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帝师—“隐”圣人,身患口吃,还被同学毒酒害死

 天水伊人是幽兰 2018-01-04

在封建君主统治时代,在我们古中国一直就有着两位圣人,一位是显圣人,以为是隐圣人,显圣人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孔子,隐圣人是法家的韩非子,这位在中国影响深远的一位圣人却被人们所淡忘。

孔子的思想及儒家的观点,一直被历代君王所崇仰,被后人顶礼膜拜,韩非子,他为封建的统治者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策略,他的思想虽然不受到帝王的正统崇拜,但是却也都到无数的帝王们所青睐,将其运用到安邦治国的实践之中,虽然他的地位不及孔子张扬出名,但是也确实是历代帝王内心深受拥戴的。事实上,韩非子虽然学识深厚文采的飞扬,但是一生却是落魄失意,最后含冤而死。到底为何而死呢?他生前怀才不遇,为什么死后他的主张却能发扬光大呢?

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 ,法家创始人,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法家其实曾经风光无限,相比儒家的”孔孟之道“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才是最受古代诸侯的喜欢的,也是最有势力的学派。从魏文侯重用李悝变法,使得魏国独霸中原百年,而法学一直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而后又有吴起,申不害,商鞅等人的出现,都曾经大刀阔斧实行过变法,而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受到君王的重视。韩非子总结和发扬前人的思想,反对儒家的“礼治”, 主张“法治”, 提出“法”、“术”、“势”并用,以法治国,最终成为了帝王统治权术,驾驭群臣的手段。

荀况即荀子,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但是荀子本身其实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但是荀子并不反对法家,他主张礼法并用,而韩非子和李斯则是全面转向了法家,发对儒家。李斯学成有归,看到东方六国的衰弱,于是他就决定自己却秦国开创自己的事业。据史料记载,李斯离开荀子之时,思想已经偏执,觉得帝王就是至高无上的,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且和韩非子也是不相同的。

李斯来到秦国,知道秦国曾有商鞅变法,使得有了以法立国的根本,所以他觉得秦国是自己的最后落脚点,投其所好的给嬴政写了《论统一书》,使得他马上得到嬴政的赏识,拜为客卿,成的秦王嬴政的左右手。此时的韩非子确实是十分苦恼,他想凭借自己和韩王的一点血缘关系,全韩国改革变法,是国家繁荣,但是韩非子不是一个合格的说客,因为他口吃,所以未能说服韩王,于是就只有通过写著作表达自己的观点,讲的术,就是君王对臣的统治手段,是藏与君主心胸的心计,给君主设计了防治奸臣的手段,还有许多的政治权谋,以及他的”势“和“法”。

秦王知道韩非子的名气,于是就攻打韩国,逼出了韩非子来到了秦国,秦国非常赏识韩非子。此时,李斯自己感到了压力,觉得同学的到来是对自己日后的威胁,于是就联合姚贾二人诋毁韩非子,“说韩非子只是韩国人,不会真心帮助秦国,只是意在破坏秦国”嬴政心里有郑国事件,心有余悸,于是就将韩非子下狱,但是李斯还不死心,以防日后有变,就送来了毒药将韩非子毒死。之后李斯又将韩非子的思想吸纳,然后使嬴政所用。汉代即使“独尊儒术”,但是也继承这秦朝的韩非子治国权术等思想,后世帝王也都当作统治的手段,可见韩非子也是真正的千古帝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