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活着》有感

 昵称51864470 2018-01-09

   有的书我听别人说很好,具体怎么好我不知道。我没看过或者是我看了没懂,那对于此时此刻的我而言那就是没用。就如同朋友问我为什么这件事你要这么做,你应该按着我的方式做会很好。我一时不想多说废话但得表现出我的尊重,低头微笑说了句你的想法不错,至于我为什么这么做我不解释。生活是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这是《活着》教会我的,我读了两遍,从字里行间不时得读出了自己。在《活着》的中文序言中提及到一位真正作家永远只是为内心写作。而我虽说不是个作家,可是我总是在说内心话。我觉得我应该脱离《活着》而谈自己对“活着”的理解,我现在二十一岁,以后可能是个老师。

看过一些使人发笑的语句,当老师后你的读书的层次会越来越深入,你最后读的就是《活着》。“活着”得懂得去忍受和包容,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命越临近死亡更多的是不畏、不骄、不评,那些抱怨、伤害、苦难就显得不那么使你狂躁了。

我没经历过太多的伤痛和苦难,感谢我身边的亲人朋友给我的幸福,但自己免不了的抱怨。同时感谢有那么一位老师让我从余华的《活着》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对于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我了解到有人为恋爱不顺、为学业苦恼而去死亡的人,我甚是不解,想内心是多么的伤痛才会抛弃身边这么多的美好。我时常说不要把一个人看得太简单,不要把一件事看得太重要。只要没有伤害到你的健康那又有大点事呢?对你以后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必不可少的绝对性影响呢?后来我想,那些去死的人错的不是以前的选择,而是自己的格局。格局小了,心胸就过于狭窄,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产生了错误的观念。

往往越是容易挑战人的欲望,反而越能激发人的人性。《活着》中福贵说了句话“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有人说不可能人一辈子不犯错的,所以我想给上面的话给个期限,那就是现在的我们。今年我返回母校找中学主任,他亲切的叫我一声小黄,顿时我明白在他眼里我已经不是个学生了,我得为我的行为负责。我向来不爱和许多同龄的人交流,有时会被误解自己不爱说话,我不做过多解释,除了个别语句让我感觉会产生些许感受,其余的都是废话。所以我身边聊得来得大多是工作人,和他们交流来劲儿。事情需分轻重缓急,作为一般人以上四条最多影响到你和你身边的些许人,造成的影响太大的几率不高。但一旦是牵扯到法律,涉及到群体的安全和利益时得需谨慎了。有的东西不可去尝试和挑战,就像死一样,如果你想尝试死的滋味是怎样的,当然,那是你的事,到目前可能还没有傻到为了尝试死而去死的。

   我读书少,经历也少,路还远,写不出华丽的语言。但是一言一句都是发自肺腑。我难以体会余华《活着》的创作,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他的那个时代,也难以体会作品中福贵的人生,我只有靠自己的想象,可我也绝不会说谁的人生是最好,哪个时代是绝对的差。我写下这篇感想也不想让每个人都看懂,因为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但不表示我不真诚。对于余华的《活着》我始终是个外人,对于读者,也是外人。作为观众我看了《活着》,然后我写下这篇感想,如果这篇感想能触碰你,那也是不错的,因为现在的人太难打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