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志亮:个体学习循原理

 龙叔文馆 2018-01-08


学习是活着的有机体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有机体为了生存与适应就必须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学习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方式。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个体不学习就不可能获得心理的发展,人不学习就没有知识、没有本领、不能成材、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生存下来。


世界上没有先知先觉的人,也没有一生下来就有本事的人,人的一切知识、技能、思想、观念、态度、行为方式、道德品质、审美趣味、认知策略、性格特征等都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一种是本能行为,比如遗传的种族经验,生来就有的,如鸭子会游泳、母鸡会孵蛋、新生儿会吮吸等;


另一种是习得行为,即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个体经验,如狮子滚绣球、耗子走迷宫、黑熊骑车、猴子打乒乓球等。

 

人类处于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其本能行为极其有限,人类主要是依靠学习来适应与改造环境。


人的语言的获得、知识技能的掌握、生活习惯的养成、信仰观念的获得、甚至情感、态度、个性等无一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但人类具有任何高等动物都无法比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潜能,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语言为中介进行的,是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胎儿在宫内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安全和舒适的,出生以后,环境骤变,新生儿必须独立地进行维持生命的活动,还必须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


因而我们每一个人刚出生时,不用爹娘教,老祖宗就让我们自带了32个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遗传下来的,是本能性的,是固定神经联系,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自然前提。


这些无条件反射是人类共同的种族遗产,为人类后来的学习,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Ivan Pavlov)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狗的条件反射实验

 

1902年,巴甫洛夫研究狗的唾液分泌,提出了条件反射学说(又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给狗食物,狗就会分泌唾液,这是正常现象。


于是巴甫洛夫在给喂食时会给铃声,狗吃食伴随着铃声也分泌唾液;后来只要铃声一响,狗就会分泌唾液。后来又把铃声换成了闪红灯,于是红灯一闪,狗也会分泌唾液!

 

摇铃铛、闪红灯和吃东西本来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巴甫洛夫通过实验,使它们之间建立了联系,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呈现之后,在单独呈现条件刺激的情况下,动物也能对其做出分泌唾液的反应。


巴甫洛夫将之称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学习的原理,他用这种方式来揭秘人类发展的规律原因。


这一学说揭示了人类的各种复杂行为和心理活动都是一些复杂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实际上,人们任何行为和心理活动都是复杂的条件反射,任何学习的基础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支配。

神经系统图


复杂的神经系统结构是人类复杂心理的生理基础,人和动物发展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非常复杂的神经系统结构。

 

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体有很多神经、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枢神经,中枢神经中最重要的是大脑神经。


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6岁前最重要:脑神经细胞数量在婴儿出生时约有140亿个,孩子在妈妈肚子里6个月的时候,这些细胞的数量基本就确定下来。


这些细胞有的在出生前已经与其他细胞形成链接,并能支配最基本的生命要素,如心跳、呼吸等。


另外的神经则等待后天人为帮助使它们与其他细胞形成链接,以能够认知外部世界并作出反应。


链接决定人的大脑如何处理新的信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挑战应对、社会交往和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神经细胞看起来像一棵树,起初是一棵小树苗。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分叉越来越多,最终会枝繁叶茂。


神经细胞放大一万倍


人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不同脑部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当这些暂时的神经联系成功建立起来时,我们就学到了知识。

比如我讲课的时候,手上总拿个“黑坨坨”,这个叫“电脑翻页遥控器”,我不用碰电脑,直接由它来控制,这样我讲课来回走动、课堂调控更加方便。


我刚才说这叫什么的时候,你脑子两侧负责听觉学习的颞叶会记住我的声音,后脑勺负责视觉学习的枕叶会记住这个“黑坨坨”的样子,额头部位的额叶会把刚才我说这“黑坨坨”的那几个字在脑海飘过。

 

如果我问这是什么,脑内的顶叶就会联合颞叶、枕叶和额叶,把联系建好,然后通过头顶的顶叶指挥着言语器官说出这是“电脑翻页遥控器”来。

建立神经连接


这张图展示了出生后1个月到15个月的突触密度(数量)变化的情况。

儿童最初的神经树突发展


科学家认为,突触联系的迅速增长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期。但是,儿童大脑的突触密度是不是一直会这么高呢?不会的。

 

这些连接是什么样子呢?大家看这张图,这就是最典型的不同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连接的图。


 

神经连接生长的原材料是2种酸:亚麻酸、亚油酸,俗称脑白金和脑黄金,也就是奶粉广告里讲的促进婴幼儿记忆的DHA和AA。


DHA就是俗称的“脑黄金”,学名是“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益脑脂肪酸之王,它在大脑细胞膜的脂肪构成中占有1/2比例;


AA学名叫“花生四烯酸”,是一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的一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这两种物质,母乳含量最大,但是“牛干妈”的奶就没有,所以婴幼儿如果没有母乳可吃,必须吃配方奶!


