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此标题,你可能会有疑惑:要说搞清楚项目或项目管理的定义,是很有必要的,但你弄这么个标题,是什么鬼?
要我说,这还真不是什么鬼。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明确概念与动机,只有如此,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参加PMP培训也是一样。
我曾问一些没学过PMP的人:“什么是项目管理?”
得到的回答大部分是:“做计划”。
再追问一句:“什么是做计划?”
得到的回复有时会不太友好:计划是一种“形式主义” 或是“束缚”。 对于很多人来说,做计划确实是一件挺“尴尬”和“犯嫌”的事儿。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各种状况,无外乎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之间摇摆:
在极端不变的情况下,很多事情往往可以一眼望到头,闭着眼睛都能做。计划在一些人眼中就成了“多此一举”,或是“装X的行为”,这很尴尬。
在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往往计划还在做着,变化都已经发生了。计划赶不上变化,你说,这能不尴尬吗? 因此许多人夹在中间,尴尬癌就犯了,到底还要不要做计划呢? 尴尬之余也产生了困惑,而困惑则更多时候来自于搞混了一组概念。 我们想要的究竟是计划还是游戏攻略 ?
说到游戏攻略,这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在玩RPG剧情模式游戏的时候,一切都是程序设定好的,玩家可以根据攻略来走剧情:如果男主角想和女主角A好,那么按照游戏攻略提示的选择一步步走,最后就一定能和女主角A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
这是一种绝对的成功路径,完全没有偶然性,所以叫游戏攻略。
而计划的本质则是一种假设,或者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实现期望目标的路径假设,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 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计划与游戏攻略之间,你更喜欢哪个呢 ? 有研究表明,人的舒适与安逸感大多来自于确定性,而乐趣与惊喜则大多来自于不确定性。 安逸与舒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基础的需求,因此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人们面对变化时的困惑与焦虑,确实也给游戏攻略式的“成功学”创造了肥沃的土壤,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后者。 不妨打个比方,现在我想要去苏州的虎丘玩,但我不识路,于是朋友给了我两个选择: 一:找一个老司机,为了安全起见,还配了电子地图导航 二:丢一个指南针,并告知我虎丘在当前位置东南方向25公里处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哪个? 指南针还是电子导航? 如果你急于去虎丘,却依然坚持选择指南针,那我只能尊称你一声壮士。 让我们再回到项目管理培训的话题,虽然大家都喜欢电子地图,但很可惜的是,PMBOK这本书的中文名叫《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对于参与者来说,项目管理的培训只提供“指南针”,不提供“电子地图导航”的功能呢? 这么说也不准确,其实也提供一部分“电子地图”,或者说游戏攻略的功能 因为在培训过程中,对大部分学员来说,是在做两个截然不同的产品:一个是如何顺利的通过PMP考试,获取证书,一个是提升自己的实战项目管理水平。区分这两者,非常重要。 我们说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是由客户的需求来衡量的,那么对于第一个产品来说,客户无疑是PMI这个组织,而该组织想要得到的东西无非是以下两点: 1. 你把考试费给交了 2. 你得真正认同PMBOK的考试理念 满足了这两点需求,就能成功。有的人可能会说: 这我当然知道,还用你说 ? 要让我说,这就是典型的知易行难。因为按照过往的经验,很多人在做题的时候特别容易把个人的经历,观点与情感带入到考题中去,然后无限纠结于某一道考题的答案,甚至可以用冥顽不灵来形容,以至于把自己搞的痛苦不堪。 虽然PMBOK的中文名叫指南,但从考试理念上来说,是有游戏攻略的,比如考试的套路啊,题型啊等等,同时也是有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带的。 老司机开车带你去拿证书的时候,安心跟着老司机走就好了,在具体某道考题上不用有太多质疑和纠结。因为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会比你更懂“路况”,更懂得美国人的考试理念与套路。 如果学员有导航不用,非要自己寻找如何考试的指南针,很可能考完就成“烈士”了。 总结一下,对于考生要做的第一个产品:“获取PMP证书”,项目管理培训提供的是考试之术,这是有方法论的。 现在明白本篇标题的含义了吧,项目管理的培训其实兼具了指南针和电子地图的双重功能,一个是面向PMBOK的考试之术,一个则是面向现实的项目管理之道。 考试与实战之间虽有交集,但亦可能有些许冲突。只有真正的明确了指南针与电子地图的区别,才能在考试,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很多死结迎刃而解。 服从与认可是PMP考试的套路,而变通才是做现实中真正做项目时需要考虑的,切勿反其道而行之。 除了考试之术,项目管理培训的另外一个功能则是提供项目管理之道,我们常说殊途共归,项目管理之道亦是相通的。至于为什么实战中的项目管理只有指南针,而没有电子导航,以及在变或不变之间,我们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做计划? 还是课堂上说吧,新年伊始,从下个周末开始,一起享受这场修道练术的旅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