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桂枝汤  裴正学

 柴桂苓 2018-01-09
1.麻黄桂枝汤
麻黄汤、桂枝汤是张仲景 《 伤寒论》之名方,《 伤寒论》曰: “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 《 伤寒论》曰:“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裴老将麻黄汤、桂枝汤合方,再加上川芎、白芷、细辛、羌活、独活、防风,取名为麻黄桂枝汤,用以发表散寒,温经止痛。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痛、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湿疹、疱疹、肾炎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2.临床应用
1)上呼吸道感染案
王某,女,24 岁,因咳嗽,头痛发热就诊。体温 39℃,浑身酸困无力,恶寒流涕,咽部充血,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风寒犯肺,肺失宣降。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止咳。处方:麻黄桂枝汤加止嗽散、五味消毒饮。药物组成:麻黄 10 g,桂枝 10 g,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 6 g,川芎 6 g,白芷 6 g,羌活 10 g,独活 10 g,细辛 3 g,防风 10 g,白术 10 g,生姜 6g,大枣 4 枚,桔梗 20 g,紫菀 10 g,百部 10 g,陈皮 6g,金银花15 g,连翘 15g。水煎分服,1 剂 /日。患者服药 7 剂后烧退,咳嗽头痛好转。 但仍自觉咽干,干咳,原方去金银花、连翘,加元参 10 g、生地黄 10 g、麦门冬10 g、浙贝母 10 g。 继服 7 剂痊愈。
按):麻黄桂枝汤之适应证是普通上感、流感以及由此激发之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实验研究表明,麻黄桂枝汤加减可抑制病毒生长,麻黄含有麻黄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麻黄油能促进汗腺分泌。 中医传统的风寒多属上呼吸病毒感染,传统的风热多属上呼吸道病毒及细菌之混合感染。

2)神经性头痛案
李某,男,32 岁,头痛半年伴眩晕 2 个月。患者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处疼痛明显,每遇紧张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舌质红,苔黄,脉浮紧。 诊断:神经性头痛。 治宜疏风通络,活血化瘀。 处方:麻黄桂枝汤加清上蠲痛汤。 药物组成:麻黄 10 g,桂枝 10 g,杏仁 10g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 6g,川芎6 g,白芷 6 g,细辛 3 g,羌活 10 g,独活 10 g,防风10 g,白术 10 g,生姜 6 g,大枣 4 枚,黄芩 10 g,菊花10 g,当归10 g,蔓荆子10 g,蒿本10 g,天麻10 g,钩藤15 g,蜈蚣 1 条,僵蚕 10 g。 水煎服,患者服 14 剂后痊愈。按
按):神经性头痛以头部胀痛,随情绪变化及外受风邪而诱发。 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白芷辛温解表;天麻、钩藤、白蒺藜平肝熄风,疏散外风;蜈蚣虫类药搜风,善治头痛,通络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 诸药共用达治疗神经性头痛之作用。

3)耳鸣案
刘某,女,20 岁,感冒后头痛头晕,经服用感冒药头疼好转,但仍耳鸣,头昏,夜晚睡眠差,心烦口苦,舌红苔白,脉浮滑。 诊断:神经性耳鸣(单侧)。辨证:外感风寒,邪客少阳。治则:辛温解表,和解少阳。 处方:麻黄桂枝汤加小柴胡汤。 药物组成:麻黄 10g g,桂枝 10 g,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 6 g,川芎 6 g,白芷 6 g,细辛 3 g,羌活 10 g,独活10 g,防风 10 g,白术 10g g,生姜 6 g, 大枣 4g 枚,柴胡 10 g,黄芩 10 g,半夏 6 g,党参 10 g,磁石 10 g,木通 6 g,胆南星 10 g,石菖蒲 10 g。 14 剂后患者耳鸣减轻,口苦心烦好转。 续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10 g、山萸肉 10 g,再服 7 剂病情好转。
按):神经性耳鸣多属外感后邪热客于少阳。麻黄、桂枝开腠理,使少阳之邪得以散去;小柴胡疏散少阳之邪;磁石、木通、胆南星、石菖蒲聪耳开窍,专治耳鸣。


4)慢性鼻炎案
张某,男,32 岁,鼻塞,头痛,头晕,乏力,食欲差,时有恶心,鼻流浓涕腥臭,香臭不闻,舌红苔黄腻。 X 线片示: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 西医诊断:慢性鼻炎。 处方:麻黄桂枝汤加味。 药物组成:麻黄 10 g,桂枝 10 g,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 6 g,川芎 6 g,白芷 6 g,细辛 3g,羌活 10g,独活 10 g,防风 10 g,白术 10 g,生姜 6 g,大枣 4 枚,辛夷 10 g,苍耳子 10 g,蝉蜕 6 g,金银花 15 g,蒲公英15 g,连翘15 g,败酱草 15 g。 患者服 10 剂后,诸症大减。 原方加三棱 10 g、莪术 10 g、水蛭(分冲)6 g。 继服 15 剂后鼻炎好转。
按):慢性鼻炎,多属过敏性疾患,与免疫力低下、花粉过敏、遗传等有关。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辛夷花可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苍耳子有抗过敏作用。 方中麻、桂辛温通阳,开腠理;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三棱、莪术、水蛭意在化瘀软坚。


