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瑗《草书势》

 hongzhuanyidui 2018-01-08



原文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勦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黑知)(黑主)点(黑南),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后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山蜂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临时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今译


文字的产生,开始于苍颉,他描绘那鸟兽蹄迒之迹,用来制定文字。到了后世,典籍越来越多;时世有许多不常见的事,政治有许多权变;官事荒疏了,因为要抄写文章;有很多辅佐书写的隶人,删简旧文字。草书的法则,大概还要简略;顺应时势表明意思,用于仓促紧迫之中;功效加快,与篆隶同样地使用,爱惜时间节省了精力;这纯粹是简略方面的变化。为什么一定坚守古老的体式呢?观看它的形象,低昂都有它特有仪态形势;方呢不合量方形的曲尺,圆呢不合量圆形的圆规。抑左扬右,看去象是倾斜的。像兽踮起脚鸟耸起身子,想在飞走离去;像狡兔突然受惊,将奔驰还未奔驰。有的(黑知)(黑主)点(黑南)地下点笔势,形状像似连珠,笔画完了而墨迹相连。蓄积壮气心情悒郁不快,纵放出来就会发生奇异的情景。有的像迫近深邃而恐惧战栗,抵据高处面临危难;旁点偏斜相附,像螳螂抱着枝条。笔画完了要回收笔势,有如将馀剩的线缕缠绕起来。有的如山蜂施放毒气,沿着那罅隙进行;有的像那腾蛇入穴洞,头进去了尾还垂在外面。所以远看它们,那摧崩的气势呀像汹涌的波涛倾岸奔涯;凑近去察看它们,画也不可移。它的要妙之处,就在于当其时其画采取的适宜的做法。这里略举大概,仿佛就如此吧!

()中的字打不出来,表示两字合为一字。(黑知)(黑主)(黑南):均指草书下点笔势。


相关评论


在书法理论史上,有确切记载的“势”最早出现在东汉前期的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中。此后,这种以“势”论书的书法品评小赋便在其影响下盛行于汉魏六朝。除崔氏外,由其领起并受其影响的“书势”之作有:东汉蔡邕的《九势》、《篆势》,西晋成公绥的《隶书体》,卫恒《四体书势》中的《字势》、《隶势》,索靖的《草书状》,王珉的《行书状》,杨泉的《草书赋》,南朝梁萧衍的《草书状》等。


崔瑗的《草书势》收录在晋人卫恒的《四体书势》中。该书法专论最早探讨的是草书,而不是篆书、隶书,这标志着书法艺术的觉醒,书法开始从“字学”中走出来,审美开始成为主要方面。崔瑗说:“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这指出了文字的起源。随后,他指出草书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发展需要由繁入简:“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肯定了草书的社会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他赞扬了草书的“势”,从而肯定了它的审美价值,是书法美学史上的巨大贡献。崔瑗指出草书形式美的三个特征:一是“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一改过去篆书多圆笔,隶书多方笔的书体平整均衡的风尚,行书方式更为自由飞扬,更适合充分表现书家的情感;二是指出草书具有强烈的动感,“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这是草书形态中所具有的生命力运动取向感的表现。正是这一蕴含了强烈生命力的态势塑造了生生不息的韵律,使人们关注其美;三是“状似连珠,绝而不离”“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这是谈草书的书法形态所形成的一个连绵不绝、气韵灌注的统一的整体的审美意象。《草书势》强调了草书给人强烈的动势感,“势”正是草书形态运动和力的表现,草书之美也正来源于此。


作者介绍


崔瑗(77-142)是汉代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


他是东汉著名学者崔骃的中子。早孤,锐志好学。崔瑗年四十余,始为郡吏,后因事触法被关东郡发于狱中。当时的狱管,精通《礼学》,每次提讯时,崔瑗都顺便请教一二。这种不会因事牵累而怠的好学精神,实在令人称道。不久获释,为度辽将军邓遵所征召。但又没多久,邓遵阴暗被诛,崔瑗因此被免职。之后车骑将军阎显征召崔瑗,当时阎太后垂帘听政,太过专权,先是令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以北乡侯嗣,崔瑗知道这是不合法的,并任阎显可能会因此会招来祸害,想加以劝阻。哪知阎显日日沉醉,不得面见,便请陈禅代为转告,陈禅犹豫不敢说,没多久北乡侯死,是为顺帝阎显兄弟伏诛,崔瑗连坐被斥,于是辞归,从此不复州郡命。所以,当大将军梁商又征召崔瑗,崔瑗以疾恳辞。  


当年中举茂才,迁汲县令,视事七年,为当地开稻田数百顷,长老用歌颂赞:“上天降神君,锡我慈仁父。临民布德泽,恩惠施以序。穿沟广灌溉,决渠作甘雨。”汉安初年,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同荐举崔瑗是宿德大儒,既有好的政绩表现,就不应久在下位,因此迁「济北相」。当时太守李固,极为钦佩崔瑗的文才。奉《书》、《礼》极为殷勤。一年余,光禄大夫杜乔,用臧罪弹劾崔瑗,崔瑗上书自颂-崔瑗好士,爱宾客虽时常以丰盛酒菜招待,从不考虑家产,但是自己日常饮食皆是疏食菜羹而已,世人皆以「清廉」称之-终得免罪,不久病卒,年六十六岁。临终遗命其子崔实:“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藏形骸,勿归乡里。”崔实奉遗命,送葬洛阳。崔瑗高于文辞,尤擅长书、记、箴、铭,所着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杜文》、《悔祈》、《草书执》、《七言》,凡五十七篇。尤以《南阳文学官志》最称于世。


在他幼年时父亲去世,他专心好学,全能继承他父亲的学业。他十八岁时来到京师洛阳交游问学,因而通晓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他和扶风人马融、南阳人张衡友谊很深。


崔瑗《贤女帖》


释文:贤女委顿积日,治此,为忧悬。惟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有信来,数附书知闻,以解其忧。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