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8岁做空科技股获利近亿、买104只垃圾股赚3倍…最伟大的逆向投资者

 yh18 2018-01-09

  《福布斯》“全球投资的鼻祖”

《Money》“20世纪当之无愧的全球最伟大的选股人”

《纽约时报》“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

……

左滑查看更多
  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全球投资界的传奇人物。

他以逆向投资闻名于世,被很多人视为20世纪最著名的逆向投资者。

牛市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就是他说的。

出奇招考入耶鲁

1912年11月29日,邓普顿在美国田纳西州的温彻斯特出生。

邓普顿自小成绩优异,本来读耶鲁不是难事。高一时,他看了耶鲁入学规则,意识到自己在温彻斯特高中不可能考上耶鲁,因为学校没开够耶鲁入学要求的课。

对目标执著的邓普顿不会让这个成为自己的障碍,他找到校长,在校长提出需要八名学生和一名老师才能开课的情况下,邓普顿自荐为老师,并找齐了同学,通过最终的考试,顺利考上耶鲁大学。

他是镇里第一批上大学的人,通过选修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的课程,对逆向投资(contrarian)产生了浓厚兴趣。

1934年,他以最优成绩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罗德奖学金,赴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学习,获得法律硕士学位。

1937年,邓普顿回到美国,进入美林证券的前身公司之一Fenner & Beane工作,开始了华尔街生涯。

买了104只垃圾股,还赚了3倍

1939年,二战爆发。

邓普顿没有盲目相信战争会拖垮经济的流行观点,而是对美国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战争极大地刺激了对商品的需求。

同时,生产出来的商品需要通过全美各地的交通,包括铁路进行运输,因此铁路运输以及其他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都将出现繁荣。

邓普顿在此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借了1万美元买股票。

比决定借钱买股票更大胆的是,他所购买的股票并不是那些历史经营业绩良好的公司,而是那些已经破产或者濒临破产的边缘化公司,这些股票的价格全部低于1美元。

这样做的原因还是来自于他对美国战争历史的研究:美国历史上曾经实行的战时税收政策。

经营良好的公司因为战时经济的繁荣获得的额外收益会被政府征收税率高85%的所得税;而过去处于亏损的公司不需要缴纳这样的税收,因为现在的利润需要弥补以前的亏损。

由于购买的公司质地较差,为了分散风险,他购买了104家公司的股票,最后这104 家公司中有37家破产了。

但这并没影响他的最终收益。

1940年以前经常亏损的公司在1940年以后的5 年里平均上涨了10倍,而1940年以前从不亏损的公司在 5 年里只上涨了11%。

邓普顿借来的1万美元,4年后涨至4万美元。

贯彻逆向投资,做大自己的公司

1954年,邓普顿进入共同基金领域,创办了邓普顿基金集团。

邓普顿一直贯彻自己“便宜货猎手”的逆向投资方法。他相信完全被忽视的,未被发现和研究的股票是值得投资的。

比如在50年代,邓普顿亦是最早投资战后日本、德国的投资者之一。1978年,福特公司濒于破产时,他又大量购进其股票。

1985年,由于通胀高企及政治因素,阿根廷股市暴跌,邓普顿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买入机会,其买入目标是能够恢复至正常价格的股票,三个月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台阿根廷援助计划,邓普顿的持股上涨70%。

他建立的第一个共同基金“邓普顿成长基金”,几十年来的年均回报率达13.5%。

1992年,邓普顿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高达220亿美元,富兰克林集团以4.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邓普顿的基金公司,合并成了如今的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并成功上市,被纳入标普500成份股。

左滑查看更多
  作为最成功的逆向投资者,邓普顿曾经这样总结自己几十年的投资经历:

在大萧条时期买入,在网络泡沫时期卖出,中间还有若干次正确的市场判断。

上面介绍了他是如何在大萧条时期买入,下面来看看他的另一经典投资——

88岁做空科技股,数周就赚8000多万

在2000年互联网的超级泡沫中,在人们在不断批评巴菲特和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已经过时的时候,邓普顿选中了84只高科技股票,每只股票做空220万美元,数周内就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收益。

那么他选定股票的标准是什么呢?还是来自于他对市场的研究。

在美国,股票上市后有 6 个月的锁定期。他发现高科技公司上市之后,公司的管理团队等6 个月的锁定期满后,就迫不及待地卖出手中的股票,拿钱走人。

邓普顿的选股策略是寻找那些比 IPO 价格上涨了 3 倍的科技股,在原始股东锁定期到期之前的2周时间里,卖空这些科技股。

那时正值科技股泡沫最疯狂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股票涨到何处会停止,如果在做空处继续上涨,整个本金就会亏光,邓普顿是如何把握卖空点的呢?

当最后一位持股者决定卖出股票的时候,当所有卖家都消失,只剩下买家的时候就是极度悲观点。反之,当所有买家都已经进场,只剩下卖家的时候,就是极度乐观点。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峰值(当然事后才知道)。当天的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有这样一个'保守的投资者们跃跃欲试,科技股并非昙花一现'。

这篇文章说明最后一批买家进场了,舞会马上就要结束了。利弗莫尔当年也有类似的对顶部的判断标准:当擦鞋童都在向他推荐股票的时候,就是你该卖出的时候。

最悲观的时刻正是买进的最佳时机,最乐观的时刻正是卖出的最佳时机。

2008年7月8日,邓普顿因肺炎去世,享年95岁。

他一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他把大部分财富都捐赠了出去。

1968年,邓普顿宣布放弃美国国籍,40年里他一直住在巴哈马相对简朴的海滨屋里;他外出旅行从不乘坐头等舱,平时只开一辆林肯牌轿车;即便服装或家具,他都以“价值投资”的观点去购买。

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慈善和宗教事业。

1987年,他建立了约翰邓普顿基金会。目前,这个基金会管理着15亿美元,每年发放的研究资助达7000万美元。

邓普顿于1987年被伊丽莎白女王册封为爵士,并在2007年被《时代》杂志列入100名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家。

“付出即拥有”,邓普顿实践了自己的座右铭。

  1 如果你想比大众拥有更好的投资表现,那么你的投资行为必须有别于大众。

2 长期来看没有一种投资方法注定是最好的。所有的投资方法总是在最为流行的时候失去效果。

3 如果你要学习证券分析作为自己的职业,没有比从阅读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开始更好的方法了。

4 勤勉是获取超凡业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获取超凡业绩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常识。真的,好的投资就是常识。

5 如果你和别人买的一样,你将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业绩。超凡的业绩只有在你投资的东西与大众不同时才有可能获得。

6 当我们卖出某个资产而买进另一项资产的一年或者两年后,至少有1/3的时候我们希望当时从来没有那样做过。我很怀疑我们决策正确的纪录是否能够超过2/3。

7 我们永远不可能预测经济周期,同样我们也不能预测股市的涨跌,我们从未发现任何人预测的准确程度超过60%。

8 一个明智的投资者不会做和社会大众相同的事。事实上,你得做与大众相反的事情。

9 如果是10个投资分析师告诉你买某只股票,或者是金子、德国马克面值的债券或者其他资产,也许这是错误的。

股票买卖的实质是,如果每个人都试图购买某个证券,那么价格早就接近顶部了。

10 如果你要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并且从长期来看获得非比寻常的收益的话,你就必须是一个逆向投资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基快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