命 ” , 面刻 西夏文人名 “ 4字 背 巴若男 ” 。  

其六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藏 , 5   长 . 5 厘米 , 4 宽 厘米 , 正面刻西夏文“ 内宿待命 ”  4 字, 背面刻西夏文党项人名“ 讹口口铁 ”其七  。 为北京 民族 文 化宫 藏 , 正面 刻西 夏文 “ 内宿待 

命” 4字 , 面刻双 线 西夏 文 ‘ 。 背     哞” 2 圆形 敕燃 马 牌  、 敕 燃 马牌一 般 为套合 式 ,合 盖上 镌刻 西 

这类牌符用途不清 ,主要特点是一面有 

字, 一面或有字或无字 , 有的为镀银铜牌。圆  形铜牌有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1 ,直径  枚 53 -厘米 ,一面刻西夏文党项人名 “ 吴 乐  有 ”另 一 面无字 ; 国国家博物 馆收 藏 1 , , 中 枚  

直径 8 . 米 , 钮 , 2厘 米 , 1 8厘 有 长 宽 . 米, 5厘   钮 上 有 穿 ,一 面 刻 有 5个 西 夏 文 字 ,释 日   “ 口摩诃 口口 ”另 一 面无字 。铲形 铜牌 有 : , 北  餐  

夏文“ 敕燃马牌” , 4字 有钮有穿 , 可佩 带。一  般一面刻西夏文字 , 一面镌忍冬花纹图案 , 有 

的 双 面 镌 刻 西 万 文 字  目

前 但   . 卅 两 村 .   存 萁

京民族文化宫藏 1 ,一面刻西夏文 “ 枚 苏铁  黑” 3字 ,另一 面刻一个 双线西夏文字 , 音 

“ ”  育 舯 官 博 物 瞎 薪 1 耶 .   4 厘 柴  鹱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牌符直径 l 5厘 

宽 4厘 米 ,正 面刻 有 一 个双 线 西 夏文 字 , 音 

米 , 长 2厘 米 , 1 钮 宽 . 米 , 面 有 楷 书 西  5厘 正 夏文 “ 燃 马牌 ” 敕 4字 , 面 有 5个 西 夏 文字 , 背  

“ , 哈” 背面刻西夏文“ 苏铁黑 ” 字 ; 3 中国国家 

博 物馆 藏 1 , 7厘 米 , 42厘 米 , 面  枚 长 宽 . 一

似为人名 。其二收藏 于西安市文物管理局 ,   直径 约 1. 米 ,由上 下 两 片套 合 而成 , 47厘 两 

端有 镀 金 西 夏文 “ ” , 面刻 双 勾 楷 书 西  敕 字 正 夏文 “ 燃 马牌 ” 敕 4字 , 面 刻忍 冬 纹 。 “ 背 敕燃  马牌 ”是 西夏 皇帝 亲授 处理 军 国要 事 的重要 

刻西夏文“ 限置依” 字 , 3 另一面刻西夏文“ 苏  铁黑 ” 字。马蹄形铜牌有 : 3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1 , 76厘 米 , 边 5 枚 高 . 底 . 米, 5厘 周边有 锯  齿纹 , 一面刻西夏文“ 重诸人之” 字 , 4 一面无 

字。 桃形 铜 牌有 :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博 物 馆藏 1   枚 , 6厘 米 , 5厘 米 , 高 宽 上部有 一 圆环 , 中心 

信物 , 是传达紧急军令的信牌 , 这在出土的西 

夏 文文 献 中 已得 到 证实 。  

3 圆形 守御 牌  、

有一西夏文字 , 信” 释“ 。此外 , 中国国家博物  馆 收藏 , 号为 39 8的铜 牌 , 夏文 字释 为  编 58 西

“ 双庆 宝 饰 ” ,似 为 西夏 腰牌 ;编号 为 39 9 5 9  的 , 夏文字 释 为“ 目金 尚” “ 目” 西 千 ,千 即千卒 

守 御牌 上有 悬 佩銎孔 ,有钮 有穿 ,可悬  佩 ,直 径一 般在 5 米左 右 ,正 面刻 西夏 文  厘

“ 防御待命 ” 字 , 4 单线或双线阴文 , 背面一般  为西夏文党项人名。 前共存 - : 目 4 陕西省博  枚 物 馆 藏 1 , 径 53厘 米 , 面 刻 “ 守 待  枚 直 . 正 防

命”背面刻西夏文党项人名“ , 千叔犬” 。西北 

头 目, 约为“ 千总” 或古代 的“ 千夫长”“ 尚” , 金   应为专名或部姓。  

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枚 圆形牌符 ,   正背面各有 4 , 字 均为阴文 , 正面“ 槛苊残蜩”  

河北大 学博 物馆藏 西夏 文铜牌 考释 

( 图一 ,)可译 为 “ 1, 防守 待命 ”背 面 “ 芋莘  , 砌 柃 ” 图一 , )可译 为“ 狗契丹 ” ( 2, 跋 。此牌 为守  御 牌 , 照 以往守御 牌 符 的镌 刻 习

