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2.了解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3.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4.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解题】“锦瑟”:瑟,乐器名,有五十根弦,音节繁复;
锦瑟,雕饰华美的瑟。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诗名取开篇两字“锦瑟”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乡闲居,不久病故。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借瑟起兴。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
三、赏析《锦瑟》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借瑟起兴)
无端:平白无故,无缘无故。此二字乍看诗人似乎很无理地埋怨锦瑟,是诗人的“痴语”。
一弦一柱:借代每一声乐音。形容乐音繁复绵密。
思华年:追忆青春年华。此三字点出诗的主旨
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
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禁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怆、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像,把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意境朦胧凄迷更感受到别后的思念之深之苦之痛。
诗意解读: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梦境中,最终却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泣血的哀鸣。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
1、美人鱼的眼泪(鲛人泣泪)“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2、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作者在这句话里分别把自己比喻成了什么?这句话能够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悲哀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待:岂待,哪里用得着等到。当时:那时。 惘然:怅然若失了。
诗意解读: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经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唉,追忆逝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
品味: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庄生梦蝶 杜鹃啼血 沧海珠泪 良玉生烟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四)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1.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悲怆的基调 ,朦胧凄迷的意境 ,扑朔迷离的典故 ,精美华丽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锦瑟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2.了解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3.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4.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解题】“锦瑟”:瑟,乐器名,有五十根弦,音节繁复;
锦瑟,雕饰华美的瑟。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诗名取开篇两字“锦瑟”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乡闲居,不久病故。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借瑟起兴。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
三、赏析《锦瑟》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借瑟起兴)
无端:平白无故,无缘无故。此二字乍看诗人似乎很无理地埋怨锦瑟,是诗人的“痴语”。
一弦一柱:借代每一声乐音。形容乐音繁复绵密。
思华年:追忆青春年华。此三字点出诗的主旨
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
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禁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怆、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像,把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意境朦胧凄迷更感受到别后的思念之深之苦之痛。
诗意解读: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梦境中,最终却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泣血的哀鸣。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
1、美人鱼的眼泪(鲛人泣泪)“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2、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作者在这句话里分别把自己比喻成了什么?这句话能够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悲哀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待:岂待,哪里用得着等到。当时:那时。 惘然:怅然若失了。
诗意解读: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经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唉,追忆逝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
品味: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庄生梦蝶 杜鹃啼血 沧海珠泪 良玉生烟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四)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1.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悲怆的基调 ,朦胧凄迷的意境 ,扑朔迷离的典故 ,精美华丽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