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先生曾经把书法分为两类,一类为书家字,一类为善书者字。书家字精于用笔,合家乎“永”字八法;善书者宁虽然可观,但用笔不讲究。沈老指出,作为书法艺术,当然要讲究用笔。 1 中锋行笔 中锋行笔就是要使笔锋保持在点画中间行笔。中锋行笔是用笔的关键,是书法的生命。要能达到中锋行笔,就要在行笔时掌握好掌竖、腕平、笔杆直,同时还要随着墨液缓缓下流而不断调正笔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篆、隶、楷书是这样,行书亦如此,如“乎”、“本”字除落笔和收笔外,中间所有的点画都是中锋行笔,“华”字亦是。 2 裹锋转笔 所谓裹锋转笔即是在转折处,用笔使毫不能太铺,要有所收敛,同时笔杆要稍加使转,以圆转代替方折,如“思”、“里”、“风”字的转角处即是。行书之所以比楷书书写简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以圆转代替方折。裹锋转笔,转折处玲珑流利,有一种活泼、自然的流动感。蔡邕在《九势》中所说的“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就是指裹锋转笔。但要注意裹锋转笔处,必须圆转中隐含折意,故书写时仍需驻笔、提按,否则圆而无骨,缺乏方圆兼备之妙趣。 3 折锋转笔 所谓折锋转笔,即转笔时如同写楷书一样,先提后折,顿笔后再调锋而下,只是书写速度略快些,转折处投有楷书那么方折,而是既看出是方折之意,又有圆浑之感,有骨有肉,骨肉兼备,即所谓“方中有回,圆中有方”。使人看了圆润、浑厚、劲挺。欲如此,则折锋转笔处要有方折的意味,折时要重些,轻重提按要一笔小苟,不能一笔带过。折锋转笔写出来的折画,不仅要方而见骨,而且要给人一种风骨挺立,神采飞扬的感觉。如“曲”“故”“总”字。 4 衄锋勒笔 衄锋勒笔,就是点画中间稍用力顿挫一下,再中锋勒笔而出。衄锋勒笔大多数是用在反撩与撇的交接处,如“又”、“文”、“交”字的反捺中间用笔。衄锋勒笔,用笔收敛蓄势,短小精悍,而形态也有变化。这种用笔米芾书法中常用。 5 提锋连笔 提锋连笔即提笔连锋,也就是在点画相连处用笔提而不断,锋尖着纸带出牵丝。凡是点画间有牵丝相连者都是提笔连锋用笔。这种用笔的好处是:“是点画处皆重,非画处,偶相牵引,其笔皆轻。”(姜夔《续书谱》)且主次分明叉递相映带,如“墨’‘照,“然”的点画牵引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