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
月经先期
含义:
1 先期 →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者(且连续三个周期以上)。
2 过多 → 月经周期正常,仅是经量明显增多(大于80~100ml)。
西医:
1 先期 → 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黄体不健全;盆腔炎导致的出血。
2 过多 → 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月经过多;肌瘤、内异症、盆腔炎等导致的量多。 肾 气 虚
气 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方药: 固阴煎或归肾丸 脾 气 虚
气 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治则: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方药: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阳 盛 血 热
血 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流出有热感、有臭气)。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则: 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清经散 肝 郁 血 热
血 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夹血块。 症状: 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精神抑郁、烦躁易怒、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善太息、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丹栀逍遥散 阴 虚 血 热
血 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肾阴虚)。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两地汤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后延七天以上,又称经迟;月经后期兼月经过少可渐渐发展成闭经。 肾 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 血 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 大补元煎 虚 寒
血 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症状: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迟或沈细弱无力(肾阳虚)。 治则: 扶阳祛寒调经 方药: 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 实 寒
血 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或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肢寒畏冷、面色清白、舌淡紫苔薄白、脉沈紧。 治则: 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气 滞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质稠夹血块、经行不畅。 症状: 小腹胀痛、胸胁乳房胀满、精神抑郁、善太息、烦躁易怒、舌淡苔薄、脉弦。 治则: 理气行滞调经 方药: 乌药汤
月经先后无 定 期: 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超过七天以上者,又称经乱;月经量多兼经期延长皆可渐致崩漏。 肾 虚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调经 方药: 固阴煎 肝 郁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 症状: 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脘闷不舒,嗳气食少,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则: 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 逍遥散
月经过多: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增多,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气 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 方药: 举元煎或安冲汤 血 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有血块。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保阴煎 血 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紫暗或黑、质稠有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失笑散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 肾 虚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初潮迟)。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或归肾丸 血 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养血益气调经 方药: 滋血汤或小营煎 痰 湿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质黏如痰。 症状: 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则: 燥湿化痰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血 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 通瘀煎或桃红四物汤
经期延长 经期超过七天以上,甚至达到两周。 气 虚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 举元煎 虚 热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 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 血 瘀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或多或少、色紫黑或紫黯、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味
经间期出血: 两次月经中间(即絪缊期、排卵期),周期性出血现象。 肾 阴 虚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 加减一阴煎或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 热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黯红或深红、质稠有臭气。 症状: 口苦、头晕、心烦胸闷、口腻纳呆、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则: 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方药: 清肝止淋汤 血 瘀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紫黑或紫黯、质稠夹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化瘀止血 方药: 逐瘀止血汤
崩 漏: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紊乱,忽然大下者为崩,淋漓不断出血者为漏,月经非时而下。 肾 虚
肾 气 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或黯淡、质稀。 症状: 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沈弱。 治则: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蓍、阿胶 肾 虚
肾 阴 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 左归丸合二至丸 肾 虚
肾 阳 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或黯淡、质稀。 症状: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迟或细弱。 治则: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 右归丸加党参、黄蓍、田七 脾 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质稀(崩则脉芤,漏则脉缓弱)。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方药: 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血 热
虚 热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鲜红。 症状: 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 上下相资汤 血 热
实 热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深红、质稠。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清热固经汤 血 瘀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闭停日久,又突然大下、色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 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闭 经 妇女年逾十八岁,月经尚未来潮(原发性闭经)或月经闭停半年以上未来潮者(继发性闭经)。 肾 气 亏 损 月经: 初潮迟、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质稀、渐致闭经。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暗、苔薄白、脉沈细。 治则: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方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阴 虚 血 燥 月经: 初潮迟、月经后期、量少、色红、质稠、渐致闭经。 症状:五心烦热,颧红唇干,盗汗甚至骨蒸劳热,干咳或咳嗽唾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真子、制香附 气 血 虚 弱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渐致闭经。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 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 人参养荣汤 气 滞 血 瘀 月经: 平素月经正常,突然月经数月不行。 症状: 小腹胀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胸胁乳房胀满、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弦涩。 治则: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或血府逐瘀汤 痰 湿 阻 滞 月经: 平素月经正常,突然月经数月不行。 症状: 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头晕心悸、口腻纳呆、带下量多质稠如痰状、神疲肢倦、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 健脾燥湿祛痰,活血调经 方药: 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