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掏”净万家—掏粪工的今非昔比-刘辉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08

京味儿散文

净万家

——掏粪工的今非昔比

【原创】京味儿散文:“掏”净万家——掏粪工的今非昔比     【原创】京味儿散文:“掏”净万家——掏粪工的今非昔比     【原创】京味儿散文:“掏”净万家——掏粪工的今非昔比
                                           (图片摘自网络)

 处处冷眼无闲暇,坑坑泪汗何须夸。

掏尽污秽历千苦,街巷方便净万家。

 

偌大的京城,四合院星罗棋布,大杂活院比比皆是。几十口子聚一块堆儿,家家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顿顿少不了锅碗瓢勺。满日里,东边儿厢房的赵大叔,顶着星星吱纽一声,悄悄开门撩丫子了;西边儿景二爷两口子忙活一天了,晚傍晌儿拖着沉沉的脚步急着进了门;正屋的许家,大清早往学府里赶路。谁要是问:一天到晚忙什么那?不就是奔口吃的吗?——都那么说,没重样儿的。人都这样,忙得四脚朝天,脚丫子不着地儿,图的就是肚子里有食儿不慌。

 

吃喝拉撒睡,谁家也离不了这路数:铁打的身子骨儿也得吐故纳新;殷实的大门户也得顾前顾后;再俊俏的媳妇也得急事急办;上顿快接不上下顿的穷苦人家也要开方便之门。大户门院也好,大杂院也好,总会有那么一块地儿当做解决内急之用。日积月累,味杂了,坑淤了,立不住脚儿了,立马想起来:这会儿还是掏粪工跟劲。

 

说来也逗,甭看咱北京恒久永流传,茅厕不出院可有年头了。掏粪行,一个不可断裂、不可或缺的古老行当。老年间掏粪工进巷入院,空桶进去,盛满出来,臭不可闻”——成了胡同人家对这职业的偏见。付出的是劳作辛苦,得到的是无端歧视;掏净了院内粪便,失去的是人格尊严;清理了生活环境,收获的是皱鼻白眼。这正是旧时掏粪工社会待遇

 

掏粪工,多为进城掏食儿的穷苦农民。隔院儿街坊小蝈蝈,我幼时的玩伴儿,他小舅家里旱荒,投到老姐姐处。四下里扫听,好不易讨到掏粪的差事。听小蝈蝈絮叨,小舅一天到晚小心翼翼,学徒就没少挨打、受欺负。

 

蝈蝈说,小舅姓孔。刚刚十八岁,个头不大,背起空粪桶正合适,盛满了打晃儿。那回随师傅进院儿,掏粪的来喽!大人孩子个个捂着鼻子,跑进了自家的屋儿。,就像避着瘟神,门窗掩得是严严实实。两人习惯了,只当没瞅见。有人没人儿?听没声儿,进了厕门。巧了,一位少爷蹲在那正使劲儿。没长眼啊,瞎闯什么?你!陪了不是,师徒退出。等那少爷出门,自个儿蹭了一下孔舅舅的粪桶,成心捣乱不是?眼睛长屁股上了?抬腿踹了一脚,孔舅舅一个趔趄也不敢言声儿。师傅紧着赔不是,那少爷嘴里还是不依不饶,非要赔衣服。没钱赔不是?那好,抽三嘴巴找齐儿!没辙,就这么没了自尊。

 

还有一回,算是招着一位大小姐了,蝈蝈连说带比划。孔舅舅已经出徒,吆喝完了,自个儿进了独门大院。独自淘吧,眼瞧着完活儿,院里有人喊上了。管家捏着鼻子厕口问话:瞅见一个金镏子没?舅舅诧异,没有啊!”“那是大小姐出嫁的信物,怎么找也得找到!管家一脸的蛮横,瞧那样儿,不找到哼就是你偷的呗!没办法,回坑儿重来。一勺勺眼瞅着,一勺勺手摸着,臭气熏天不说,满胳膊、满裤腿。天不灭曹,功夫不负有心人——临了,舅舅还是找到了。隔着八丈远,金镏子换回一个朦朦胧胧的笑脸儿——大小姐掩着鼻子那!收了管家递过来的赏钱儿,回了铺子。因少掏了二十桶,扣了当日工钱。一算计,赏钱不及十桶粪的,没地儿说理去!那时的粪霸,没岔儿还找别扭那,少了活儿就得尅扣。街上的买卖人精得斤两,粪铺的头领精得桶数。瞧准喽,哪行当都有喝血的。

 

后来好了,蝈蝈的孔舅舅进了环卫局。了点儿墨水,就坐上了官椅子。还是公仆,背着粪桶满胡同,叽里旮旯儿拾綴的利利索索,喷上消毒液没那么大的味了。还是那位曾经的大小姐孤寡了,见了孔队长也毕恭毕敬的,三番五次沏茶倒水。

 

孔家后生教育得好,接了粪桶的班。后生接班没等几年,粪桶不用改环卫车了。院里旱厕不见了,街上公厕也通上了下水道。又过多少年,厕所革命已然成了政府的红头文件,确实方便起来方便多了。掏粪桶少之又少,渐渐成了悠悠往事。孔家后生跟他爸一样,光荣榜上也是乐乐呵呵的。机械化掏粪工,同样是劳动模范。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是对掏粪工人时传祥的褒奖,更是一面全社会赠与掏粪工人的锦旗。

 

闲得唠唠厕所文化。清早第一件事:蹲坑。原先个俩仨胡同一个茅厕几个坑,我来您走,都是行个方便。胡同人,好没事儿搭话儿成习惯了。本来见面客懃儿吃了吗,您?张口就来,到了公厕还是。这就有乐子了,都蹲着那,顺口说出来觉得不怠劲儿。赶忙聊起今天儿天气不错!”“明儿可又起风啦!”“单位奖金又见涨了吧?------。隔三差五,早蹲功课碰的次数多了,街并儿胡同的原本不相识,蹲着方便 话投机,没准儿就成了酒友。不瞒您说,我有一位忘年交可就是这么着来的。胡同拆了,交情没断。茅厕为媒,性质大有转变。

 

好像哪个老外说的,衡量一个先进城市的标志,先瞅瞅茅厕有味儿没有?现如今好多了,水冲式的公厕淘汰了院里的旱厕,胡同快消失殆尽,不蹲茅坑上洗手间了。掏粪工已经不背粪桶,当街的下水道一打开,机械化、密封化输入,不耽误谁家吃喝。也别捂住鼻子,憋住自个儿。

 

记得头些年,街上厕所收费,按质论价,三五分、一两毛的不等。我遇着内急,兜里尴尬真没钱,怎么求爷爷告奶奶也不成。估计怕出个好歹来,快进去吧,别让我们头儿看见,下回可要带来呦!谢天谢地救了急,方便完了,咱真不忘朝阿姨鞠个躬。第二天,五分钱递到人家手里,做事讲信用。

 

如今茅厕上等级了。三五星的卫生间:卷纸随用,香液洗手,生物净化,电吹干手,按钮冲水,无味无臭,就是没让花钱的了。我们没有理由叹息,背桶进院的掏粪方式渐渐的会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厕所文明的程度,恰恰折射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日新月异。

 

注:1·此文为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图书《老北京那些事儿2》中一节。

      有兴趣的网友可去各大新华书店购买。

    2·请您留下宝贵意见,特表示感谢!

    3·只供阅读,不便转载。麻烦您就不要费事儿了!牵扯版权是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