5)湿疹案
杨某,女,40 岁,因淋雨全身出红疹,瘙痒,部分丘疹渗液流水,肿胀灼热,伴有恶寒,发热,咽痛口干,四肢酸困乏力,舌红苔白稍腻,脉浮滑数。诊断:湿疹。中医辨证:外感风寒,湿热内蕴。治则:解表散寒,除湿解毒,祛风止痒。 处方:麻黄桂枝汤、苓泽合剂、四妙散加味。 药物组成:麻黄10 g,桂枝 10 g,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 6 g,川芎6 g,白芷 6 g,细辛 3 g,羌活 10 g,独活 10 g,防风10 g,白术 10 g,生姜 6 g,大枣 4 枚,茯苓 10 g,泽泻10 g,苍术 10 g,生薏苡仁 30 g,乌梢蛇 6 g,蝉蜕6 g,白鲜皮 15 g,地肤子 10 g。服 7 剂后,患者红疹减少,瘙痒减轻,皮肤渗水好转。 上方加党参15 g、白术 10 g,继服 20 余剂后治愈。
按):湿疹因饮食不节,冒雨淋水,或因素体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湿困脾胃,复感风湿热邪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 湿疹源于湿而发于风,湿者脾胃之所主也。方中麻黄、桂枝开腠理而除风;茯苓、泽泻、苍术、生薏苡仁、党参、白术健脾而除湿;乌梢蛇、白鲜皮、地肤子加强除风之力以止痒。


6)急慢性肾炎案
李某,男,12 岁,因感冒咳嗽头疼,面部浮肿,尿少,胸闷气喘来诊。 诊查:尿 PRO(+++),BLD(++),WBCg15.4×109/L,血压 120/80gmmHg,X 线片示:两肺纹理增重。 诊断:急性肾炎,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水肿,证属外感风寒,肺失宣降,风水泛溢。 治则: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处方:麻黄桂枝汤、越婢加术汤、复方益肾汤。 药物组成:麻黄 10 g,桂枝 10 g,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 6 g,白术 10 g,生姜 6 g,大枣 4 枚,生地黄12 g,当归 10 g,三七 3 g,水蛭 10 g,益母草 15 g,丹参 10 g,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蒲公英 15 g,败酱草 15 g。 患者服药 10 剂后咳嗽、水肿减轻,感冒好转,但纳差,疲乏无力,查 WBC2 6.5×109/L,PRO(++),BLD(+),继以越婢加术汤,芡实合剂,另加苏梗20 g、益母草 15 g、蝉蜕 6 g,连续服用 1 个月后,尿常规正常。 嘱其服用金匮肾气丸以善其后。
按):急性肾炎水肿患者,用麻黄桂枝汤开鬼门,洁净府,后以健脾与补肾同时进行,还可加入麻杏石甘以增强疗效。 健脾补肾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胃肠胰内分泌系统。

7)带状疱疹案
李某,女,54 岁。 胸部疱疹疼痛 1 周。 症见:胸胁部位粟粒状疱疹,密集成簇,颜色鲜红,沿肋间神经分布,舌红苔白,脉紧。 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辨证:火毒缠腰,风邪郁表。 治则:清热解毒,疏风散郁。方药:麻黄桂枝合剂加味。药物组成:麻黄 10 g,桂枝 10 g,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6 g,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蒲公英 15 g,败酱草15 g,大青叶 10 g,板蓝根 10 g,柴胡 10 g,生地黄10 g,当归 10 g,栀子 10 g,黄芩 10 g。二诊,患者服药 7 剂后疱疹颜色变黯,部分结痂,但仍疼痛,证属火毒郁结,肝胆湿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丹参10 g,鸡血藤 15 g,芦荟 10 g,服用 15 剂。 三诊,患者疱疹全部脱落,胸部疼痛较前减轻,但仍有烧灼感,口干乏力。 证属热邪伤阴,余毒未清,加延胡索10 g、制乳香 6 g、制没药 6 g、丹参 15 g,继服 15 剂病愈。
按):裴老认为四物汤、丹参、鸡血藤理气活血,通络止痛,在治疗的过程中尽早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缓解疼痛等症状且能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概率。 活血化瘀还可促进余毒清解,达到 “ 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6)唇炎案
吴某,女,20 岁,唇周疼痛伴口干 1 周。患者嘴唇红肿,干燥,脱皮,口腔溃疡,便干,舌质红,苔白,脉浮紧。诊断:唇炎,口腔溃疡。中医辨证:胃火炽盛,兼感邪毒。 治则:清胃泻火,清热解毒。 处方:麻黄桂枝合剂加泻黄散。 药物组成:麻黄 10 g,桂枝 10 g,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 6 g,山栀子10 g,黄芩10 g,黄连6 g,生地黄 10 g,藿香 10 g,防风 10 g,白术 10 g,茯苓 10 g,木通 6 g,甘草 6 g,淡竹叶 10 g。 患者服药 7 剂后唇周疼痛减轻,口腔溃疡好转,效不更方,原方加虎杖 10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 15 g,服用 7 剂后痊愈。
按):唇炎乃病毒感染,麻黄桂枝可抑制病毒之生长;泻黄散升散脾胃伏火;大青叶、板蓝根、虎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可清热解毒以消肿。

以上所举 8 个典型病例均以麻黄桂枝合剂加味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通过治愈病例可以看出麻黄桂枝合剂既可发表散寒,温经止痛,又可调和营卫,补虚泻实,对于头面部疾患(上呼吸道感染、神经性耳鸣、慢性鼻炎、神经性头痛、眼科疾患、唇炎等),以发散风邪为主,配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进行治疗;皮肤病以宣透发散,渗湿健脾进行治疗;肾病以开鬼门,洁净腑,高原导水之法使疗效倍增。 这体现了异病同治,一方多用的原则。 裴老认为麻黄桂枝合剂为头面部疾患之总司,正如柯韵伯在 《 名医方论》中赞: “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 ”尤怡 《 金匮心典》中引徐(彬)氏之说认为 “ 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