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后,周朝消灭了商朝,取而代之,但商朝残余势力还很强大,周朝用釜底抽薪、正名、拉拢、打压、威慑、分化、迁徙、集中管理等手段,逐步瓦解了商朝残余势力,使政权实现平稳过渡,保障了周朝800年的基业。
一、釜底抽薪对百姓恩威并施,争取人民支持。同时也是对殷商贵族釜底抽薪的一个策略。即使殷商贵族想反叛,没有民众的支持,一样难以成大事。 1、等待是门艺术:通过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等待的时间、等待的环境等立威。 2、沟通的方式:设立中间环节,拉开与百姓的距离,体现君主的“势”。 3、在做足“威势”之后,对百姓以礼相待。 4、慷他人之慨,给百姓钱财和粮食,实实在在的好处,收买人心。 周武王收买民心
二、诛首恶再次杀死帝辛及其妃子,悬首示众,以示正邪不两立,同时威慑殷商残余势力。商天子帝辛都被我杀了,你们比他还厉害吗?
三、正名1、抬死人打活人。商朝的先王们都是好的,只是子孙帝辛不肖,让商朝的遗老遗少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而死人是不会跟活人争夺利益的。 2、天命说。都是上天的旨意,你们要服从。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了。
四、树立典型,拉拢殷商残余贵族,同时武力威慑1、树立典型 帝辛的儿子禄父,这个是个非常敏感的焦点人物,怎么处置他至关重要,殷商的残余势力都在盯着看的。 (1)有亡国、杀父、破家之仇,这辈子都没法一起愉快的玩耍了,只要有机会,一定会造反的。留着就是隐患。 (2)可偏偏杀不得。如果杀了他,殷商的残余势力都会感受到恐惧,只能与周朝抗争到底了,而殷商的残余势力还很大。甚至都不能治禄父的罪。 (3)让他活着,还要活的很好,释放一个友好的信号,这样才能让殷商的残余势力安心,对帝辛的儿子都这么好,其他人的就更不会追究了。 来不及奖赏的时候,先奖赏功劳最小的那个,给他相对比较高的奖励,其他人的心也就踏实了;来不及惩罚的时候,先惩罚罪孽最深重的那个,给他相对较轻的惩罚,其他人的心也就安心了。 (4)给他尊荣,但不能让他掌握实际权力,武王让自己的两个兄弟辅佐他治国,说是辅佐,其实就是架空禄父,并监视他的行为。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即使殷商残余贵族想反叛,但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而他们的头恰恰是被周朝所控制的。 2、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商箕子像 把箕子从牢狱里释放出来,表彰商容的里巷,给比干的墓培土筑坟。箕子、商容、比干都是殷商贵族、国家高管,虽然被杀、被囚禁或被罢免,但势力都还是有一些的,通过施恩来拉拢这些势力,巩固国家治理。 3、武力威慑结合政治宣传 “行狩”不是去打猎,而是带着军队巡视诸侯,说白了就是去秀肌肉的,武力威慑各诸侯国,类似现在的军事演习。同时加大政治宣传力度,威慑的同时拉拢,双管齐下疗效好。
五、分封诸侯周代的分封形势图 1、封诸侯。 (1)封商纣的儿子禄父在朝歌(存在时间很短),差不多就是后来的卫国所在地。后来封微子启在宋地(如图中蓝色框内)。这两个区域均为商朝的旧都城所在地,也在周朝管理的中心区域。一来殷商遗民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不会引起太大的反感和抵触。二来有利于周王朝进行直接监视和控制。 (2)宋国,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土壤肥沃,看似很优待,实则不然,这些地方完全没有天险可守,可以说是一马平川,非常适合骑兵、战车作战,而周灭商的时候,军事上的优势就是战车。军事才是国家存在的基础。 (3)而以朝歌和宋国为中心,设立两个包围圈,第一个包围圈为古代圣王的后代(如图中绿色框所示),第二个包围圈是周朝王室宗亲和功臣们(如图中红色框所示)。 2、分诸侯 (1)诸侯的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3)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分”诸侯是限制诸侯及卿大夫的势力,保障王权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金字塔式的分封制
六、主动解除武装,释放和平信号,安定殷商残余势力的心。1、做好了迁都的规划,加强对太行山以东区域的管理。 2、要和平,不要战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军队解散,告诉诸侯,尤其是殷商的残余势力,未来不打仗了,安定他们的心。 但也有可能是个阴谋,让反对势力浮出水面。知道你在警戒,别人只会更加小心,但知道你解除武装了,那就会放松警惕,该造反就造反了,用现代的话说叫“钓鱼执法”。而后来事情的发展则肯定这一假设。
七、武力征服并分化殷商残余势力1、之前主动解除武装,但在武庚、管叔、蔡叔等作乱时,可以立刻组织起可以攻打三个诸侯国军队?而且战争胜利了,之前真的有解除过武装吗? 2、把殷商的遗民封给武王的弟弟卫康叔,而封微子启在宋地,继承殷朝的后嗣。祭祀归一块,民众归一块,精神和肉体的分离。
八、武力征服、集中管理及政治警告1、迁移殷商遗民到中原地区,集中管理。也通过迁移的动作,来削弱殷商贵族的势力。 2、东征淮夷,消灭奄国,迁移奄国的国君到其他地方,彻底消灭不臣服的殷商残余势力。 3、在征伐及迁移的过程当中,均伴随着政治警告。 点评周朝在分化瓦解商朝残余势力的时候,手段很齐全,完全可以作为企业并购的善后工作的经典教材。 友友们怎么看周灭商后这一系列举措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互动,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本号特点:英雄权谋+厚黑历史+现代商业 欢迎友友们关注、互动及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动力!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作者撤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