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气,人体最好的治病良药!艾灸7大穴位,激活全身阳气!

 璐璐1giix0wk79 2018-01-03


一、阳气是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天天念在口头的阳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今天这里给大家一个可以参考的答案——阳气就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中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一语道破天机,养生治病首要扶阳。


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假如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


《黄帝内经》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古人把人与阳气的关系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大地就会陷入黑暗,万物不再生长。


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人身的阳气需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可以说,阳气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甚至寿命。


二、阳气不足的危害



1、“阳气不足,稍有阻滞,则百病丛生”


2、“阳气不足造成的结果 ——虚、寒、湿”


3、“没有阳气造成的结果——卒”


阳气不足,容易脸色发白、肠胃不好、怕冷、手脚冰凉、腰酸背痛,每天睡8、9个小时还是觉得犯困,阳气越来越少,疾病也就越来越多。


三、80%现代人阳气不足!


阳气有升降出入的规律,春天阳气开始生发,夏天生发至极限,秋天开始收敛,到了冬天则潜藏起来。


以一天来算,白天相当春夏,夜晚相当于秋冬。也就是说,每天早上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时,体内阳气开始生发,所以早上最适合艾灸。


到了中午,阳气生发到极限,然后渐渐衰退。傍晚时阳气入阴,到了夜晚则潜藏起来,阳气入阴,人就准备睡觉了,人的生物钟实际上就是根据阳气规律运转。




1.作息颠倒伤阳气


古人道法天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天地的作息保持一致,故能神清气足精满。代人的生活作息极不规律,有了各种照明及娱乐设施,人们已习惯于晚睡,罕有亥时入睡,甚至子时还在“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子时为一阳生,为阴阳交替之时,若不能入睡,直接损伤的是坎中一阳,长此以往,坎阳亏虚,各种疾病应运而生。


熬夜成了家常便饭,作息时间与阳气升降出入规律违背,体内阳气就消耗得快,阳气不足,人就没精神。很多人即使每天睡到中午起床,仍然会感到疲倦困乏,就是因为过度熬夜,阳气无法交阴,虚耗于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阳,阳耗则体质必差。


2.劳累耗阳气


许多年轻人常在下班后健身,出发点固然积极向上,殊不知却对身体造成了伤害。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运动也应该掌握合理的时间。清晨是健身的最好时机,日光充足,有助于人体补充阳气,傍晚、夜晚或秋冬季节,阳气潜藏,尤其要避免剧烈运动。


3.食寒凉易损阳气


现代人受西方营养学的影响,每到炎热天气,嗜食冰冻食品,喝冷饮之风盛行,殊不知这些都会严重损害脾胃阳气,使得夏季人体阳气外散之时,胃肠反而呈虚寒状态。以生冷食物冷饮解暑,其实是犯了“虚虚实实”之误,脾阳受损则运化不利,出现腹痛、腹泻、乏力、消瘦等症。


四、女性更容易阳气不足




女人属阴、体寒,与男性相比,更容易阳气不足。有些女性可能先天就会阳气不足,譬如父母就是阳虚体质。此外孕期女性因为体内燥热,往往爱吃寒冷的东西,也会损伤自身与胎儿的阳气。


另一方面,大多数女性不爱运动又怕晒黑,接触阳光的时候相对较少,加上爱美,喜欢着短裤、短裙,所以也容易因为生活习惯等问题,造成阳气的损伤。不少女性患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通常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


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且往往发生在机体阳气最虚的地方,若胞宫阳虚则成子宫肌瘤;卵巢阳虚则成囊肿等。


五、扶阳第一法:艾灸!



艾为纯阳之物,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艾灸称之为地之阳。艾灸扶阳固本,补充阳气,当然就不得不提到艾灸。太阳的存在是为了照耀万物,养大地之气,艾灸的存在就是为了照耀人体,补人身阳气。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能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淤散结,艾灸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最有效的方法。由艾绒制成的艾条经过熏烧,能够很好的刺激穴位,达到补足阳气,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最适合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通过经络的传导,还能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六、艾灸7大穴位,激活全身阳气!


人体有7个“生阳点”,激活这7个“生阳点”,就如给人体加油,能源源不断地产生阳气!


1、百会生“头阳”!



头阳亏虚时,表现有头痛、眩晕、精神不振、多梦易醒等症状,艾灸百会能产生阳气、醒头目。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为督脉要穴,灸此穴能打通阳经,充盈脑中阳气。


2、中府生“肺阳” !



肺阳不足常表现为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咯痰清稀,易感冒等症状,治疗应振奋肺中阳气,艾灸中府穴。


中府穴(两手叉腰,找到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然后垂直向下一肋骨即是)为肺经首穴,灸此穴能有效补充肺中阳气。


3、神门生“心阳”!



心阳不足常表现为心悸怔仲,咳喘心闷,形寒肢冷,失眠多梦,伴有纳呆少食,中下肢水肿等症状。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灸此穴可振奋心阳。


4、中脘生“胃阳”!



胃阳不足表现为胃脘冷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伴有泛吐清水,或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症,治疗应温胃补阳,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脐与胸骨连线下端的中点,灸此穴能补充胃中阳气,促进胃动力,改善消化功能。


5、足三里生“脾阳”!



脾阳不足常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唇淡、食少、不消化、腹泻、四肢不温、倦怠等症状,治疗应温补脾阳,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常灸此穴可温补脾阳,增强体力,延年益寿。


6、涌泉生“肾阳”!



肾阳亏虚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伴有五更泻、浮肿、尿急、夜尿频多等症状,治疗应补肾温阳,艾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底心,第二、三脚趾的趾缝纹头端与脚底连线的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灸此穴能激发肾经气血,补充肾中阳气。


7、至阳生“背阳”!



人的背部阳气不足时,常有背部凉风感,肌肉僵硬等症状,艾灸至阳穴可增强背部阳气。


至阳穴位于背部中央,肩胛骨连线的中点,灸此穴可振奋阳气,疏通经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