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霞山隐藏了多少秘密

 数数数据库 2018-01-09

作者许雯丽

在中国西南盘州,有一条乌都河,河的源头有一木龙潭,木龙潭岸有一座丹霞山,丹霞山上有一尊护国寺,护国寺里有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上供奉释迦牟尼。每逢三月三,几万人来到丹霞山顶赶庙会,留下尘埃,神奇的是,庙会后,闪电盈庭,雷声大作,有火球进入大雄宝殿转几圈消失,不伤害人畜,不毁殿宇,雷火扫完殿,空气顿变清明,寺僧称此自然现象为雷火扫殿,现代科学至今无力解释。

1

一朵莲花

我去了,车在二维路上盘旋,见丹霞山护国寺在天地间地旋转。登上三维丹霞山,吃惊地发现众山如莲瓣,丹霞山如莲蓬,方圆十里的群山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我心不再凌乱,销魂处风轻云淡。

莲花间的护国寺,很大,承载了数百年的沧桑与传奇。护国寺,很小,似一片荷叶,空院上只能放下一张桌。二零一七年的重阳节,晴空万里,书法家乘仙气,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我有幸得到盘州著名书法家余朝阳先生书写的“佛”字,作品笔力深厚,自然天成。我小心翼翼将作品拿到塔廊晾干墨迹,一阵风,作品翻飞,在一旁观赏书法的住持一言不发,不急不躁过来帮忙,见他身着和服,举止优雅,气质纯厚,目光清澈,魂似冰雪,慈悲的气场发不出声,却静静地释放着祥和之光。风又起,住持走过去摆布书法作品。文友们在一旁小声道:住持叫传普,是凡人。我说,佛祖释迦牟尼也是凡人修炼而成,不必大惊小怪。如今的学子们不也是十年寒窗熬出来的。释迦牟尼成佛之前也是混沌海吃的凡人,在救苦救难中悟出人人可成佛的道理,成了佛。最深奥的大道就是隐含在最简单的生活之中。

传普住持打理好书法作品走过来了,文友急切地问传普住持道:住持,我工作繁杂,实在太累了,怎么解脱?

传普住持说:人累即是心累。做好该做的,微笑面对,不抱怨,心便轻松。

我问:心,是什么?

传普住持说:心在贝叶真经里。

我问:能让我们看贝叶经吗?

传普住持:一般不能,但也许能。

玄乎!

2

素味有道

护国寺的斋房很安静,桌凳素木,杯盘洁净,无人喧哗。

一桌的圣餐,朴素馨香,很多的菜肴似艺术品,一碟鱼香肉丝是用豆腐做的,一碟肉丸是用豆腐做的,一碟火腿肠是用豆腐做的,一碟回锅肉也是豆腐做的,还有一碗原滋原味的豆花,热气腾腾,鲜嫩如脂,尝一口甜美销魂。菜肴多样,本质上都是豆腐,欣喜中,我发现了素餐中蕴含的哲理,那就是万法归宗。万事万物尽管形式上千变万化,但最终归于道。云、雾、霜、雪、气虽外形不一,但都归宗于水。正如道教分为全真派、正一派,但本质上都是老子《道德经》里的精魂,没有转基因。佛教传入中国,派生出了中观派、瑜伽行派,随后又有禅宗、华严宗、净土宗、法相宗等宗派,但都是释迦牟尼《大乘经》的思想。《大乘经》的大,蕴含无边仁爱之意;乘,就是运送,把人从烦恼的此岸运送到没有烦恼的彼岸。大乘认为,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菩提心,通过学习都可以成佛。

万法归宗,是一切宗派和谐相处、互相包容的最高境界。

丹霞山护国寺,荷叶般大的空间,因藏有《大乘经》而名扬四海。《大乘经》从何而来?话说光绪三十二年,圣融大和尚进京朝见,得光绪皇帝所赐《大乘经》5048卷,大乘经是佛学经典的总称,部帙浩繁,针对小乘经而言。用儒家的话来解释就是:大乘经强调大爱,主张兼济天下,帮助别人。小乘经强调的是“穷则独善其身”,管好自己就行了。大乘经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对中国西南民众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丹霞山麓的水塘古镇的水塘面,无添加剂,便是受佛家文化的影响。