惯 , 面应  依 背 为西 夏人 名 , 此牌 出现 了“ 丹 ” 字 , 但 契 2 是党 

项 人名 叫契丹 还是 指契 丹 国 ,尚需 进一 步考 

订。  

执 符 罪 当减二 等 。 令执捕 坐骑 头字 , 因私使  有

之 时 , 因私使 者及 行捕 坐骑 头字者 之局 分所 

使 人 等 ,与 因私 擅 自遣 执 符 之 高低 罪情 相 

同 。1 5 1  

凡 报 告敌 情 , 点集 兵 马 , 引伴 使 人 , 边  地

畿 内有 事奏 告 , 唐徕 、 延等 大渠 水 涨 , 促  汉 催 草 工 、 工 , 递 圣 旨等 , 笨 传 除依 法派执 符 以外 ,   事 大小有 急者 , 当遣神 策使 军 、 坐骑 。如 果  强

在 不应 派执 符 的情 况下 派 时 , 大人 、 边检 校 、   习判 、 旨、 主 、 判 、 守等一 律徒 五 年 , 承 城 通 城   局 分都 案 、 头 、 案 司吏 当比之 减一等 。H   持 符 出使 处 大意 失符 者 , 当绞 杀 。 断未  判 至 而得之 则徒 五年 ,判 断之后 得之 者 ,徒 六 

年 。『  

牌 符通 常为 国家礼 仪之所 系 ,因此 各个  时代 对其都 很重 视 ,管 理也 相 当严格 。西夏  王朝 也不例 外 , 在西夏 法典 《 天盛 改 旧新 定律 

令》 , 中 对牌符 的使用 、 收藏及对丢失牌符者 

的处 罚等做 了详 细 的规 定 :   诸人执 符 而折之 ,日我 带银符 语及 所领  符 不带腰 上而 置 家中等 , 一律徒 三年 。闭  

诸人执 符 出使 处 , 不许藏 符 于怀 中 , 符  致

面上 纸揉 皱折 叠 , 倘若 违律 藏符 于怀 中 , 又揉 

在 西夏 崇 宗 至 仁 宗 时期 的 西 夏 文 字 典 

皱 面上纸 等 , 官罚 马一 , 有 庶人十 三杖 。I 3 1  

朝 廷 的符牌 , 藏 于宫 中 , 派人 看 护 , 均 并  

《 文海》 对“ 中, 信牌 ” 的释文为:此者, “ 官语执  者诸人 所信 名显用 , 速紧 急之燃 马上 用 , 迅 故  名信牌。网 俄藏黑水城文献》 1 册刊布的  ”《 第 0 西夏文《 宫廷诗集》 l 首《 第 8 敕牌赞歌》记载  ,

了“ 敕走 马 ” 牌 的地 位 、 用 及受 到万 国敬  银 作

仰 的事 实  。西 夏时期 , 牌符 的性 质和 作用 与 

闲杂人 员不得 打 问和 靠近 藏符重 地 。待 命 任  职人 等 , 不许 自专 引无职人 入 于 内宫 、 家住  官 处、 命 者 当值 、 待 信牌 箭置 处局分 前 内侍住 宿 

处等, 不许 问示。H  

诸人非以官事 , 因私擅 自 令执符者, 派者  当绞杀 , 符者 及行 头字 者 , 执 司吏等判 断 比派 

同期宋 、 、 辽 金的牌符制度基本一致 。《 宋史・   舆 服志 ・ 符券 》 :唐代 有银 牌 , 驿遣使 , 载 “ 发 则 

1正 面  .

2背 面 

图一

西 夏

文铜 牌  

■ 

士 肖  物 棺  

百 寺 £  目 由睾 

91 1R (    1 

门下省给之。 其制 , 阔一寸半 , 长五寸 , 面刻隶  字 日 ‘ 走 马银 牌 ’ 五 字 , 为 窍 , 以 韦  敕 凡 首 贯 带, 其后罢之。 ㈣ ” 宋代有两种银牌 , 一为隶 书  银 牌 ,阔一 寸 半 , 五寸 , 刻隶 字 日 ‘ 走  “ 长 面 敕

马银 牌 ’ 五 字 , 为窍 , 以韦 带 ”l另 一  凡 首 贯 『; l   种 为分 书银 牌 ,阔二寸 半 , “ 长六 寸 。 上锻二 凤  下 锻二麒 麟 , 边年 月 , 以红丝 绦 ”2 辽 代  两 贯 l。 1 1 银 牌也 有两 种 样式 , 一种 为 “ 圆牌 式 ”上 书番  ,

牌符作为一种特殊的信物 ,历史上在各  国 的政 治 、经济 、军 事生 活等方 面被 广泛使  用 。唐 、 、 宋 西夏 、 、 辽 金及以后的蒙古帝国时  期, 牌符 种 类繁 多 , 途广泛 。西 夏 的牌符制  用

度 与 同期辽 金 的牌符 制度 大致相 同 ,主要 用  于 宫廷 守卫 、 军事 活 动及对 外使 节 中。 一般 由  皇 帝 亲授 , 以调 动 驿 马 , 取物 资 , 现 出  可 索 体 与 军事 有关 的诸 多层 面系统 而严 密 的管理体 

