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修师父:赠心学朋友--如何入心

 吴氏资本联盟 2018-01-06

作者:永修师父,河北丰润人,1983年出生,河北保定涞源大钟寺主持!

永修师父:为何要学习佛法

永修师父:幸福与悲伤

永修师父:更高的维度里   差异是很幼稚的

永修师父: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

永修师父:佛教是认识自我、完整自我的学习

(永修师父与居士们一起在听周月亮教授的王阳明心学直播)

本文为永修师父听完心学讲座后,经传习书院邀请,所写的心得体悟。今天发出来与各位分享。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个圆圈,两个半月,两月非一,去界显体。

高深的道理,会变成官话,深入的探讨,所显的是对错。对错不等于道理,就像甜不等于糖。推论的结点是对与错,也是必然的产物。这结点的前面还是有些东西的。过程,过程来于自省。所以,道理之后,是延续的自省过程,结点的对错,是可以改进的不是对的就放着,错的就不可翻身,将注意力离开道理了。

   

我们提到的,都是结果,而没有深思问题源头在何处。没有将结果放在自身上正逆推演。这样,所做的努力很大,效果不明显。高深的都讲“悟”,不是“论”。悟是自省,是道理或结点的推演过程,是吾与心的面对面,是自我的对话。如果没有障碍,就是开悟。(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一种认知,一种世界,不能显现世界的认知,也只是门外物。如何显现以后谈及)这个“悟”,就玄又玄,将人关在门外。

通过自省,发现自身悖点,再继续自省。不是以对错为目的,重点在于,结点之前是何由。这便是入心之法。入了这个法,自省的过程必然会发现问题而懂得思考,而后表现出清净,无物,祥和。从一数到一百,咱们数到59停下了,不是错,但对的只是59以前。切不要在结点上用功了。(这悟后如何用?不要急,这是在修行,还是一步步打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