当年,光绪皇帝赐封丹霞山为:“黔之盘州丹霞山为西南护国丛林”,从此,丹霞寺改为护国寺。

3

杀鸡

午餐结束后,走出护国寺,下山途中,见半山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人杀鸡供奉神仙,一直成为未解之谜。

人类,是智能生物,因为想法不一样,信仰就不一样,信仰不一样,吃什么做什么就会不一样,没有哪一种生物会像人类这样的复杂。丹霞山顶上的护国寺吃素,半山腰的神仙吃鸡,说明还有一个宗派存在。问题复杂,得追根索源顺藤摸瓜。据祖辈说,古时候的丹霞山树木茂盛,随处奇花异草,流水潺潺,湖泊明净,孤峰云海,紫气东升。最早,是道教圣地。有朋友质疑,说话得有依据。可丹霞山曾经饱受战乱、火灾、运动的侵扰,记载全毁,到哪去找依据。好在徐霞客到过丹霞山,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有:“昔建玄帝宫,天启二年毁于蛮寇,天启四年不昧师徽州人复鼎建。”从徐霞客的记载来看,前辈的传说是有依据的,最早,丹霞山上的确建有玄帝宫。在中国,一提到玄帝宫,必然就知道是道教圣地,玄帝宫供奉的神仙,当然就是著《道德经》的老子,即太上老君。可是丹霞山供奉的祖师叫真武帝,又错了,不错,真武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遗憾的是,玄帝宫毁于天启二年的战乱。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在民间,能读上书的人很少很少,民众的教化主要依赖宗教场所,这样,各家各户生下的孩子才知仁义礼智信,以至于未来不会出现杀父杀母的悲事出现,欺诈出现,懒惰出现,搅得社会不得安宁。因此,在丹霞山的道教被毁掉以后,明朝天启四年,一位叫金海玉的将军,法号不昧,从云南鸡足山来到丹霞山恢复玄帝宫,这说法不太符合逻辑,因为不昧法师是代表云南佛教圣地鸡足山来上任的僧人,而不是道士,他修建的不应该是玄帝宫而是佛寺,佛教圣地大雄宝殿供奉的神也不再是中国的真武帝,而是印度的释迦牟尼。

那丹霞山原来的玄帝宫到哪去了呢?

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本土的道家文化。多年来,人们对自己老祖宗老子的《道德经》陌生又充满很多的误会。我不能主观地说道家学说多好,只需从几位历史人物的谋略就可感觉道家学说的威力:姜太公在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很多人认为姜太公是天才,事实上,它成为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军事家,是得到《道德经》的启发;西汉的窦太后,运用道家学说辅佐文帝和景帝,出现文景盛世;李白,运用道家学说写诗,获得诗仙的美誉。还有刘伯温、诸葛亮、张良也都是将道家学说运用到了极致的人物。

到了宋朝,阶层分化,因三观不同,过着富足生活的上层人,无法理解底层人生活的艰辛恐惧疲惫压力,可谓是饱汉不知饿汉饥,道家学说被不同阶层的人运用后,道教分化为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不愁吃不愁穿,讲究修炼人的精气神,逐步演化只为统治阶级炼丹问药服务,同时借鉴了佛家的不结婚不吃肉的理念,居住在名山大川,不问红尘疾苦,因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最终走向没落。正一派的道士,入乡随俗,从古到今依然存活,他们走群众路线,不出家,生儿育女,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死难者驱除心灵的恐惧,帮助失去亲人的家属,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曾记得,照顾父母时间长了就像照顾的宠物,待父母离世,我是魂飞魄散,惊恐万状,意识荒凉,出现幻觉,泪水决堤,撕心裂肺,可是通过正一派道士的超度仪式,一会让我跪下,一会让我站起,不知不觉,生者在道教超度的仪式中渐渐从失去亲人的伤痛中解脱出来。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却说道教崇尚自然,身披长发,喝酒吃肉,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追求飘逸轻松的生活方式。丹霞山半山腰至今供奉道教始祖真武帝,说明丹霞山曾经的道观退隐到了半山腰,才出现了刚才杀鸡供奉真武帝的一幕。佛家的护国寺能在比道教高的山顶,可以看出道教的包容洒脱。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让客人坐上席这是礼仪之邦的博大胸怀。

