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本华 | 一个人的痛苦容量是一定的,不是一个大痛苦便是一大堆小痛苦

 方韵悠长 2018-01-07

从本质上讲,生活就是一种感到匮乏、

不断需求与经常处于悲惨之中的条件状态,

不论是谁,都得为自己的生存努力奋斗,

所以就不会总是一副笑脸迎人的样子。

 

我们感受到欢乐还是痛苦,

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意识的内涵

 

人生在世,具有把握自己生命与肉体的权力

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在这世上存在三种力:

明智、力量和运气。我相信运气至为重要。

 

一个人的痛苦容量是一定的,

不是一个大痛苦便是一大堆小痛苦。



叔本华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

 

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对费希特和施莱艾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他称柏拉图为神明般的,康德为奇迹般的,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但不赞同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

 

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只能凄凉地离开柏林大学,这也正印证了自己的观点——真正智慧的人得不到赞赏。

 

1833年在大学里受挫之后,他移居法兰克福,并在那儿度过了最后寂寞的27年。

 

1860年,9月21日,他起床洗完冷水浴之后,像往常一样独自坐着吃早餐,一切都是好好的,一小时之后,当管家再次进来时,发现他已经依靠在沙发的一角,永远的睡着了。


人过三十,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财富的数量无法衡量幸福的额度

财富的数量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幸福额度,如果一定要把财富和幸福挂钩,那么就是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和他的期望值之间作比较,越接近就越容易感到满足。其实就是期望与现实的较量。没有人会奢求他不想要的东西,就好像只有骨头会让狗开心而老鼠就不会。所以面对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金钱,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尽相同。找到属于你的标准,在这个标准里尽可能地满足自己,幸福的概率就会变大。——《财产,或人有什么》

 

不屈服于权威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很多人喜欢在看电影、看书之前先看影评或者书评,导致他们不能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只能一味地附和。每个人都有权利坦率地说出自己的心声,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权利变成了一种少数人才拥有的特权。尝试着说出自己的心声,或许开始会不习惯,但还是请你拿起笔,写下心中所想,无论如何这是一次对权威的挑战,无论你的想法多么无足轻重,至少它真正属于你。——《论批评》

 

停止劣质的写作

劣质的书就应该停止出版,劣质的故事就应该停止写作。如果可以被利益所迷惑,那么就不需要真理把人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大家只要在金钱的海洋中遨游就可以了。如果是这样,优质的写作和劣质的写作又有什么区别?所谓劣质的写作,就是连创作者都不知道手下正在进行的工作除了能得到生理的满足以外还能有什么贡献。可惜的是,如果以这种标准衡量写作的话,目前文学界能获得赞许的作品真是少之又少。——《论批评》

 

滥用精力是以之后的年月乃至生命作代价

不要滥用生命给予你的精力,因为精力不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就还有。精力就好像一棵树上的叶子,无论再怎么生长,无论看起来多么茂盛,总有掉光的那一天。谨记不要去尝试做不属于自己年龄段的事情,否则你是通过施加熟石灰和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自己发芽、抽枝、开花,甚至结果,但很快,你会发现自己这棵树逐渐走上了凋谢、枯萎,甚至死去的不归路。这时你会发现,时间的设计是多么的精妙,它让你在适合的时间情窦初开,又在你需要独当一面的时候给你契机,最后在一个合理的日子带你结束“人间一生游”。——《人世的命运》

 

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缺乏什么,这样就不会因为追逐不需要的东西而愁苦,就不会因为已经拥有的东西而烦躁。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尽可能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抵达,知道自己手中的王牌,不因为杂念而浪费丝毫注意力。不需要的东西就像可有可无的消遣,没有也不要为此大动肝火,心中有数最大的优势就是保持一份淡然的态度可以有条不紊地正常生活。——《财产,或人有什么》

 

幸福最本质的要素是健康

幸福最本质的要素是身体的健康,其次就是自由生活的能力。这两者我们都想牢牢攥在手中,但是在面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选择时,人的本能往往是保全前者。生活的能力往往和一个人的财富挂钩,但实际上荣华富贵只不过是在幸福上挂个虚名而已。珍惜你的健康,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站。——《论名誉》

