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的结构方式:对比

 逸君 2018-01-10


作者:

 

  在诗歌的布局、构图、意境上刻意构成上下或前后对比,以突出要表达的主体。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前半首与后半首在诗意或布局上构成对比

 

  前面说过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甫《登高》和柳宗元的《江雪》皆是通过画面巨细对比,以突出抒情主人公的孤独感,这都是在布局上构成对比;李之仪的《卜算子》则是诗意上对比,而且是在整体上进行: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作为北宋后期词人,其词风深受柳永的影响,通俗浅显,富有市民情调和民歌风格。这首词颇类南朝乐府,是首情词。其中语言的通俗浅显、结构的复沓回环都深得民歌风神,但又加入了文人精巧的构思和深婉哀怨的情调,对通俗词是一种净化和提升,这也是此词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原因所在。全词以长江水为贯穿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基调。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是不见君之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之果。但是恨之中又有无恨,其前提是君心似我心,是定不负相思意。全诗就在这长江头、长江尾、有恨、无恨之中反复对举叠唱,成为一首无比哀怨又无比缠绵的情词。

 

  这类在对比之中进行和展开的情词是五代和宋人常用的手法,如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韦庄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苏轼的《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近,扬花似雪,仍不见还家皆是如此。欧词是去年与今年的元宵之夜对比,将去年约会的愉悦与今年不见意中人的伤感对举,以抒发怀念之情;后蜀词人韦庄的《女冠子》扣住四月十七这个别离的日子,写去年此日的别离之苦和今年此日的相思之恨;苏轼《少年游》则通过扬花似雪这个暮春季节的独特景象,将今年与去年此时对举,以抒发别情。应当说表现手法都是基本相近的。唐诗之中也有对举,如姚合《送薛二十三郎中赴婺州》: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勿言一水隔,便与千里同。富贵无人劝君酒,今宵为我尽杯中

 

2、上句与下句相对

 

  这当中又有许多类型:许浑《送从兄归隐兰溪》:身随一剑老,家入万山空。其中一剑万山相对,这是巨与细对比;罗隐《甘露寺火后》:只道鬼神能护物,不知龙象自成灰。其中只道不知相对,这是正与反对比;罗隐《莲塘驿》:一梦不须追往事,数杯犹可慰劳生。其中不须犹可相对,这是取与舍对比;郑启《严塘经乱书事》:未见山前归牧马,犹闻江上带征辔。其中未见犹闻相对,这是虚与实对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