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农业:十条红线不要碰

 果真真真 2018-01-09



正文


三、种植已经出现大面积滞销的产品,别碰!

很多人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必死决心,希望重建一个产业标准进这种行业的。苹果、红枣、部分产区的猕猴桃……都呈现这种特性。但是,以一己之力,抵抗一个行业的颓势,勇气可嘉,但基本失败告终。(在此提醒:创业是为求生,而不是求死,心态要调整过来)

中国的产区布局特殊,幅员辽阔,往往一个产品的种植区域是跨县,甚至是跨省的,这使得很多产品虽然滞销了,但是其他地方还在鼓励生产,这是很可怕的。就像一个无尽的黑洞,吸光你所有的财力和精力。

市场是很残酷,纵然你的产品很优秀,但是兄弟产品的低价在那摆着,你想高投入高产出,不一定办得到。

面对这样的产业,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用初加工和深加工切入,做行业的蓄水池配套,而不是投身进去,把自己也变成滞销的一部分。

四、在没有明显优势的地区种产品,别碰!

农产品先有地域品牌,再有企业品牌。没有地域产业基础的地方做农业,是很吃亏的,要花大量的教育成本。如果是逆势而走,在一些适宜的产区做种植,那就等于撞南墙,搞不好颗粒无收。

最好的办法,是抢占价值高地,在最有优势的产区差异化升级的产品。

 五、只能靠规模取胜的产业,别碰!

做基本没有附加值的产品,要靠量来支撑微薄的利润,这个对管理的难度要求太高了。

 六、全产业链一条龙运营,别碰!

有些行业产业配套特别差,非得让你从产到销都自己做,甚至很多基础服务都需要自己投,纵使三头六臂也不要干这个事。

有机蔬菜宅配行业,当年就是这么干过来的,现在全国看一遍,找不到几家活着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