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病的主要方法是望、闻、问、切,而这四诊法的提出者正是被尊为医祖的扁鹊,但他自己却说他的医术不如他的两个哥哥。神医这么说可不是自谦,那是有原因的: 时间:战国 人物:魏文王、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教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扁鹊之所以推崇长兄的医术,正是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肯定。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起的作用占60%,居于主导地位,医疗因素仅占8%。只要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可以避免,“治未病”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而关于“治未病”的思想,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点,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治未病”的思想也可以总结为三点: 未病先防 首先在疾病未发之前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已病防变 当疾病出现后则应及早诊治,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愈后防复 三是病愈后要防止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全球大约只有5%的人群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尽管这样,他们也需要不断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约占全球总人口七成(75%)的亚健康人群,常感到身体不舒服,但又查不出病。持续发展下去,就很可能衍变成疾病。 这群人通常体质较虚弱,抵抗力弱,很有可能再染新病。应及时调养,预防旧病复发。 “五少五多”:少糖多果、少肉多蔬、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所谓病从口入,忧思成疾,做到“五少五多”的健康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防未病措施。 “三通”:血脉要通、心气要通、胃肠要通。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导致体内“垃圾”增多,血管、肠道等出现“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都是堵塞的结果。 所以, 治未病的主要任务要“通”。 三七是一味主攻活血的天然健康品,通过活血的作用,带走日常生活中积聚在体内的血液“垃圾”,从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血液通则全身通,而干净的血液也让疾病无可乘之机,如此每天坚持服用三七,能从根本上做到防未病治已病的作用。 如果35岁开始吃三七粉,只需每天2克; 40岁开始吃,前期可能需要3克; 50岁开始吃,可能需要4克。 而当出现疾病之后开始吃,那需要的量就更大,且较难恢复。 因此,建议35岁以上人群都适当使用三七做保健,防病于未然。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有机、安全、健康的高品质三七,才能有效达到调理身体、防病治病的效果。 点击下面“写评论”, 可以写出你对文章的看法、建议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