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藏线通麦三座大桥的历史

 梦回林芝 2018-01-09

2016年4月13日,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正式通车,“通麦天险”成为历史。


如今,走在通麦特大桥之上,打个盹的功夫你就到排龙了,要知道在2016年以前,这十来分钟的时间起码要延长至2个小时。


如果用航拍的方式来记录如今的通麦,它如同盘踞在森林深处的一座大型立交桥。




颇有点长江在上海横沙岛入海口的那种奔腾气势。


通麦以前被人戏称为“通麦坟场”,这句话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它有塌方界公认的数据:这里是“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


如果我们以“亚洲第一大泥石流群”——甘肃省舟曲县作为对比,318国道每年经过的人流量几乎是甘肃舟曲的好几倍,事故率自然高了太多,通麦因此声名鹊起。




川藏难,难于上青天。


这,其实跟通麦如今有三座大桥有着息息相关的因果关系。


在了解通麦大桥之前,让我们先来理顺通麦大桥的大概位置。通麦大桥距离林芝波密县城90公里,距离林芝首府八一镇140公里。



从google截取的卫星地图上看到,通麦大桥刚好处于两条江的交汇处,南北流向的为易贡藏布,河流起源于那曲嘉黎县;东西流向的为帕隆藏布,河流起源于昌都境内的然乌湖。





如今,当我们每次经过通麦,这里的三座大桥如阶梯状分布于此,它们的存在,如同在诉说通麦三座大桥的历史过往。


这里,我们用标记的形式来依次讲述。


NO1:通麦的第一座大桥其实

一座保通性工程大桥』



此话怎讲?这座大桥建于2000年。2000年4月9日,对于排龙乡、通麦镇、扎曲乡、易贡乡等地的每一个村名都记忆深刻,因为这一天,易贡湖发生了特大山体滑坡。



这场山体滑坡是灾难性的。它导致了易贡湖水溃坝暴泄,将通麦之前建有的一座永久性钢筋水泥浇筑大桥及附近的一些公路冲毁,318国道的交通瞬间被完全中断。


灾难还不止于此,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还因此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当时连远在墨脱县背崩乡的雅江解放大桥也被冲毁。




318国道车流量如此之大,交通的中断不管是对当地百姓的生活,还是对往来于318国道的车辆运输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快速恢复交通,这座双塔双跨大桥应运而生。


不过,由于是保通性工程,这座大桥自然有它的弊端:大桥每次只允许两辆车通行,每次经过大桥时都能明显感觉到颤抖,因此,为了保障游客安全,桥上不允许停车拍照。



这座大桥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在长达16年的运营期里,它带无数人经历了通麦天险的险峻……



在此期间,还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桥面垮塌事故,事故发生于2013年8月2日,两名波密县易贡乡村名及2名徒步游客因此失踪。


如今这座大桥保留了旧址,虽不能再汽车通行,不过当你步行经过这座大桥时,在衰败的桥面上,不仅唏嘘当年车来车往的盛况。



NO2:通麦老桥5年前被重启



通麦老桥是曾经的一座步行道,因2000年建起的通麦大桥而被很多人所遗忘。直到2013年夏天。



2013年夏天,通麦大桥发生垮塌,为了保障当地百姓和部分徒步、骑行游客的正常过往,曾经一度消失在人们视线里的通麦老桥被再次利用起来。


从2013年8月2日到2013年9月10日,这接近40天的时间,让我们再次打开了通麦老桥的时光隧道之门。



通麦老桥的通行量十分有限,仅适用于步行者、骑行者等一些重量有限的行人通过。


站在晃动的特别厉害的桥面上,仰望另外两座通麦大桥,你一定会感触如今通麦大桥的来之不易。


这座通麦老桥如今已经停止使用,它却如一座桥梁博物馆矗立于此,桥上挂满经幡,只有风每天轻抚着它,给它慰藉,大多数游客却早已忘却它的存在。


NO3:如今的通麦大桥

让318进入轿车时代』



2015年11月29日,通麦大桥正式通车,如今的通麦大桥,再不用忧虑通麦天险的艰辛,它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通麦特大桥


2016年4月13日,通麦天险最后的屏障,迫龙沟特大桥也宣布通车,此时通麦天险彻底不再,318天堑变通途。




而通麦天险的消失,让318国道正式进入了轿车时代,仅2017年一年时间,就有无数跑车318进藏。


如今的通麦特大桥为双塔双跨悬索桥,它的高大形象几乎永久性的告别了塌方泥石流的可能性。




站在如今的通麦特大桥上,望向还清晰可见的通麦天险,悬崖峭壁的路面,咆哮的帕隆藏布江都尽显眼底,它们成为一种记忆,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记忆。



我们叹别通麦天险的同时

也迎来了这一座318的地标性建筑

它成了318公路改造的一个典范

将永存于历史舞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