 

大肆渲染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还没有拥有

人之所以想炫耀有两种可能,一是还未拥有,二是尚未满足。这两种可能都是心里缺失的表现。因为没有所以想要而不惜一切来营造一种假象,以蒙骗别人,通过别人的羡慕与赞赏麻痹自己。人不可能长期地伪装自己,因为本性总会寻觅到恰当的时机把所有的虚伪撕成碎片。睁开双眼坦诚地面对自己吧,因为现实总是一针见血,但这并不代表它有恶意。——《论了解他人》

 

幻觉破灭意味着日趋成熟

幻觉是什么?幻觉就是旅途中路旁的一个泡泡做的美轮美奂的城堡,经不住诱惑进去的人,在里面享尽时间的美好不愿意再出来,虽然眼看着泡泡一天天变少,但是宁可闭上眼也不愿意相信现实终究会来这个残酷的事实,直到最后一个泡泡破碎,望着身边的空空荡荡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梦。这个过程我们都经历过,有的人甚至经历了更多次,因为现实太残酷,幻觉太美好。好在幻觉破灭意味着我们向成熟又迈进了一步。——《生命的旅程》

 

名声愈大,评价愈难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或者鉴别一件作品时往往摆脱不了自身的主观偏见,尤其是所评论的事物名气越大,评价就越难。因为先入为主的信息阻碍了我们的正常判断,任何一个细节的歪曲和误解都会对评价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时,就要更加慎重地开口,尽可能地尊重事实,或者可以选择年代久远的作品,因为流传下来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人们关于作者的各种偏见。——《论名誉》

 

名声是不朽的,荣誉是短暂的

名声是不朽的,荣誉是短暂的。所以不要为了荣誉而沾沾自喜,因为它不长久;不要为了名声而纠缠不休,因为不朽不是人力可为的。当摆脱了这两大困惑,或许人生之路会走得更加从容,没有了厚重的包袱,前进应该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论名誉》

 

坐等名声到来不如去等流星划过

名声来不来是一回事,名声能不能在你活着的时候降临是另一回事,两者都要看机缘巧合,当然,你也可以看做是幸运女神对你的眷恋。它就像影子,有时在前,有时在后,着急生气甚至暴怒都没有用,它完全和我们不在一个坐标系,与其等待不如无视,等待名声到来不如去等流星划过。丢掉对名声的执念,才会真正享受到做一件事的快感。——《论名誉》

 

真正的头脑并不需要特别多的技巧和手法

技巧和手法对于已经掌握它们的人来说是习惯,而对于不熟它们的人而言就如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在真正理智的人面前,所有的技巧都是多余的。因为他的大脑可以分析出哪些道路能够抵达目的地,哪些路可以走哪些路不可以走,哪条路近哪条路远,走到哪里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而对于普通人,真正的诀窍就是熟能生巧,在反复中打磨每一个棱角,从熟练中摸索出方法。普通人会更忙碌一些,不过,无论是天才还是平庸者,生活中都没有所谓的捷径可寻,或许这就是命运最公平的地方吧。——《论风格》

 

妒忌会摧毁你眼中的美

妒忌就好像是人的本能,即便不是,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自学成才的技能。理智上的无能,加上内心的卑劣就产生了嫉妒。歌德说,理智低下的人无法认识和欣赏善。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理智,否则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感知就会越变越弱,内心会被迷惑,双眼也看不清孰是孰非。所以当你总是抱怨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因为妒忌丧失了过多的理智。——《论名誉》

 

不要把真实的思想藏在面具之后

如果为了营造一种错觉——让别人觉得你比实际上要博学多识、渊博深刻,那么通常的做法无非就是咬文嚼字地阐述、冗长累赘地表达、拐弯抹角地讲述。有的人喜欢堆砌华丽的辞藻,有的人喜欢构架复杂错乱的句式结构,以达到让别人不懂的目的。但是这样做会发现有一天不仅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意思,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所有的表达都是在浪费时间。把自己的真实思想展现出来,真实的自己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与喜欢。——《论风格》

 