配方奶更接近母奶,添加了母乳中含有的天然胡萝卜素、核苷酸,AA和DHA。


目前有的配方奶粉最多可以添加5种核苷酸。有助于增强孩子免疫力、神经系统以及视网膜的发育。


其实鸡蛋黄和大豆外面的豆衣中亚麻酸、亚油酸也很高,小孩最早添加辅食从鸡蛋黄开始,也就是这个原因。

 

大家来看这幅图,以出生为界,出生之前以月份,出生以后以年份,这样我们绘制出儿童的儿童感知通道、语言和高级认知神经技能神经通路形成的时间表。


从图中看到,孩子在3个月左右,视觉和听觉的曲线会突然提升。


因为孩子刚生下来这个时候,尽管睁着眼睛,但是只有光感,满月时才看得清25厘米妈妈的脸,双满月时才看清妈妈的眼神,像钱老师眼睛小的,孩子还看不清。


三个月左右时孩子突然看到了彩色,此前看的都是黑白。


新生儿听力损失是60分贝,一般大人讲话的声音是听不到的,只听到60分贝以上、3000赫兹即女人的声音,难怪小孩哭,妈妈哄一会儿就好了,爸爸哄孩子,哄半天依旧哭,原来是方法不对,爸爸声音的频率往往会低一些,小孩听不到,所以爸爸要把嗓子捏到女人的频率宝宝才能听到,


到3个月时,听力损失降到40分贝左右,而且听到的频率也拓宽了,所以家人的声音不断传到宝宝耳朵里、送到脑子里,于是大量的声音被储存,到10个月的时候就会开始咿呀学语了。

 

由于听觉信息的刺激,孩子语言的曲线随之而抬升,到10个月左右的时候达到最高峰,难怪谚语说:“七坐八爬,九个月长牙,十个月喊妈妈”,所以在孩子3个月能听到大人语音的时候就开始不听地跟他说话,千万不要等到10个月才开始,那就晚了!


由于语言的发展,孩子慢慢能与大人情感沟通了,于是随着语言的发展,高级认知机能也随之而发展起来,这条曲线在11个月-1岁左右的时候达到最高峰,从3岁以后就开始下降。


 


我在3岁划一条线,3岁以后上幼儿园了,可见早期教育对宝宝的意义;在6岁划一条线,6岁以后孩子上学了,留给小学老师开发的空间还有多少?


孩子脑中的连接,有些是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建立好的。2岁时的神经突触数量就可以达到了成人的水平,到3岁时突触数量可达一千万亿,相当于成年人的2倍,活跃程度也高于成人(2.5倍),此时,孩子学习能力达到最顶峰。


三岁时,孩子脑中大概有200到300万亿个连接。普通成年人脑中的连接有500万亿左右,聪明过人的大概有600万亿个。也就是说,孩子在三岁的时候,神经连接就已经长好了一半。 


大人在看孩子用手机玩游戏


如果这一时期及时加强教育,将会收到最佳效果,从而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认识到早期教育的必要性,瞄准幼儿学习的“最佳年龄”,施以及时的教育。


教育者对于儿童的要求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果错过这些关键期,不是说不能取得教育效果,而是会增加教育的难度。

 

解剖学研究表明,颞顶枕联络区皮层负责识别或认知现实外部刺激物的学习活动和短时记忆活动。


前额叶皮层与时间、空间关系的复杂综合学习有关,同时还参与运动反应及与之相关的学习行为的调节;


边缘系统不仅参与记忆活动,同时还与情绪性学习有关;


大脑半球: 两半球在正常情况下不仅有分工,而且互相补充或互相补偿,从而完成复杂的学习活动。


学习激发了人脑的智力潜能,激发个体的动机,形成个体的个性,人之为人,就是因为学习。



本文节选自《科学的早期教育》(钱志亮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