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读魏晋,不知风流为何物

 张翔126 2018-01-08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魏晋风流十讲》


《魏晋风流十讲》这本书,通过魏晋时期的美容之风、服药之风、饮酒之风、任诞之风、隐逸之风、品鉴之风、清议之风、清谈之风、奢侈之风、艺术之风十个方面,作者以平实易懂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为读者讲述了魏晋风流的无限魅力。


这本书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魏晋风流本身的魅力。对于很多喜欢看书的人来说,魏晋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


虽朝政腐败,社会礼崩乐坏,但因为对自由与个性的无限追求,因此在文学艺术上达到一个巅峰。建安风骨、竹林七贤,还有历来被传为文坛佳话的兰亭雅叙,都是魏晋风流的代表。那是一种放达通脱、率真潇洒的人格魅力,也是随性而为、兴之所至、诗意又审美的生活方式。


二是本书包含上百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一书,专门记载东汉和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与各种轶事,非常精彩。《魏晋风流十讲》的作者借助这本古籍,阐述魏晋风流,各种故事俯拾皆是。


本书作者刘强,是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同济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10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竹林七贤》。已出版专著《世说新语会评》、《今月曾经照古人:古诗今读》、《一种风流吾最爱:世说新语今读》《世说学引论》《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等多种著作,对魏晋历史深有专研。


那个时期诗意审美的生活方式、对艺术和自由的无限追求,对自然的亲近,还有那份保持精神世界纯净的勇气,都让今人为之向往。


接下来,就让我们选择几种重要风尚,借助与之相关的精彩故事,来一起领略魏晋风流吧。



美容之风

这是全民追求美的“男色时代”


所谓美容之风,是指容止之风。


这种风气主要集中在男性身上,它脱胎于汉代人物品评的风气,并且促进了中国美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之所以产生美容之风,是因为那是一个对美好人事无限向往、崇尚的时代。


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包括内外两方面:外在标准由肤白、个高、眸亮组成,所谓形态之美;内在标准包括风度、仪态、韵味组成,所谓神情之美。


形神并茂,才算真正的美男子。


《世说新语》36个门类中,有一个是《容止》,专门记载魏晋时期关于美容之风的故事。


比如看杀卫玠、掷果潘安、爱照镜子的邹忌、玉山倾倒的嵇康、鹤立鸡群的嵇绍等等。


看杀卫玠讲的是,魏晋著名清谈家卫玠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因为长得俊美无比,每次出门,都会让一睹他美容的行人造成交通堵塞。


有一次,他乘坐车子来到南京城闹市区,众人纷纷赶来围观,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密不透风,说不定差点发生踩踏事件。


可惜,卫玠不但生得美,且体弱多病,在这种情形之下,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这样一件事,被称为“看杀卫玠”事件。



《容止》中还有这样一则关于美容的对比故事:


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潘安走在街上,回头率百分之百。


如果有幸路遇,妇女还会手拉手把他围在中间尽情欣赏。


如果他乘坐车子经过,大家会向车子上投掷鲜花和果实,表示喜爱。


有个叫左思的诗人对此非常羡慕,于是他学着潘安的样子在街上晃悠。结果呢,妇女们回敬他的只是口水。因为他实在容貌太丑,有碍瞻观。


十分有趣。


正如本书作者刘强所说:“排除道德成见,不带功利性地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表现美,正是魏晋这个乱世虽然动荡不安、但又多姿多彩、令人神往的重要原因。”



任诞之风

这是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时代


任诞,是任达、放诞之意,通脱放达,独立特性,标新立异。


任诞之风的形成,受到两类人的影响。


一类是政治人物,比如曹操。他是一个通脱放达的人,选拔人才,唯才是举,这大大激发魏晋时代的创造力。


另一类是文化人物,庄子则是这种文化的源头。汉朝末年,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兴起,尤其到东晋,渗透到了名士的日常生活。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门类叫《任诞》,在本书作者刘强看来,是全书最具看点的一个章节。


因为其中记载的,全是魏晋名士那些任诞放达的风流韵事。


在书圣王羲之身上,就有一个“东床坦腹”的故事:


有一天,东晋军事家郗鉴去当朝宰相王导家挑选女婿。王导让派来的信使去东厢房自己挑。


在此之前,王导已经告知家里所有适婚公子,让他们好生呆在东厢房。而那些公子呢,也都一表人才,规规矩矩,甚至带着一份被挑选的故作矜持。


只有一位公子,跟其他人截然不同,好像没事人一样,躺在床上,袒胸露腹,十分随意潇洒。


信使回去后,把这一所见着重告知主人。


郗鉴听完,大腿一拍,一下子相中这位袒胸露腹、看似没有礼节的年轻人,后来把女儿嫁给了他。


被郗鉴看中的,正是率真自然的王羲之,或者说是王羲之身上那种装不了、藏不住的率真品格。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在这方面的作风,有过之而无不及,最有名的要算“雪夜访戴”


有一天夜里,外面下着雪,王子猷半夜醒来,走到屋外,赏着雪景,喝了点小酒,又咏诵了左思的《招隐》,忽然想起一位叫戴安道的友人。


他不顾外面天气,也不管时间和路途遥远,当即乘船前往。


船行一夜,终于到了戴安道家门口,他却不打算敲门进去,而是转身返回。


对此,旁人十分不解,问这是为何,他答了一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就是这等洒脱自在!这等兴之所至!这等任达放诞!


