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脉荻溪 书香太平

 zzm1008图书馆 2018-01-08

■2016“文脉荻溪 书香太平”全国摄影大展入展作品选登

■马可点评

太平,位于苏州市相城区东部,东濒碧波浩荡的阳澄湖,北临清水涟漪的盛泽荡,地处长江三角洲苏锡常开发区和上海大都市经济圈内。域内川溪纵横,荻芦飘摇,明清时期称荻溪,光绪十九年始称太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今又有“太平盛世”之誉。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办事处与中国摄影报社联合举办的2016“文脉荻溪 书香太平”全国摄影大展,已于近日揭晓。

沈桥大地上的音符 王宁 摄

点评:此幅照片在色温上呈现出较强的冷暖对比。作者对构图的把控比较准确,从画面底部延伸至上部的公路在黄金分割点终止,使观者的视线跟随引导线伸向远方。暗部虽低沉却不失细节,呈现出比较丰富的信息。

芦丛欢歌 胡冰 摄

点评:作者有意选取了类似水墨画效果的场景,突出表现意境,虚实关系处理得当。只是画面中飞鸟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芦苇有重叠,缺少布局构思。

太平古寺 朱以忻 摄

点评:作者有意利用前景的空隙来布置画面,形成了多层的空间构成,十分巧妙。寺院的黄色墙体与僧人的袈裟产生了色彩对比。只是前景透视有些倾斜,若在前期拍摄中忽视了此问题,可借助后期适当调整。

荻溪边的童年时光 蒋琤 摄

点评:画面十分生动,描绘了溪边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墙面的绘画与人物、环境融为一体,既展现出真实的生活瞬间,又把握住了意趣。只是画面的光线效果、色彩效果并不突出,对人物的表现还可以再集中些。

日新月异 戴忠诚 摄

点评:作者采用宽画幅来表现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一方面,这种比例可以呈现更广阔的视角,另一方面,画面如电影中的空镜头一般,烘托出了恢弘的氛围,突出了建筑的秩序感。只是在后期调整时锐度过高,渲染效果虽然提升,却削弱了真实感。

等候 曹如鹤 摄

点评:作者力求简约,并通过宽幅的比例来使画面更加平衡,构成感较强。色温上的对比与倒影的呼应都恰到好处,只是画面中的人物在整体环境中并没有起到良好的点缀作用,主题未能得到突出。

绿色田野 杨百寿 摄

点评:作者着力描绘新农村的发展与变化,巧妙地抓取了人物间距近似的瞬间突出画面韵律感。不足之处在于地平线过于居中,作为表现重点的新房与人物贴近,形成一定视觉干扰。

丰收季节 朱宏 摄

点评:作者采用广角镜头贴近被摄体拍摄,捕捉到捕鱼者的工作状态,飞溅的水花让画面的动势更突出。左侧人物的轮廓不完整,产生了画面缺失的观感,拍摄时可采用更低的视角来调整构图。

水乡春色 张根福 摄

点评:江南水乡的朦胧氛围在这个画面中得到强化,作者借助前景的一抹色彩打破了单调,但也有些过于抢眼,与房屋、撑船者的关系没有平衡好,拍摄时要多考虑构图中的点、线、面关系。

风驰电掣 崔广全 摄

点评:画面色彩丰富,较好地呈现出了晚霞笼罩下的景观。作者采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一方面保证了画面的景深,另一方面也突出了高速列车经过时的速度感。但地平线稍有倾斜,破坏了画面的平衡。

王皋故居 俞学友 摄

点评:作者采用较大光圈来营造宁静致远的画面气氛。结构看似随意却不松散,可见作者对画面布局有着较好的控制。稍有不足的是前后景表现过于平均,没有出彩的点睛之笔。

傍晚时分 潘健 摄

点评:画面中的色彩和光线共同构成了油画一般的质感,刻画出夕阳映照下的水乡的细节。作者巧妙借助光线和倒影,使画面色温产生了对比,形成了平衡对称的韵律。

滚起来 陆慕桃 摄

点评:作者截取了孩子之间运动竞比的一个瞬间,欢快的气氛充满了整个画面,色彩的跳跃更显生动。只是构图有些倾斜,前后排人物重叠,画面结构显得有些松散,拍摄时也可以考虑利用大光圈来突出主体,重点刻画。

老屋新生 邱红娟 摄

点评:作者有选择地聚焦老屋建筑一角,以小见大,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一抹鲜丽的凌霄花打破了画面的单调,形成新与旧的对比,让视觉效果更突出,只是点、线、面的关系处理还不到位。

砖雕工匠 让跃庭 摄

点评:虽然作者只聚焦了单一的画面主体,但对工匠、雕板、背景中的成品这三者的主体、客体、陪体关系的处理恰到好处。若能采用广角镜头贴近被摄体,画面的张力会更突出。

■闲话影展

想成蝶,先破茧?杨艺

偶尔会听到身边个别摄影人抱怨照片不受评委“重视”,多次参评却屡战屡败,埋怨世道不公,却从不自我反思。这让笔者想到在经济学领域中颇为有名的蘑菇管理定律。众所周知,蘑菇在培育初期被埋于地下,还要被浇上肮脏的肥料,置于阴暗潮湿的角落。这类似于许多职场新人的状态,抱怨得不到必要的技术指导和赏识提携,处于自生自灭的心理晦暗期。

事实上,这也是初学者经常会遭遇的经历,不一定是坏事,尤其是初涉一个新领域的时候,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大家学会更加客观地看问题。内心强大者会在这种历练过程中,慢慢生根发芽,习惯在各种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克服难题,修正自己的缺点,改正和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最后破茧成蝶。当然,也有不少自暴自弃的人面对逆境不善于理解和面对别人真实的批评意见,受不了屡次名落孙山的打击,最终将相机束之高阁。

其实,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困难。被困难绊倒后,应该学会耐得住默默无闻的寂寞,继而卧薪尝胆,突出重围。特别是对刚入门的人来说,在学会跑之前先要学会走,参评前首先要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一般来说,由于缺乏摄影经验、知识和阅历,初学者即使偶有及第的情况,也多半靠的是聪明和幸运。想在摄影行业真正有所发展,需经过时间的点滴磨砺,在积累中慢慢成长。

其次,要加速适应环境变化,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理念。面对拍摄的有利条件,不要浪费宝贵的时机,而当面对较差的客观环境时,更要学会因势利导,利用技术和器材去弥补,在不断的失败中学会总结经验教训。能够秉持积极态度的人往往适应能力强,技术法则理解、运用透彻,加上融会贯通的思考,能逐渐扭转败局。遇到挫折就陷入“蘑菇心态”的人,总是强调失利的外在原因,毫无理由地抱怨评委不公,或者对手的运气比自己好等。不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就更容易走入屡战屡败的怪圈。对初学者来说,在参评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虚心学习和广泛交流。

再次,偶有成绩切忌沾沾自喜。大家公开自己满意的照片,总是希望得到评委的肯定和其他影友的赞扬,这种“小确幸”有利于树立信心。同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成绩,都是在为下一次克服更大的难题做准备。脚踏实地,沉下心来,方能收获更大的喜悦。

“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摄影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不要逃避困难,也不要妄自菲薄而安于现状,即使身处低位,也不能失去积极向上的初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