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套“拍手疗法”,只用两招调百病,不花一分钱

 知足常乐mz90ql 2018-01-04




人的双手和各器官脏腑紧紧相连,因为手上有六条筋脉连接全身,即心经、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它们的气血通畅与否,牵涉到我们的神经状况、消化状况、呼吸状况、排泄状况、睡眠状况。


针对这个特点,中国台湾著名中医师侯医师提出拍手治百病,

介绍了两种不需要花钱的治病法:举手疗法和拍手疗法

一静一动,两者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拍手疗法”排除身上的污染,通畅全身的气血。

举手疗法”使身体的污染排除得更干净、更彻底,使全身的气血更通畅。


01

举手疗法:

举起手来,能治百病

“举手疗法”此处所谓的“举手”,

是两手臂伸直,向身体的两侧平举,

不是向前平举,也不是向头顶上方垂直而举。

举手时手心的方向可以不管。

举手疗法有两种:站着举手与坐在椅子上举手。



假如想让'举手疗法'获得最大的治病强身效果,最好采用站立式:

举起双手的同时,也让双脚的脚跟站起。

如此则更易于负气血向下灌注于大腿、小腿、脚掌,

促进脚上六经气血的通畅与旺盛。

脚上的六经是肝经、脾经、肾经、胆经、胃经、膀胱经,

它们的通畅与否,与人体肝肾肠胃的功能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举手时,要心无旁骛,内心愈空愈好,愈静愈好,

不可一面举手一面看书,或一面看电视、手机。

内心愈专一,愈放松,效果就愈好。



根据侯医师的临床经验,一般的病人,刚开始练“举手疗法”,

只能举5分钟,而且这5分钟还是努力挣扎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能一次举10分钟,这个人即使有什么病,也只是小毛病。

因此,“举手疗法”还能测定一个人的健康水平,要达到健康的普通水平,一次举手至少须持续10分钟。


如果想达到明显的治病效果,每次举手须持续20分钟才行。

举得愈久,其治病效果愈好。



不过刚开始练,可以以自己能忍受的程度为限,不必每天增长时间。比如说,

第一个星期每天都只举5分钟,

第二个星期可以试着增加5分钟,

变成10分钟,

如此递增。


原理:

手上心经、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连接全身,

当我们举起手来,便自然地为这六条经脉灌满了气血,

同时也迫使气血贯通于此六经之中;

这样,气血不至于郁积于内脏,而达到排毒目的。


02

摆手疗法:

双手拍拍,病痛不再

据侯医师临床经验,“拍手疗法”几乎可以对治一切急慢性病,可以提升免疫力。


糖尿病的人拍手,血糖指数会逐渐正常;

手指酸麻或颤抖的人,拍手一、二个月,会痊愈;

高血压的人拍手,血压会下降;

低血压的人拍手,血压会上升;

痛风、头晕、头痛、鼻子过敏的人,拍手会逐渐痊愈…


《解放日报》曾报道,一老人患上了高血压。

虽服用了降压药,仍不能有效控制。

后来他开始练拍手,一连串惊喜出现了:

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服药量不变);

消化不良现象(如嗳气、打嗝等)消失;

睡眠好了,打鼾声消失,夜尿次数减少;

双手掌和手指的皮肤变得细嫩。


“拍手疗法”的具体方法是:

将双手十指张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尽最大力量来拍手,进行均匀拍击。

开始时,两手可轻拍,以后逐渐增大力度。

拍击时,意念专注于两掌之间,心情保持轻松愉快。

最好是一面拍手,一面走路或原地踏步,这样手脚并用,十二经的气血才会整个动起来。



但是拍手疗法声音比较大,

如果因为不想吵到别人,也可以采用局部拍手法

具体方法是:

用右手的四指拍左手的四指,

以右手掌的右侧拍左手掌的右侧,以右手掌的左侧拍右手掌的左侧;以右手掌的上部拍左手掌的下部,以右手掌的下部拍左手掌的上部,以右手掌的下部拍左手掌的掌心,以左手掌的下部拍右手掌的掌心。如此轮流拍打。


原理:

全身各部位的反射区都存在于手掌上,

利用两手掌对打,两掌及十指统统刺激到了,

从而使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心包经与三焦经之气源源不竭,这些气自可流向体内,

补养心脏、肺脏以及大小肠、三焦,

而且把身上阴寒和污秽之气从十个手指的尖端排出去,

可以说是既省时又省事,效果最快速的全体疗法。

不过,拍手疗法不宜在刚吃饱后练,否则会妨碍消化。


03

疗效在于坚持

练习这两套操的朋友接受采访说道:

练了拍功和举手功后,全身从未酸痛、扭到、闪到和感冒,

恢复了十多年前的体能和耐力。

以前连讲三节课就会累,现在讲一整天的课也不累。


想要百病不侵、身强体壮,最重要是坚持拍手和举手疗法。

这两种疗法时间一长就会很难受,并有酸痛麻胀之苦,

酸痛麻胀所显示的即是身体气血阻塞的现象。


只要忍受酸痛麻胀到一定的时间,

酸痛麻胀的现象一定会解除,这表示阻塞已被打通,

体内毒素被清除,经络气脉畅通,整个身心将变得无比的舒适。


关注万病不求人可查询下面这些疾病 (疾病查询)

小儿发烧、小儿腹泻、夜啼、小儿推拿、小儿常识、腰痛、男科、补肾、腰间盘突出、背痛、腿痛、颈椎病、肝病、养肝、解酒、胃病、便秘、宿便、风湿、肾虚、骨质增生、抑郁、脑血栓、小腹突出、妇科、经期保养、乳腺增生、乳腺癌、经痛、痘痘、白发、脱发、丰胸、美容、皮肤病、胆结石、咽炎、痛风、牙痛、打呼噜、口腔溃疡、鼻炎、近视、手脚、感冒、咳嗽、失眠、痔疮、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血管、癌症、食物属性、补血、瘦弱、肥胖、瘦腿、瘦腰、湿气、打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