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诗词聚贤庄·讲座(42)|| 大漠:浅析诗歌创作的瓶颈与解决的办法(五)

 laoxuesheng 2018-01-07


浅析诗歌创作的瓶颈与解决的办法(五)

文/大 漠

        ——古代诗歌的节奏

  不管是创作、吟诵,还是鉴赏诗歌,只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音调节奏和语意节奏,才能从容自如地再现诗歌的节奏美。这一讲,与大家交流一下诗歌的节奏。

  一、古代诗歌的节奏

  1、什么是诗歌的节奏?

  诗歌的节奏,是指在朗诵诗歌时,不失前后连贯的、音调或语法上的、有规律的音节停顿,简称音顿。其实,就是声音稍加延长而产生的顿歇。

  诗歌的节奏有双重意思。一是音调节奏,另一是语意节奏。

         A、音调节奏:就是诗句中格律点后面的停顿。

  格律诗按两个字为一个音节,也叫音步。音步里,后面的字叫做格律点。七言诗格律点为:2、4、6;五言诗的格律点为:2、4。诗歌的音调节奏,就是在格律点后面的语调停顿。其音调节奏,五言为:“2/2/1”式;其言为“2/2/2/1”式。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其中“前”、“月”、“光”、“是”、“上”、“霜”六个音节及其后面的顿歇就是节奏点。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其中“眉”、“月”、“轮”、“秋”、“入”、“羌”、“水”、“流”八个音节及其后面的顿歇就是节奏点。

        B、语意节奏:就是在词或短语后面的停顿。

  诗歌的语句,都是由词或短语等语言单位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组成的。在不同的诗句中,词或短语的长短不一,位置有别,所以停顿的频率和位置也是复杂多样的。其语意节奏的停顿方式,下文会详细给大家诠释。这里先简要举两例。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语意节奏:“2/1/2”式,分别在词或短语后面停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语意节奏:“2/2/1/2”式,分别在词或短语后面停顿。

  2、节奏特点:

  在同一首诗中,语意节奏往往不同,但是对仗句的节奏必须相同。在同一诗句里,音调节奏与语意节奏,有的吻合,有的不吻合。

  3、朗诵方法:

  要以音调节奏停顿为主,语意节奏停顿次之,但也要有所体现。

  二、律诗的句子节奏分类

  律诗的句子节奏可以从音调节奏和语意节奏两方面来理解。

  (一)从音调节奏(即平仄格律)的角度来说,一般比较简单。

  五言的为“2/2/1”;七言的为“2/2/2/1”。

  两字为一个音步。后面的一字音步为单音顿,读音得长一点,与前面两个双音顿时间大致相等,造成诗歌特有的吟咏调子。

        (二)从语意节奏分则比较复杂。

  1、一般格式有:

  A、 五言的:(3种)

  “2/3”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唐

  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忆幼子》杜甫 唐

  “2/2/1”式: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送人游吴》杜荀鹤 唐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司空曙《同姜浚题》司空曙 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唐

  “2/1/2”式: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孟浩然 唐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宴散》白居易 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唐

         B、七言的:(8种)

  “2/2/2/1”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

  “2/2/1/2”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黄州》陆游

  “4/3”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崔颢 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唐

  “4/1/2”式: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万岁楼》王昌龄 唐

  “4/2/1”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唐

  “3/1/3”式: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陆游 宋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寄韬光禅师》白居易 唐

  “1/3/3”式:

  城/因兵破/悭歌舞,民/为官差/失井田。《利州》汪元量 南宋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唐

  “2/2/3”式: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送李少府贬峡中》高适 唐

  2、特殊格式有:

  A、五言的:(6种)

  “1/2/2”式:

  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篱笋》李颀 唐

  “1/1/3”式: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杜甫 唐

  壮/惜/身名晚,衰/渐/应接多。《将晓》杜甫 唐

  “1/3/1”式: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李白 唐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王维《送严秀才》

  “1/4”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唐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晴》杜甫 唐

  “4/1”式:

  寻觅诗意/在,思量岁月/惊。《遣行十首》元稹 唐

  雀啄北窗/晚,僧开西阁/寒。《龙翔寺见喜》喻乌程

  “3/2”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唐

  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储光羲《秦中送人》

        B、七言的:(9种)

  “3/4”式: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松滋渡望峡中》刘禹锡 唐

  谋生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安贫》韩偓 唐

  “2/4/1”式: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白居易 唐

  “1/5/1”式: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魏城逢故人/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 唐

  “2/5”式: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寄崔侍御》李白 唐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唐

  “5/2”式: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宿府》杜甫 唐

  “1/6”式: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江南行》张潮 唐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将赴成都草堂》杜甫 唐

  “6/1”式: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唐

  “1312”式:

  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唐

  “313式”:

  李将军/是/旧将军。《将军》李商隐 唐

        (三)语意节奏点的分布规律:

  在一首诗中,语意节奏完全相同的,是少数;语意节奏不完全相同的,是常态。

  1、全诗各句节奏一致的(占少数):如,

  《望天门》山李白 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2/2/1”式

  2、全诗各句节奏不完全一致的(占多数):如,

  《无题》李商隐 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颈联、合联都是“2/2/3”式;颔联“4/3”式

        3、有些非对仗诗句,一联的上下句语意节奏亦有不同:如,

  A、《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唐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上句“2/2/2/1”式;下句“2/2/1/2”式.

  B、《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唐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上句“2/2/1/2”式;下句“2/2/2/1”式。

        (四)语意节奏的划分:

  词或短语等句子成分有相当的独立性,可凭此划分语意节奏。有时,较大的语意节奏还可以详细划分。如,

  五  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细划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七  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细划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语意节奏与音调节奏的关系:

  有的诗句同步,有的诗句不同步。其中,同步是最可取的,音调与语意和谐,节奏感强,明快悦耳。

  1、语意节奏与音调节奏同步。例:

  语意节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音调节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语意节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音调节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的语意节奏和音调节奏是一致的。近体诗一个双音词或者双音的名词性词组一般是不能跨一个音调节奏点的。

       2、语意节奏与音调节奏不同步。例:

  语意节奏: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音调节奏:平仄/平平/仄仄/平

  语意节奏: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节奏音调:中仄/仄平/平仄/平

  语意节奏: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赠汪伦》

  音调节奏:平平平仄/平平/仄

  语意节奏:姑苏城外/寒山寺。张继《枫桥夜泊》

  音调节奏:平平/平仄/平平/仄

  ——“相见时”、“别亦难”都是短语 ;“二十四桥”和“桃花潭”、“寒山寺”等等都是专用名词,它们都跨越两个音调节奏单位。

        三、结语

  由此可见,诗歌的音调节奏是有规律的。语意节奏是复杂多样的。但是,节奏停顿务必要以音调节奏读为主,语意节奏为辅。

  了解语意节奏,有助于鉴赏诗歌时,准确理解诗句的意义。对于诗歌创作也是不无裨益的。

  上述有些观点和看法,纯属个人感悟和见解,如有疑惑,欢迎交流与指点。

  大漠     2018、1、5。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