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专论 | 枳壳、黄芩效用奇观(第239期)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1-05

药效奇观

枳壳、黄芩效用奇观

张树生

谨将《百药效用奇观》一书献给海内外热爱中医的朋友们!      

                         中国中医科学院 

                          张树生


枳壳逐水

枳壳,性味苦、辛,凉。功能理气宽胸、行痰消积。临床常用于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呃逆,噫气,下痢里急后重及脱肛、子宫脱垂等。此外,上能逐水,亦能疗肺气水肿,对此,今则鲜用,诸本草书多无细言,故专此阐发。

水为阴,气为阳。水赖气运,水赖气化。气行则水运,气化则水消。

枳壳苦能下气、通气,辛能行气、利气,助传导之官,以通为用,故能逐水除胀。因此,治水不可偏执淡渗。《开宝本草》云“逐水”,切中肯要,当以深思。

《日华子本草》云枳壳除“肺气水肿”此乃水、气滞于胸中,肺胀甚而呼吸不利之病。“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其主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涨满”(《本草经疏》)故主之也。

临证用方举隅:

1.治水气、皮肤痒。

用枳壳一两,杵末,水煎,时时呷之。(《普济方》)

2.治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枳壳散方。

枳壳(汤浸 去瓤 切作片子 焙干)五两  厚朴(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二两 滑石(细研)一两  桂(去粗皮)二两

上四味,捣研拌和,每一两药末,更入腻粉半钱和匀,每服一钱匕,用冷米饮调下,腹空时服,更量老少虚实加减。(《圣济总录》)

3.枳壳丸  治产后肿满烦闷咳喘。

枳壳(去瓤 麸炒)防己各一两  诃黎勒皮半两  大黄(炒)一两  当归(切 焙)二两  郁李仁(去皮 剉 研)半两  桑白皮(剉)一两

上除研外捣罗为末,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每服用二十丸,生姜紫苏汤下,不拘时。(《普济方》)

4.治支饮,心胸壅滞,喘息短气,皮肤如肿,宜服旋复花丸方:旋复花一两  桂心一两  赤茯苓一两  前胡一两  汉防己一两  枳壳一两  甜葶苈一两  槟榔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桑白皮汤下二十丸。(《医方类聚》)

5.廓清饮(《景岳全书》)治三焦壅滞,水道不清,小便不利,通身肿胀。

枳壳二钱  大腹皮二钱 白芥子二钱  厚朴一钱半 萝卜一钱  陈皮一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此外,《圣济总录》治膀胱虚热,小便卒暴淋涩之黄芪饮方;治咳嗽,面目四肢浮肿,气促不得卧之桑根白皮汤。《景岳全书》之抽薪饮治癃闭凡火炽盛而不宜补者。《圣惠方》治咳嗽喘急,腹胁坚胀,小便不利之杏仁丸方;治产后肿满,心闷烦,伤胃不利羚羊角汤。《永类钤方》疗产后津液燥渴,大小便不通等,皆使用了枳壳,取其行气利水。

验案举例:

先兄念山以谪官郁怒之余,又当盛夏,小便不通,气高而喘,以自知医,服胃苓汤四贴不效。李曰:六脉见结,此气滞也。但用枳壳八钱,生姜五片急火煎服,一剂稍通,四剂霍然矣。(《续名医类案》)

按:此病小便不通而喘,气滞所致,枳壳行气逐水,选用最宜,其效也速。枳壳乃行气逐水之要药,临床因气滞而病水,或因水而气滞者,皆可使用。


黄芩逐水、下血闭

黄芩,味苦,性寒。功能清热燥湿、止血、安胎。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需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止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主治秘诀》)此外,《本经》所云“逐水,下血闭”之效用,今疑其言者多,余对此阐发。

黄芩,色黄,“秉天秋凉之气,入手太阴肺经。”(《本草经解》)肺主通调水道,肺热则失清肃之令,水道不通。本品苦能泻肺,寒能清肺,肺清实去则通调水道,气化下及膀胱而水下逐。《本草经疏》:“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脾喜燥恶湿,主运化。脾湿不运则水泛溢。“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素问·脏气法时论》)黄芩苦能燥湿,湿去则脾健运。肾主水,“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 素问·脏气法时论》),黄芩苦能坚肾,肾坚则主水。

有因热壅而血闭者,黄芩清热则可去血闭。正如《本草经解》所云:“血闭者,实热在血分而经闭不通也。心主血,味苦清心,则能下泄,所以主之。”有因中焦湿热,脾不统血,血不健运而致血闭者,黄芩苦寒,清热燥湿,脾湿去则脾健运、统血,故主之。条芩,质细而实,沉重下降,专泻大肠下焦之火,攻肠中之蓄血。故《神农本草经读》:“下血闭者攻肠中之蓄血。”

据临床报道:用黄芩提取物制成5%黄芩素注射液,每次肌注射100-200毫克(儿童减半),每日两次。共治20例,结果急性肾炎11例,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两次以上均正常)6例,好转(临床症状完成消失,复查尿液仅有少量红、白细胞)5例。在急性利尿试验中黄芩甙元作用最强,汉黄芩素次之……黄芩醇提取物及煎剂(正常人及家兔)亦有利尿作用。

临证用方举隅:

1.黄芩清肺饮  治肺燥而小便不通。

黄芩一钱  栀子三个(打破)

上(㕮)咀,长流水煎服,不利,加盐豉三十粒。(《玉机微义》)

2.治血淋、小便疼痛不可忍,黄芩散方。

黄芩一两  鸡苏一两  滑石一两  小蓟根一两  生干地黄一两  木通一两(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

3.治小便不通、茎中痛,及妇人血结膜里痛,牛膝汤方。

生牛膝(根并叶)一根  黄芩(去黑心)半两  当归(焙)一两

上三味细剉,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圣济总录》)

4.治产后腹中满痛、血露不尽,黄芩汤方。

黄芩(去黑心)赤芍  赤茯苓(去黑心)大黄(剉炒)熟干地黄(焙)各一两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干姜(炮裂)桂(去粗皮)各一两一分  虻虫(去翅足微炒)甘草(炙)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令黄色)各半两  枳实(去瓤麸炒)术各一两半  芒硝一两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酒共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录总录》)

此外,(《圣录总录》)治产后小便不通之黄芩汤方,治产后恶露未尽,气血攻心腹疠痛,心胸有热之鼓饮方;《华佗神方》治妊娠子淋神方,各方中皆使用了黄芩,或取其下血闭。

验案举例:

人有小便不出,中满作胀,口中甚渴,投以利水之药,不应。

人以为膀胱之火旺也。谁知是肺气之干燥乎。夫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上焦之气不化,由于肺气之不热也。肺热则金燥而不能生水,投以利水之药,益耗其肺气,又安得夫水乎。故愈行水而不得水也。治之法,当益其肺气,助其秋令,而水自生焉。方用生肺散治之。人参一两,麦冬二两,北五味子一钱,黄芩一钱,水煎服,二剂而水自通矣。(《癃闭专辑》)

按:此病以益肺生水为法,加黄芩者,清肺以肃金,洁水之上源则下流无害,有清肺逐水之用。


原载:《百药效用奇观》



校核 | 朱昱翎


回复“1”查阅

 创刊词、征稿启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