正如刘强所言:“有时候,合乎礼的东西被强调得过了头,就不再合情了,反过来,看似不合理的行为,往往反倒是真情的流露。”


通过任诞之风,我们可以读到魏晋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名士。



隐逸之风

这是一个发现自然与深情的时代


隐逸,并非是对现实的逃避和放弃,而是一种带着目的、选择和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隐逸文化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和浪漫气质的一种传统文化。在古代士大夫观念中,隐逸比出仕具备更高的精神品性才能做到。


隐士精神可以用孔子一句话来表明:“隐居以求志。”所谓志,就是自由之心。


东晋时期的门阀政治崇尚清净无为;清谈之风盛行,老庄思想深入人心;东晋偏安于风景秀美的江南,这是让隐逸之风在魏晋得以盛行的三个原因。


尧舜时代的许由与巢父,殷商时代的伯夷与叔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


东汉时期,隐逸之风兴起,隐士辈出,比如严子陵:


严子陵从小聪颖过人,少年成名,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一起游过学。


等到刘秀坐上皇帝的位置,他却开始隐身埋名起来。


刘秀非常想念这位老同学,想请他出山,协助自己统治江山,匡扶社稷。


可是这位严子陵特立独行,还特别拽,谁的账都不买。


刘秀亲自上门探望,他都是假装睡觉,不予理睬。因为他实在不想踏入你争我斗纷纷扰扰的官场。


态度太坚决,刘秀也拿他没有办法,只能遂了他的愿,让他归隐山林,耕读垂钓,自在逍遥。


严子陵当年垂钓的地方,后来成为浙江富春江上的旅游名胜——天下第一钓台。


美学家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通过魏晋隐士的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融入自然的乐趣和自由精神。



艺术之风

这是中国古代的文艺复兴


魏晋虽然只有短短两百年的历史,却在诗词歌赋、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各类艺术样式上,都有取得空前繁荣的成就。


为此,有人称之为中国古代的文艺复兴


在古代,说到艺术,受众最广的自然要算琴棋书画这四样。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就是当时一流的古琴演奏家,为此写有《琴赋》。


说到嵇康,与他有密切联系的,是一则关于琴曲《广陵散》的故事:


嵇康清高洁傲,不愿与司马昭合作,加上钟会有所谗言,让司马昭寻了个理由准备斩杀他。


行刑那天,嵇康镇定自若,在临死前,他提出再弹一曲的请求。


所弹曲子,便是当时人们闻所未闻、一听之下震慑人心、并且就此失传的《广陵散》。


曲子弹完,嵇康叹息了一声。他所叹息的,并非自己生命的终结,而是这首《广陵散》从此成为绝唱。


这是何等高贵忘我的一颗灵魂?这是怎样一种追求艺术超越生命的自由精神?


正因为如此,嵇康之死、《广陵散》失传,成为魏晋历史上最壮丽的消亡。



除了琴,魏晋时期的下棋之风同样盛行。东晋丞相王导就是围棋高手。


东晋宰相谢安的雅量,更是体现在收到淝水之战告捷时依然不动声色地下棋上。


书法艺术从汉末魏晋时期开始,并且达到辉煌,因为当时自由、多元的学术氛围以及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精神,得以出现书圣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大家。


说到王羲之,不得不提及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文化沙龙”——兰亭集序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在王羲之的兰亭庄园,汇聚了四十来名名流雅士、文人墨客。


他们在这里品诗论画、饮酒作赋。春光无限浩荡,庄园里一派风流雅韵。


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人,王羲之兴之所至,执笔写下《兰亭集序》。


从文学角度,这篇作品记载了当时的兰亭盛景;从书法角度,它更是成为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一行书”


在绘画领域,成就也不逊色于书法。


隐士戴安道,还有人物画大师顾恺之是魏晋时期著名画家,尤其是顾恺之,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绘画理论,提出著名的“以形画神”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位集创作与理论为一体的大师。


艺术精神,本质上就是永不过时的自由精神。


正如本书作者刘强博士所讲:“艺术之风是魏晋风俗中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生活的一种风气。它让我们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一过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指数较高的。”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不知道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那么不妨先让我说说自己的感悟吧。


或许你听说过“魏晋风流”、“竹林七贤”这些词汇,通过阅读《魏晋风流十讲》这本书,你便能对那个时代、那种难能可贵的风流有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认知。


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演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洋洋洒洒数千字,论述了魏晋名士各种作风。


他认为,清俊、通脱、华丽是魏晋文章的三大特点。


“刘勰说:‘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这“师心”和“使气”,便是魏末晋初的文章的特色。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的精神灭后,敢于师心使气的作家也没有了。”


鲁迅文章中这段话,更是指出当时文学风气的关键所在——师心、使气,也就是听从本心,我手写我心


在翻阅此书过程中,不论是通过美容之风所体现的对美的崇尚和创造;还是通过任诞之风所体现的旷达自由与随心所欲;或者是隐逸之风里蕴含的淡泊名利、亲近自然;亦或者艺术风气中所蕴含的对自由与艺术精神的无限追求……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日渐遗失的美好,同时为此怀着一份向往。


向往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兴之所至,还有借斋种竹的审美;向往竹林七贤那种放纵不羁爱自由的旷达品性;向往永和九年,一群名流雅士聚集于山阴兰亭,饮酒赋诗,畅叙幽情,好不雅致……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而言,魏晋,的确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著名美学家白宗华的这段话,完美概括了魏晋风流的特征。


历史已成过往,风流在书卷中不朽。


驻足审视当下的我们,又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呢?


是否是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下,生活越来越粗糙,心灵为之干涸?是否想要的越来越多,离快乐却越来越远?


如果说,魏晋风流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启发,那应该是——除了通过物质和名利不断向外追求,或许更应该转而向内,放慢步伐,倾听内心深处的需求,思考一下该如何以审美的方式、以诗意的眼光去看、去听、去生活。


就像德国诗人海德格尔的一句名言: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三十九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