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佛教与道教和谐共存,令人惊叹。他们的和平共处是儒家“中和”的最高境界,中和,就是多元文化互补共存。因此,英国哲学家汤恩比说:只有中国儒学才能拯救世界。我说,只有道家学说,才能解决世界文化多元的冲突。爱因斯坦也说过“一切物质都是波动的现象,皆是人们的错觉”。这句话来自佛教的空论。爱因斯坦的论断,让我更加敬重自己的祖先老子,他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正与爱因斯坦说的:“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种东西。”这里的“场”在我看来就是老子说的“无”,爱因斯坦说的“物质”就是老子说的“有”。

如果要谈中国的文化归宗,道家学说才是中国文化的归宿,自然、生态、人性和谐共存。

4

酒色财气

午后,走进丹霞水塘古镇。在温和的阳光里,遗存着六百年屯军建筑。石墙,瓦房,四合院,房前屋后菜园子,水井,文物古迹,形成一道沧桑的审美的艺术风情,令我一震。

李家、张家古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明清两朝,四合院依山水之势而建,坐西向东,悬山屋顶。龙门上方武进士牌扁字迹模糊,但可以感觉到这些东倒西歪的古建筑群顽强地撑起一个民族不灭的精神。

离开民居群,穿过古街,来到六百年屯军的营盘山脚下普福寺,一副“酒色财气”的对联吸引了我。

上联是:酒是穿肠毒药,色是杀人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算来四字无用,劝君一笔勾销。

这副对联,用在台湾武侠小说作家古龙身上最合适了,他酒色过度,四十八岁就吐血身亡,还美其名宁愿轰轰烈烈为酒色而死,也不平平庸庸而活。

却说,当年普福寺的住持,用上联教育当地的群众后,许多人望文生义,不敢沾染酒色财气,有的被饿死,有的男女不敢交往,断子绝孙。有的不出去工作赚钱,把好吃懒做演绎成了老实厚道。人们怨声载道。就像今天一些凡夫,上级让大家学习十九大报告,旨在把精神化解为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去,把精神内化为为人民服务行动,可有的人把喊空口号标榜为爱国,很多优秀的理论就是被执迷不悟者弄死。

没有办法,普福寺的住持又苦心出了下联:

无酒不成筵席,无色路断人稀,无财寸步难行,无气要被人欺,算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足可以见得,四大皆空不是酒色财气,空了,人类就灭绝了。教育者真是用良苦用心啊,下联告诉人们,凡是不能走极端,中庸哲学才是做人处事的王道,不必再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望文生义的毛病。

此联见证了水塘古镇的地灵人杰。

5

香火味

离开古镇,夜幕降临,回到丹霞山护国寺住宿,我有些好奇,护国寺的夜,会是什么样子?

上山途中,文友们争相打开手机灯,光影错杂,看不清路,我提议关掉所有灯,奇迹出现了,石阶像一条柔软的白绸,静静地泛着柔光,牵引着我们来到护国寺。夜,梦一般,莲灯荧荧,佛雕默默,香火渺渺,僧人寂寂,这都是眼睛所能见,只有无形无状的香火味,渗进了我的灵魂,让我有了一种安详、恭敬、慈悲的情怀,让心情舒畅。香魂,伴僧人读经、坐禅、忏悔,驱虫避邪,久而久之成了祭拜仪式的符号。我对香火一词很敏感,有些隐痛,源于父亲的古怪行为。父亲晚年,把存折交给了兄长,然后把家谱、先祖许德洪的墓志铭和祖上唯一幸存的康熙字典交给我,流着泪说,我的儿啊,对不起你了,让你受苦了。是的,为了文化传承,我得忍受孤独,放下享受,就如同护国寺的僧侣们,为了文化的传承,在远离繁华的孤山上晨钟暮鼓,诵经理文。从父亲的眼神里我明白了文化传承的力量,也感受到了父亲的痛苦与无奈。兄长比我聪明优秀,但他留恋红尘,藐视文化的价值,认为无利可图,与父亲价值观严重分裂,令父亲撕心裂肺,在万般无奈之下,父亲把先祖的墓志铭交给了我,这张纸很重:“知显之微,守兹补拙,不争显达,不屑机缘,推思广惠,书香四守,不负青灯,一经教子,子继孙承,承慰前先。”这墓志铭有时候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明白,一个家族的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支流,是不能被怠慢的。

今天,我来到文化圣地,悟出香火的内涵,香火,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充满了性别生命的简单延续,更是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延续,是优秀传统文化支撑起来的民族精神的延续。

