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医读片】26岁肝脏巨大占位,您如何诊断【037】

 zskyteacher 2018-01-03


一般资料

    患者,女,26岁。

病史:

    3天前,体检超声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为明确肝病变性质来我院。

    患者自发病来,精神好,饮食可,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2016年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后恢复好。

影像表现:

  肝右叶见一团块状稍低密度影,大小约为72mmX 90mmX 69mm,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内见放射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内可见肝动脉分支供血,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程度减低,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形态及大小正常,胆囊壁未见异常增厚及异常强化,胆囊内未见高密度结石影。胰腺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影,胰管未见扩张。脾脏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影。所示两侧肾脏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

淋巴結影。所示胃肠道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手术于北京301医院进行,术中情况不详。

       术后病理: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大小8*8*5.5cm,断端未见病变累及。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为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肿瘤,甚少并发出血,也无肯定的恶变倾向。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是肝实质对血管畸形或血管损伤所致的增生反应,也有学者认为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可促进其生长;多见女性。

       大体标本上,FNH为质地坚硬的肿块,分叶状,通常位于肝包膜下,病变主要由增粗肝细胞、胆管、肝巨噬细胞等组成,虽无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肿瘤内可见放射状纤维疤痕组织由内向外分布构成的纤维分隔,隔内含有动脉、静脉及增生的胆管。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可表现为腹部肿块,少数病例可自发性破裂而大出血。

CT表现:

     平扫为等或低密度肿块,30%的病例可有中心瘢痕,呈低密度。肿块由中心瘢痕内的动脉供血,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呈早期的显著强化,而中心瘢痕强化稍差;门脉期,肿块呈等密度,中心瘢痕仍呈较低密度。延时期,肿块呈等密度,而中心瘢痕则呈延时增强(病理上FNH 的中央瘢痕由纤维组织及厚壁畸形血管组成,中央瘢痕出现延迟强化可能是由于瘢痕内血管管壁较厚,管腔狭窄且血管畸形,对比剂进入较慢所致)

鉴别诊断

1.肝细胞腺瘤

       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多有明确的口服避孕药病史。影像学表现为有包膜的实质性肿块,肝细胞腺瘤易并发出血,甚至破裂。FNH有中心瘢痕,发生出血坏死的几率远低于肝细胞腺瘤。

       肝细胞腺瘤CT 平扫一般为球形、类圆形等略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扫描典型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这主要是由于肝腺瘤内部没有中心静脉及胆管形成,主要血运供应来自肝动脉,因此显影剂排泄缓慢)。肿瘤并发新近出血时病灶内可见高密度影,但坏死及陈旧出血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出血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实质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为持续强化。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动脉期CT值明显高于肝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在动脉期,肝局灶性结节增生CT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密度,而肝腺瘤密度均匀,这主要是因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有疤痕,延迟了平衡期强化的时间,导致各部分强化不均匀,而肝腺瘤没有瘢痕,对比剂通过无阻滞,显影较均匀,因此容易鉴别诊断。

2.纤维板层型肝癌

    二者均可表现为纤维性中心瘢痕的实质性肿块,纤维板层肝细胞癌好发生于年轻人,发现时常较大,密度不均匀,肿块内可见较FNH 中央瘢痕宽大的中央或偏心瘢痕,较多病灶内可见钙化, 动态增强上则保留肝细胞癌的强化特征,并常伴胆管、血管侵犯,淋巴结肿大等恶性征象,与FNH鉴别不难。

3.富血供肝细胞癌

①临床症状明显,80%伴有AFP升高;

②有明显有肝硬化背景;

③直径大于4cm的HCC多数伴有内部坏死:④病灶在动脉期强化高于肝实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消退快,即“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

⑤病灶多有包膜,门脉癌栓,肝内子灶或肝内转移: ⑥HCC随访可发现病变进展迅速,增大明显。

4.血管瘤

      较大的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与FNH鉴别不难。与FNH鉴别困难的是较小的血管瘤,较小的血管瘤同样可以在动脉期迅速强化,在门脉期及延时期均匀填充。鉴别要点:肝血管瘤动脉期仅为边缘小结节或团块状中度增强,而FNH为均匀性增强,而且强化明显。门脉期血管瘤出现较明显增强,FNH此时仍有显著增强,但也可呈等密度。

5.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新生物,易误诊为转移癌和硬化性胆管癌等。其恶性程度介于血管瘤和血管内皮肉瘤之间,为中间型恶性肿瘤。

     好发于成年人,女性多见,男女比约为1.6: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它是实性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的内皮细胞组成。CT平扫为低密度,中央可有更低密度,部分病灶可有钙化。增强后动脉期主要表现周边强化为主,延迟后肿瘤实质部分无明显强化,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肝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供丰富,肝包膜下病灶可呈“碗状”染色。此瘤预后较血管肉瘤好,文献报道中不足30%发生。

6.肝平滑肌瘤

      常见于生殖泌尿系及胃肠道。肝脏原发性平滑肌瘤极为罕见。

      疾病早期无任何不适。只有肿瘤长到一定大小,对临近器官产生压迫和牵拉时才会出现症状。CT检查平扫为低密度区,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后则为大片均匀明显增强化,伴中央不规则无增强区.


FNH总结

     CT平扫时本病呈低密度、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病变往往位于肝脏的外周,靠近肝包膜,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很少有钙化。当CT显示中心存在纤维瘢痕时,从中心向边缘呈放射状分布的低密度影为本病特征性改变。

     FNH在多排螺旋CT扫描中有其特殊的特征,它在对FNH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最终确诊仍需要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