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独立思考力”,拓宽思维格局

 智慧旅游519 2018-01-05

 

曾在微博看到一个外国小女孩和她爸的搞笑视频。大意是父女俩吃早点时,小女孩一直用稚嫩的声音向爸爸提问,一个接一个的“为什么”,几乎让她爸答到崩溃。视频就两分多钟,除了让人捧腹之外,我还发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外国小孩的思维实在是比国内的活跃太多了。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所谓思考的过程,不过是提问和回答”。小女孩爸爸不厌其烦的态度,很好的保护了她的“原生思考力”,使她从小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相比之下,国内家长的意识可能就差多了。再加上应试教育“标准答案”这一弊端,更加影响了我们本该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力。

我一个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分享她暑期去美国的学习经历时就说:比考试我们可能天下无敌,但是一些思维上的东西,可能就差人家很多了。

日本的狩野未希博士在《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精英们都在学的自我意见建立法》一书中也提到相似的观点:“在日本接受教育的人不懂如何彻底思考的技能。因为,日本学校的教育重心是‘标准答案主义’,几乎不会教导学生尊重每个人的‘答案’或‘意见’”。不光日本,我们国内情况也是一样的。

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身边优秀者思维较常人更为活跃,并且,他们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明确自己的目标。这与其强大的思考能力有着本质关联。狩野味希在《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里就提出:一些国际精英的思考能力较突出的原因是他们很早的时候就学习了“彻底思考”的课。而我们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自然就比人家要落后一些。

因此,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担任庆应义塾大学、圣心女子大学、商业突破大学讲师,教了二十年“彻底思考能力”课程的狩野未希,希望通过《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这本书,来帮助更多的人打开思维,学习欧美人的“彻底思考力”。全书分六个章节,每节开头都根据哈佛大学提倡的“自我意见建立法则”和“批判性思考”列出了一个通俗易读的小课例子,帮助我们学习“扎实并独立的思考方法”,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力”。


独立思考≠一个人瞎琢磨

首先“独立思考”乍一从字面上理解好像就是“独自思考”,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不然。我们对待一件事物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且不通过深入研究就下定论。书里表达的独立思考法就是与我们平常浅显思考对立的“批判性思考”,即一个意见的形成是需要大量信息去支撑的,我们不应该只凭直觉或一些浅显表象去判断一件事物的本质,而应该在彻底了解了一件事物之后,再通过思考,最后才形成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在和他人表达观点时,我们才能更加有底气。

有句话这样说:在不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情况下,请不要妄加评论。我觉得这个观点很对,但是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尤见那些爱舌嚼根、张家长李家短的人,他们在谈论别人的时候很多只凭一些风声,并没有切实的依据。而形成自我意见的第一步应该是要确认自己对这件事的认知程度,如果只是浅显的了解,那便没有批判的权力。

独立思考是在“深入理解”的背景下进行的

深入理解的4个步骤:

①检查自己对获得信息是否真正的理解

②切实举出“不理解的部分”是什么

③找方法查资料,消除“不理解部分”

④养成实际提问的习惯

只有深入了解了,才有发言权。首先就要清楚地区分“意见”和“事实”的不同。意见是指“个人想法”,是一种比较主观的看法,多多少少带了些许个人情绪。而“事实”是有证据的事物,是一种客观真实的存在。深入理解最忌讳的就是“自以为理解”,而忽略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当我们要对一件事情下结论之前,必须要深入了解这个事物。通过查找数据来奠定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数据越多,事物展现得便越全面,说服力也就越大。

“寻根问底”,养成独立思考力的练习

养成爱提问并寻求答案的习惯,是书中提出的对“独立思考力”的初级思考练习。一个擅长提出问题的人,思维必定是活跃的,就像前文列举的爱问“为什么”的小女孩。当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并试图去向他人表达看法时,不妨先向自己提出相关问题,随时注意自己对此事物有没有“不理解的部分”,并积极地去寻求答案。就此,对如何提出“好问题”书中列出了12个原则。其中的第一个原则取自“5W1H法”中的四法,最适合用来向自己提问,看自己能不能确实回答,好确认自己对事物了解的程度。

提出好问题的12个原则


5W1H

提高独立思考力的“一人辩证法”

一人辩证法的有趣之处在于“在脑中设立与原本想法完全相悖的另一个想法”,就像电视里的主角在做一个重大决定时会进行强烈的思想斗争,脑门上跳出来两个持相反意见而对打的小人儿。我们也在心里设定“另一个自己”,并任由这“两个自己”对抗、交战,并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生出更好的想法。

一人辩证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①有“A”这种想法

②拿出反对它的“非A”想法,与“A”对抗

③产生“B”的新创意

在面对开放式结局时,一人辩证法同样适用,这时只需要多设立几个反对意见"A"的BCDEF,并将这些不同的意见全部写在纸上,然后逐一的找数据、分析该意见是否正确全面,然后取其正确的部分,融入到原来的想法中。


提前思考,预测事物的不同结局

小时候去上学,但凡不是太阳天,出门前外婆总是叮嘱我要带一把伞,我不愿意,她就用“晴带雨伞,饱带干粮”这句老话来劝诫我。凡事在做之前,要先思考行动后的后果,未雨绸缪,才能对未来更有把握。

预测未来的4个步骤

①该“方案”如果成为现实,会发生什么事?(考虑成功或不成功的两种情况)

②成功和失败时的情节(思考有没有应对这两种情况的措施)

③思考该行动实现的可能性

④该行动有没有必要现在执行

可以直接在纸上画出思维导图,将目标和执行步骤及时间一步步分解开来,圈出难点,再就此思考解决办法,个个击破。考虑最好的和最坏的结果,提前想出对策。一般有“Plan B”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

《哈佛的六堂独立思考课》还提示我们:将目标锁定成一个,更容易成功。因为“欲望太多的企划不会成功。”思考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也是提升独立思考力的必修课。只有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能就此去思考实现办法、找途径去达到这个目的。


与他人交换意见,拓宽自己的思维格局

正是因为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语言,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同理,让不同的意见相互切磋,自己的意见才能得到升华。作者狩野未希在书中以TED(世界最顶尖的演讲平台)的“同行评审”为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进行修改,使之更好为例,提出“在推敲个人意见时,他人的意见至为重要”

但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能对同一个事物怀有不同看法,我们在向他人表达意见时,有可能会被反驳,甚至遭到他人质疑。这个时候,首先不要急于愤怒或是否定自己,因为说不定谁表达的意见就一定对。而是要学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并寻找其根据,这就是我们常在生活里提到的“换位思考”。

而且意见的形成需要有大量的信息支撑,任何时候“事实”都是最重要的,它是形成结论的重要根本。书中对“交换意见这件事”列出了14项规则,每一项都能让我们在与别人交换意见发生分歧时,拿出来让自己回归冷静的思考,避免与他人发生口角或精神上的不愉快。

交换意见的14项原则

与他人交换意见,就是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过程。学习交换意见的原则,也是训练“独立思考力”的重要部分。它能帮助我们提升思考能力,在他人不同的观点中汲取养分,拓宽自己的思考维度,提升思维格局,让我们的大脑随时保持清醒,建立与众不同的自我意见,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我们大部分人从小都没有受到过有关“思考力”的教育,而在任何时候,思考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有句话说: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你的思维格局,决定了你人生的宽度,你的思考深度,决定了你人生的厚度。这本《哈佛的6堂独立力课》主要教授提升“独立思考力”的方法,经过思考的人生将更加开阔美好。

 日记本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