香火味,浸入到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骨肉与灵魂中,并在风雨雷电中永生。

6

贝叶经

十一点,笔会改稿交流活动结束,有一个意外的惊喜,传普住持同意让我们看贝叶经,就要看到传说中的贝叶真经,平静的心狂跳不止。

禅房的茶香,让人镇静。文友们都将手洗干净,安安静静等待奇迹的出现。传普住持手托长盒,在禅座坐下,将盒子放茶几上,每个人都无声地看传普住持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取出一个黄色丝绸包,慢慢打开,啥都没有,原来还有一层棉布,住持又慢慢打开,传说中的千年贝叶经出现了,瞬间,十几个文友异口同声,哇,太神奇了,贝叶,灰绿色,一尺多长,一寸多宽,叶上写满了稀奇古怪的文字,天书。住持介绍贝叶是一种神物,防虫防潮不粘汗渍,不会腐,我情不自禁拿一片在手里观赏,传普焦急道:放下!随即解释道:贝叶虽然不染世俗,但顺序乱了,我就犯罪了,因不懂文字,无法复原。传普住持就这样憨憨地死记着贝叶经的顺序,他说:顺序不能乱了,有机会要想办法读懂贝叶上的文字,否则这也是一种失传。可是,现在世界上能读懂贝叶经文字的人屈指可数,我分明看到了传普脸上一闪而过的焦虑与无奈。

贝叶经是谁带到护国寺至今仍是个谜:1964年丹霞山护国寺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直到1986年才得到恢复寺院,在22年间,贝叶经是如何在一片废墟中保存下来是个谜;2009年被人盗走,几天后又被神秘送回护国寺,这是个谜。我从小练书法,闲暇喜欢赏读文字,记得当年读师范很少练习书法,只凭赏读书法字,参加书法大赛获一等奖。虽没有机会学习各种语言文字,但平时喜欢把各种文字当艺术品欣赏,打发时光,如今派上用场。有人说,贝叶经是古印度梵文,但我认为是巴利文。梵文有字脊,像立竿上飘着旗子,藏文也有字脊,像一条直线穿着一些饰物;丹霞山护国寺的贝叶经文字无字脊,如一只只卧蚕,更像一些冬虫夏草,我断定为巴利文。

想起上午的事,我问传普住持:请问老师,贝叶经里怎么没有心?传普住持说,心是在的,只是我们看不懂文字也就找不到心。

经传普住持点化,我恍然大悟,心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每天形影相随,只是我们没有看懂我们自己的心,所以不见心。终于明白了诗人顾城自杀的原因,他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心也就找不到光明,所以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的,眼睛是无法找到光明的,只有依靠内心自我修练的力量,渐渐割掉蒙蔽心灵的自私、贪婪、妒忌、仇恨、无知,才能见到心中的光明。人的一生都在寻找的光明,其实光明在我们自己的心中,看不见,是因为太多的杂念遮蔽了心灵的光明。

传普住持小心翼翼将贝叶经收起,转身离去的背影,似香火一般的空灵,却又像晨钟一般的厚重。

7

问佛悟道

一位看上去对佛文化心有怀疑的文友,用一种调侃的口气问传普:“住持,你能做到四大皆空吗?”

传普住持淡定地说:“四大皆空不是酒、色、财、气,而是地、水、火、风。”

传普住持一句点醒梦中人。是的,仔细一想:我们的骨肉是地,血脉是水,体温是火,呼吸是风。我们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分裂,伴随细胞分裂,外表没有多大变化的人,每天却在悄无声息地走向死亡。我曾经在散文中写到:此刻的我已经不再是前一刻的我,便是恰合了四大皆空之说。

文友问传普:“住持,为什么不能杀生?”

传普说:“是为了训练善心。”传普一句话,如雷光扫殿,令我茅塞顿开。多年来,我只知道杀心需要训练,却没有想到善心也需要训练,的确是这么回事。记得我在五六岁的时候,每天到山脚下的小溪边提水,将小蝌蚪舀到岸上,欣赏它被太阳暴晒后慢慢挣扎死亡的快感,然后用石头将蝌蚪砸死。直到有一天,一位影子告诉我,砸死蝌蚪会被鬼吃了,我才放下杀生。上学后,我学雷锋经常做好事,父母让我给五保户挑水,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补课。工作后救助贫困学生,照顾父母、孩子,好事做多了,不要说杀死蝌蚪,就是一只苍蝇我也不想打。的确,善心不是天生的,需要训练。

