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为何提出要“绝仁弃义”

 云中白鹤aajfzg 2018-01-04

老子为何提出要“绝仁弃义”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释义:

“文”,道理之意。“属”,归属之意。“见”,作懂得讲。“素”,没有染色的丝,“朴”,未雕琢成器的木头,皆指物之本质和本性。

“绝学无忧”四字有版本作下一章之首,今据文意并参酌前人所断,放在本章之末。

翻译:

弃绝聪明和智慧,百姓就会有百倍之利;弃绝所谓“仁义”,百姓就会复归于孝慈;弃绝巧诈与贪欲,盗贼也就无从产生。这三句话啊,如果以为道理还不完备,那就使它含义更清晰:把握单纯,守持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弃绝学习,消解忧虑。

旧注:

吕吉甫:圣人知天下之乱始于迷本而失性,惟无名之朴为可以镇之也。夫“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乃所以复吾无名之朴而镇之也。夫“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则不以美与善累其心矣。“绝巧弃利”则不以恶与不善累其心矣。内不以累其心,而外不以遗其迹,则“民利百倍”,“民复孝慈”,“盗贼无有”,固其理也。盖“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不尚贤”之尽也;绝而弃之,则非特尚而已。“绝巧弃利”,“不贵难得之货”之尽矣;绝而弃之,则非特不贵而已。人之生也,万物皆备于我矣,则有至足之富。能绝圣弃智而复其初,则其利百倍矣。

札记:

1. 老子反对的不是聪明、智慧及所谓仁义,他反对的是标榜。将你的善行扩大,成为天下人都认为的“善”,就是“不善”了。老子认为你做好自己就好了,你不能强行要求别人按你说的做,你不能左右别人的头脑,别人才是真的受益。

2. 本章呵上一章联系紧密,互相论证。人们都懂得孝慈了,则六亲皆和,然后就不用再强调孝慈的重要性了。盗贼没有了,则国家稳定,就突显不出忠臣了。说到底,那就是“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而已。如何做到呢?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遵循自然的本性,不做作,不虚伪,少私心,减欲望,回归到事物的根本,去思考问题,探寻答案。

3. 老子是讨厌“术”的,而有人从《道德经》中竟然读出了“术”,这简直是对经典最大的误读。老子把“以智治邦”的人说成“邦之贼”(第六十五章),他极力反对领导者用智巧施政。领导者用了智巧,政策执行就大打折扣,个人人格魅力就无从谈起。

4. “素”和“朴”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如今很多人越来越早地丢掉了这种资源。电视上五六岁的小孩也是满口大人腔,“老小孩”的确是能博取众人一笑,可他最为宝贵的淳朴却一去不复返了。成年人无法真正再葆有“素”和“朴”,但他如果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把它作为一种修炼,他的事业和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圆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