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这一招,人人都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冬天惠铃 2018-01-07

对于很多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拿到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但是苦于找不到好的素材,干着急憋得慌。

有时候看到一本书或者听过到一个故事,总觉得挺不错的,但是脑海里却只是一些零碎的想法,无法成文,时间长了,也就忘记了。

有一个公众号“拾遗”,几乎每篇文章都是10万+,评论点赞都是成百上千的。那些文章的素材实在是太丰富了,任何观点都能有那么多精彩的素材来论证,旁征博引,谈古论今。

那些优秀作者和著名作家们,每写出一个好的作品,一定都离不开好的“素材”。关于写作素材的收集,最近读到奥野宣之写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很受启发。这本书讲述了如何高效地利用一个笔记本,收集和整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最终将这些素材内容转换成美妙的创意和好文章。

让信息变成素材

第一步:一网打尽

想要记录的大事小事统统写进一个笔记本。

1.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呢?

减少收集决策的时间成本

日常生活中想记下来的信息不论长短,不分种类,也不必在意形式,先记下来再说。相反,有很多人喜欢做详细的分类,把不同的内容分别记在不同的本子上,但是如果碰巧相应的本子不在手边,那可能就会没记而遗漏掉。又或者有些内容归属不太清晰的,可能会犹豫不决到底该刚在哪里,影响收集进度。

信息集中绝对不会丢

因为只收集在一个本子里,所以只要是自己记录过的东西,就可以很安心,知道一定可以在这里找到,这让记录变得更轻松无压力。

2.记哪些内容呢?

什么事情都可以。

工作内容的记录,当天的饮食和睡眠,散步时的随手拍,收到礼物,购买的物品,正在读的书……混杂着多种多样信息的东西。这些看似无关的东西往往会在回顾的某个瞬间就产生了关联。

3.什么时间写呢?

任何时候都可以。

地铁上、休息时、会议中、起床时等等一切可以写的时间都可以,随时随地及时记录。比如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梦,醒来第一时间最好就写下来,比如去某地游玩,来不及写感想,也可以先把门票或者宣传画等先粘贴进去,回头再补上相关信息。

4.写多少合适呢?

随意,自由发挥。

正是因为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才更容易坚持下去。

总之,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如果一个写作者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那不妨从开始记笔记,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开始吧。

本书作者是推崇亲笔记录,通过手写来保留原滋原味的。但是如果我们不爱用手写的笔记本的话,印象笔记这个app就是不错的选择,当我们阅读到好文章或者写了一段小感悟时,就可以一键保存在印象笔记里,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端再打开,都很方便。

第二步:回想思考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指出“无所谓的构想”“不值一提的疑问”,这些内容总有一天会成为写的主题。或者说在写下的时候没什么意义,但当回看的时候,也有很多意外的发现。所以判断是否有价值,不是在当下,而是要看未来。常常无目的性的回看记录,就会让人产生一些新的思考。而每一次思考的结果都是一次“吸收”的过程。

日本畅销小说的作家大泽在昌也曾经说过,听音乐时思考那首歌能写成什么样的小说;看电影时,就会思考如过自己当导演,该怎么安排素材;读别人的作品,时刻研究那份感动可以怎么运用到自己的小说里。

优秀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体验和感悟。不是说有思考才去写,而是说在写下和回看的时候,这些信息经过自己的思考,就会形成新的知识或者刷新认知,这些内容在写作时,就可以作为独特的素材。这种来源于自己的深刻体验,比起那些生搬硬套别人的素材要灵活新颖得多。

同样道理,有些写作者在读完一本书以后,都会认真地写下读书笔记或者书评,并且把这些内容公开发布出去。在平台上会得到其他人的反馈,而这些信息又会进一步促进写作者的思考,最终在写成投稿的文章或者出书的时候都可以成为最好最真实的素材。

第三步:创意重组

创意,并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事物。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据说吴承恩年轻时就很喜欢读神话小说,在写西游记的时候,就曾经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补江总白猿传》等等书籍和一些民间戏剧。一些旧元素,经过不同形式的重新组合,就诞生了“创意”这个东西。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里,奥野宣之提出了一种“交叉笔记”“卡片重组”的方法。

“交叉笔记”法:深入阅读,发现笔记之间的关联。

比如旅行时看到某个历史文物所写的笔记,在读某名人传记时的读书笔记,这两者就可能会有很强的关联性。也许在写传记书评的时候就可能会用得到。

“卡片重组”法:广泛阅读,选出那些和研究主题有关的笔记制作成卡。

把很多卡片像扑克牌一样摊在餐桌上的时候,重新阅读映入眼帘的内容,就可以发现以前没有注意过的出人意料的组合。

曾经听过一个知名自媒体人的分享,他说自己能保持日更,每天的选题也是通过这种“卡片重组”法来确定的。热门话题和自己已有的素材产生链接,如果运用恰当往往蹭上一个热点就涨粉无数。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素材渠道,那就是自己亲自记录整理过的笔记本。先一网打尽收入囊中,再慢慢咀嚼,深度思考,内化信息,最后将多种信息汇总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素材。这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

本书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高效记笔记的技巧。包括笔记的书写方法,剪切内容的粘贴方法,如何利用帮助记忆的标记,以及如何为手写的笔记制作索引,方便查找等等。写得非常详细,具备可操作性。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冲动想马上就买一个笔记本来开始写写写。但是读完全书之后,这种想法反而变淡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这种思维,倒不必太拘泥于工具本身。

这本书出版是10年前出的了,那时候信息技术还没有这么发达,很多人也不知道云存储之类的。现在记笔记有更多工具可以选择了,不一定非要手写。还是电子版的笔记更有利于存储和查找,还能随时随地分享给别人。但有一点很重要,想要写出好文章,要立即行动,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