二零一六年,我在中国作协杭州创作之家疗养,闲暇我到旁边的灵隐寺听和尚讲经,讲到关于“业力”的问题,与今天传普住持讲训练善的观念完全一致。善事做多了,比如坚持孝父母,善朋友,勤工作,会有一种力量像存钱一样存在心中,这叫“业力”,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正能量。反之,长期妒忌、自私也会形成一种负“业力”存在心里。我们常说,某人很文艺,某人很像警察,某人很像教师,某人很像二流子,原来就是“业力”积累在心的结果。在食品里放添加剂、三聚氰胺、造谣、妒忌、自私、贪婪、偷盗都是变相杀生。

住持还对什么是放下、什么是空都作了阐释,让我终于知道了一点点佛门真相。

过去,人们一提到佛文化就色变,其实,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论共产党员修养》有很多相识的地方:“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与佛教文化说的修炼是一回事。说得真好,要改造好自己,还需要借用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修练自己。

8

静夜思

丹霞山上的时间似乎要快些,传普住持好像才说了三句话,两小时就过去了。

凌晨一点,问佛结束,我与赵寒老师住在娘娘殿旁的小阁楼里,桌上的文房四宝散发着浓浓的墨香,打开小窗,见云朵挂在小窗前的树枝上,仙气飘渺。我是个恋巢的家伙,换了环境,怀疑自己难入眠,躺在床上闭目养神,静静等待五点的晨钟敲响,起来与佛僧一起早课。隔壁就是观世音神像,如此近距离与菩萨在一起,敬畏之情让我们都不再聊天,也不胡思乱想,心空灵,像在无边的太空浮动,飘飘欲仙,什么时候进入梦乡也不知道。梦中,见到很多盛开的鲜花,我在花丛中游来游去,护国寺五点敲响的晨钟竟然没有听到,七点才被闹钟惊醒。换地方入睡很困难,可是,昨夜轻松入梦,还睡过头。见参加了早课的文友们一脸的满足与自豪,我内心有些后悔。却说:佛法就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此言又起风波。“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只是一个比喻,说明大道隐含在平凡小事之中。比如老鼠饿了是应该吃饭的,但是,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老鼠不停地踩踏板,老鼠上瘾后,对身边的食物视而不见,一直踩踏板玩,该睡不睡,该吃不吃,最终玩到倒地身亡。老鼠为什么死亡,它违背了吃饭的大道,娱乐至死。

娱乐,可以战胜惊恐不安、心悸心慌、心烦意乱、神思恍惚、情绪低落、疲惫乏力等忧郁症状,但我们的心脏承受不了无休止的娱乐,喜伤心。可是,安静比娱乐更困难,为了安静,人们有时候需要上医院,医生没办法,就给病人开镇静药,什么百忧解、派甲酯、曲马朵这些类似吗啡的药物,让人如同饮鸩止渴。我一直坚持用佛教文化来镇静,从不吃安神药。

佛学,之所以“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 是因为它是开启智慧与善心的哲学。多年来,我们一直用盲人摸象的局限看待佛学,认为佛学就是简单的烧香拜神,简单地吃素禁欲,关于佛学对人心的修复,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对社会和谐发展,对生活的指导,很少有人认真思考。丹霞山护国寺住持传普老师,继承了丹霞山护国寺优秀的耕读文化,将高深的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洒扫庭除,救助孤寡老人,做了很多慈善事业。传普住持,二零零三年毕业于福建佛学院,从小爱到丹霞山玩耍,受佛教文化的耳濡目染,把佛学当作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传承,令人尊敬。

传普住持像一片贝叶,心上刻满了真言,不管有人懂还是不懂,他不急不躁,忍受孤独寂寞,执着于传统文化的研读,不求名利,像空气一样尽心尽意地奉献着。

西南佛教圣地丹霞山,地处六百年屯军要塞水塘镇,距盘县古城15公里,距盘州市中心区红果50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城区136公里。丹霞山,不高,除去1800米的海拔,实际高度888米,应合那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作为西南佛教圣地的丹霞山护国寺,像一本神秘的天书,许多的秘密与传奇,终其一生,不得其解,此文只是冰山一角。

主办:盘州市作家协会

终审:唐宗舜

主编:李廷华、卓美

本期编辑:李茂

GIF

GI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