文“ 字 , 朕” 用金镀锻成 ; 另一种 为长牌 , 书 上   番文“ 敕走马”金镀锻成 , , 大约同“ 长尺 , 以 刻   国字 , 日 ‘ 速 ’又 日 ‘ 文 宜 , 敕走 马 牌 ”[。 代  ’1宋 1 3 周烊《 北辕录》 “金 ) :( 接伴戎服立 , 又带银牌 ,  

牌 样如 方 响 , 有 番书 ‘ 上 急速 走递 ’ 四字 , 有  上

系。 在对外使节 中, 这类牌符是 国家及帝王的  象征 , 在邻国中亦有很高的地位 , 代表国家的  权 威 。 国家 以律 法 的形式对 牌符 实施 严格 的  管理 ,铜牌的监制与使用有着内在的密切联 

系 。西 夏时 期保存 下来 的关 于牌 符制 度 的资 

御押 , 其状如主字之法 , 出使者皆带牌 , 有金 、  

银 、 之别 。”4 木 [李元 昊 在指挥 兵 马 、 理 国家    I 管

料很少 , 至今其种类 、 功用尚不完全清楚 。关 

于 西夏 牌符 问题 的研究 ,还 需要 文物 考古 资 

事务中大量使用牌符 ,宋史 ・ 《 夏国传》《 、 文献 

、   ∥,   抑 、^ 、     iI )   I   占   , —_ .—  上 1 ,、 1 I I^   、1 = 

料 的新发现及对文献进一步解读的佐证。  

[] 1 陈育宁等编: 藏西 《 中国 夏文献・ 金石卷》甘肃人民 ,   出 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0年,  一4   2 7 第   页。 0

/了 ∥ 、\  \

{ 口 

L 钏 \

∥ 

日 , …   口  pL  r

:  

“元

吴 ) 兵 以银 牌 召部 长 面受 约 束 。 ”5   ( 发 H 嗓 太 后 幽禁秉 常后 ,诸 酋 用兵 自固 ,乙埋数 出  “

牌 谕不 ,内 乱。 招 ,从国 大 ”  

令》 内保 存 了一 部分 , 推 断 出大 致 有 四种 : 可  

[37  2]   [  1 [ 111  ]  

[] 2 , 33   5 同[ ]第 2 页。

翌 滨天改新    :盛旧定  

 

1银质牌符 。宋史 - 、 《 夏国传》 :( 载 “元昊 ) 发兵  以银牌召部长 面受约束。” 天盛改旧新定   《 律令》 规定 :诸人执符而折之 , “ 日我带银符语  及 所 领 符 不 带 腰 上 而 置 家 中等 ,一 律 徒 三  年。   2铜质牌符。目前出土的西夏牌符多  ” 、

以铜质 为 主 , 上文 介绍 的诸 铜 牌等 。、 质  如 3木 牌 符 。 “ 神 宗 熙 宁二 年 (09年 ) 西宣 抚  宋 16 陕 使 韩 降遣 将 出麟 府 , 贼 马 户川 , 馘数 千 , 破 斩   获 绣旗 、 木符 、 卢 印 。  l、 质牌 符 。 夏  领 ” 4纸 西

[] 2 , 7 页。 6 同[ ]第4 2   [] 2 , 45页。 7同[ ]第 7  

[] 8 转引 自 史金 波 , 白滨 , 黄振 华 :文海研究 》 中国社  《 , 会科学出版社 ,9 3 第 4 6 。 1 8 年, 1 页   [] 9 梁松 涛 : 西夏文 ( 《 敕牌 赞歌 ) 考释》 《 , 宁夏社会 科 

l7     6 I  

I  

学}08 3   20 年 期。

[0 [ 1《 1 ] 1 ]宋史 》 14 中华 书局标点本 , 9 卷 5, 1 0年 , 9 第 

39 5 4页 。  

[2 同[0 , 3 9 1 ] 1 ]第 5 5页。  

[3 《 史》 5 , 1]辽 卷 7 中华 书局标 点本 ,96年 , 95 19 第 1 

页。  

应该还使用过纸牌符 ,天盛改 旧新定律令》 《   卷1 3日:诸人执符 出使处 ,不许藏符于怀  “ 中, 致符面上纸揉皱折叠 , 倘若违律藏符于怀  中, 又揉皱面上纸等 , 有官罚 马一 , 庶人十三  杖。” 1 I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1 9 ( 数处提到的“ 头  字” “ 、捕骑头字”可能也为纸质驿券。 ,  

[4 明 ・ 1 ] 陆辑 : 古今说海 》 1 , 《 卷 5 台北广文 书局 ,9 8 16 

年。  

[5 [6 同[ 0 , 4 5 第 19 5   1 ]1 ] 1 ]卷 8 , 3 9 页。 [8 宋 ・ 1 ] 杜大琏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 》 l , 《 卷 0 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  

[ 责任编辑 : 许潞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