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讨论】还差一个你!!! 关注“模仿”讨论~

 五千韧月 2018-01-09




海南音舞中心

致各位老师:

前几日在各群发起关于“模仿”的话题,现将大家的观点和我的观点总结如下:

1. 观察模仿学习认为儿童大部分的学习来自于主动模仿所见所闻的他人的言行。这不仅是儿童,应该是所有学习者的必经阶段。新手教师和生手教师在不完全了解活动设计原理的情况下,需要借鉴他人的成熟经验完成自己的教学。当这个经验逐渐成熟,那么会将记忆中观察元素进行创造性的组合,这类经验积累越多,教学能力也会越趋成熟。

2. 优秀的活动案例是经过严谨、科学、系统地理论支持与实践验证而产生的,它们的背后凝聚着原创团队智慧的结晶,甚至将多年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体现在活动设计中,让新手少走很多弯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模仿成熟的、严谨的、经过研究的优质活动是有价值的。

3.在实际“模仿”时,因为所面对的学习者不同和对活动本身理解不够,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需要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将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作为幼儿园的重要任务,其中“模仿课”是一个抓手。团队首先要理解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这是理解活动的前提。大家也可以共建某种原理,但是必须是经过科学验证并有效的。其次,要在对基本原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脑力激荡,理出原创活动设计的层级,并研讨每一层级要达到什么发展目标,应该把握的教学重点是什么,重在理解。对于新手教师可以完全按照流程,待到熟练流程后再进一步反思。但对于生手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再次研讨、验证。一定要大家一起共建,忌单打独斗!其三,将不明白的地方和执教中的困惑记下来,可以通过微信群发起讨论,大家一起讨论会有很多智慧碰撞出来。

4.“模仿”的目的不是限制教师的创造力,而是帮助教师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为触类旁通到其他教育活动奠定基础。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需要过程,根据个体差异,一般三-五年一个周期,经过了专业发展的成长期迈向成熟期时,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会今非其比,但前提是在每次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有经过思考的、理性的反省过程。






随着许脑思将海南信发至全国后,

又有一轮新的思潮蜂涌而至!

石家庄  白芳老师

“模仿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就是做中学,就是实践操作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吗?

郑州 亚平老师 

模仿中肯定有理解,但理解的程度会有所不同。模仿是一个从单纯比照到创造性高仿的过程,理解贯穿其中,是从感知性理解到内植性理解的过程。

广州 魏敏老师

对经典案例的模仿与呈现,将静态的案例活化去呈现其本身就是一个理解与再造的过程,因为教育对象的不同不可能是一摸一样的呈现效果,势必会有学习者个人的元认知与理解参与。经典案例模范呈现对师范学生和新手教师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我对学生的考核落脚点不在设计,而是模拟课堂呈现,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呈现,也可以拿别人的经典案例呈现。会选择、修改、使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案例对师范生和新手教师更重要。

深圳 季琴老师

共同体组建起来面对模仿案例,不仅是观察性学习,有理解和元认知参与其中,支架的力度更明显!

唐山 李老师

模仿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本能,我们学到的很多东西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掌握的,就是靠的模仿。我们为什么会有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行为?我想是源于自身兴趣、源于生活需要、源于欣赏或崇拜、甚至源于他人暗示或排斥(在排斥的过程中得到心理强化)。模仿不是片面的存在,有的模仿是机械的,有的则边模仿边加工。但单纯模仿一般只在初期行为中存在,当一种技能掌握之后,会自然的将新经验融合已有经验进行在创造。即“观察-模仿-习得-创造”是我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幼儿,原有经验有限,模仿中建立新经验是很自然的。

福州 张老师

我们提倡模仿,不是为了模仿本身,是因为模仿本质上是一种整体的学习——当模仿的时候,人的感官和全身都动起来,并且和情境真实交互起来,这时我们获得了最完整的相关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模仿的行为。所以,模仿是为了深层而有效的理解服务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应用及超越都是有可能的。明确这一点,就提醒我们,当我们模仿的时候,要全心地体验模仿的这一刻,关注模仿的行为带来了自己内部以及环境外部的什么变化。

濮阳 晁昱老师

模仿对于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学习手段,我们对模仿这一学习方式的争议,我个人认为不是“模仿”有问题,而是模仿者的学习习惯有状况。曽看到一句广告语: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模仿与超越是需要跨越的,当我们一直停留在模仿模式,不去本土化、个性化或者再创造时,是我们被模仿定势了,而不是模仿有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