不要刻意维护荣誉,因为稍有不慎它就会无可挽回地毁于一旦

荣誉和名声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荣誉,困难的不是拥有荣誉而是维护荣誉,仅仅是一件小事,就有可能导致几十年的荣誉毁于一旦。所以不要斤斤计较如何维护现有的荣誉,将目光要尽可能地放长远,不要仅仅在方寸间徘徊,向前看会有更多的阳光射进心房,未来的可能远远不止步于现在的成就。——《论名誉》

 

丢掉你的怒气

为什么要怒气冲冲地对别人说话?为了表示你的不平吗?为了宣泄你的不满吗?其实这样做完全是多余的。对别人动怒只能证明自己的愚蠢可笑与粗俗,却对解决事情没有半分益处。感情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尽量摆脱情绪对你的控制,尤其是怒气。怒火可能会点燃别人,但首先会燃烧你自己。——《论了解他人》

 

步入暮年,金钱的重要性就表现在代替衰老的体力

没有穷困的困扰,没有疾病的困惑的生活,就可以称为舒适的生活。进入老年,会更频繁地与疾病碰面,这时候,很多人为之终生奋斗的金钱就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它可以代替衰老的体力,为身体的健康添加一层保障。面对体力下降身体不济,钱至少会给人一个心理上的安慰。——《生命的旅程》

 

人们尊敬的不是名声,而是使人名扬四海的东西

名声的诞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虽然可以作为人的一个标签,但并不能概括人的整体属性。有的人得到了名声但却名不副实,有的人本应声名卓著但却默默无闻。所以人们尊重一个人往往不是因为他的名声,而是足以支撑他名扬四海的东西,这些东西从侧面见证了他存在的价值,也让人们看到了掩藏在他体内的闪光点。——《论名誉》

 

记忆是简短的,生命也是简短的

人至老年记忆会变成一段一段的,或者是碎片,变得越来越简短,这时候回顾整个人生发现它也随之变短了,因为所有值得纪念的事情都变成了一个瞬间,仿佛原来需要长篇大论来讲述的故事现在只需一个标点符号表述即可。这个过程是如此不可思议,但是当我们真正遇到的时候或许已经不记得当初了。回顾往昔,那些记忆深刻的东西是否真的发生过,看起来如此漫长的曾经又是怎样变得如此短暂?——《生命的旅程》

 

给自己时间去了解生命

年轻的时候觉得一生好长,因为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这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本能的迫不及待;到了老年,回顾一生却又觉得十分短暂,就像一张张幻灯片,只用不一会儿的时间就可以将其浏览完。给自己留点时间去了解生命,不要只顾着埋头向前冲,要知道冲到最后面对的只有死亡,别无其他,所以看看路上的风景,给自己多留一些值得回顾的往昔,让整个旅途变得丰满起来,人生应是一段奇妙之旅,而不是一次漫长的苦行。——《生命的旅程》

 

内心的不一致又怎能获得满足

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分裂的时刻,心中有两个小鬼,一个说这,另一个说那,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还都那么理直气壮,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如果内心不一致,总是有两个声音或者是多个声音,那么这个人的思维是扭打在一起的,并不清晰,他要反复和自己作斗争,而且无论否认哪一个自我都会纠结万分,自然,他很难感受到满足的快感。——《论人生的智慧》

 

长寿的途径

长寿由生命力和经济力决定,换言之就是健康程度和财富。这两者缺一不可。生命力就如同油灯的灯芯,财富就如同灯油。一盏灯即便灯油很少但是只要灯芯细小就可以燃烧很长时间,灯芯粗大只要有足够的灯油同样可以燃烧很长时间。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做两件事,一是锻炼身体,为自己提供一个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二是积攒足够的资本,让自己在年老生病的时候可以有所依靠。——《生命的旅程》

 

不择手段地获取,唯一的“好处”就是增加人们的厌恶

强取豪夺,偷鸡摸狗,不择手段夺人所物的方式有很多,这些行为既野蛮又荒谬但偏偏它们的执行者却感觉不到其中的羞耻,反而往往以此为傲。而现实是,这些不择手段的作用范围很小,或者是越来越小,而人们对其的厌恶则与日俱增,到最后这些习惯于不择手段地获取别人劳动成果的人只能得到别人的嗤之以鼻。——《论名誉》


作者:叔本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