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积聚脉解析

 云深易医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伤寒论》不仅仅是经方之祖,其中在各条文中散落着的一些脉象,更是对扁鹊脉法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而挖掘、理解这些脉象背后深藏着的医理,对我们临床中以脉测症、辩证施治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针对职聚脉象进行解析。

《金匮要略》中说:“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如果我们仅仅是背诵这个条文,死记住只要是“脉来细而附骨者”就认定为是体内有积,这样学中医就太“胶柱”了。

面对条文,我们首先应该问一下:为什么脉细而附骨就是积脉?

脉细而附骨是怎么产生的?或者体内有积为什么就会产生细而附骨之脉?

欲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清楚“积”的概念。

同样在《金匮要略》中有:“问曰:病,有积、有聚、有馨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馨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馨气。”这里说的很明白,积为脏病,属阴;聚为腑病,属阳。现在有人据此将“积”看作肿瘤,也不无道理。而聚为腑病,最多见的就是宿食、宿便。

我在《正本清源寻“脉”迹》一文中对脉产生的原理讲得很清楚,即脉是由阳壅遏阴形成的。也可以简单的看成是卫气裹挟营血运行的现象。再形象一点,可以将五脏看成五个泉眼,泉水就是营血,时刻不停的往外涌流,而卫气就象一股强大的气流从天而降,挟持着泉水沿一定轨道循环周流不止。

那么如果脏病有积,不就是相当于泉眼被硬物所阻碍了吗?泉眼被硬物所阻,泉水上涌之力就会变小,流量就会变细,形之于脉不就是沉而细了吗?

这就是积脉“细而附骨”所产生的医理。

下面再看《伤寒论》对“聚脉”的论述,这里只以宿食为例解析之。

“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曰:脉浮而大,按之反濇,尺中亦微而濇,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以上皆是《伤寒论》中对宿食脉象的论述。

上文以说过,聚为腑病,属阳。脏属内,腑属外,腑气下降壅遏脏气形成脉象。如果腑有聚结为病,则腑气下行之路受到阻碍,所谓地气以升为顺,天气以降为顺,一旦天气下降受阻,则必逆而上升,形之于脉则会浮而大。而下面营血因失去卫气推动而流速变慢,所以沉取时脉会有涩象。至于下文的“脉数而滑”、“脉紧如转索无常”等,也是阳气逆上热盛之象。

腑聚之病致使热盛上逆,故可投大承气汤以下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