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姓眼中的30年:从交“皇粮国税”到补贴种粮

 SC开卷 2018-01-10

  2008年04月14日文章

  说起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只发生在经济特区,也不仅仅发生在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喜人的变化,发生在城市,更发生在广大的农村。

  农业税作为中国一个古老的税种,被农民称之为“皇粮国税”。家住凤台县顾桥的刘成武今年60岁,世代务农,提及农业税,刘成武仿佛回到了他青年时代,那时农民种粮以公社为单位,上缴农业税的方式是以实物兑税。那时,全村人都在生产队干活,每天按照出工计算工分。劳动一天,约值二三角钱。当时每年粮食亩产只有300多斤。好年头大家能吃个饱饭,但遇到光景不好,粮食欠收,许多人就会饿肚子。

  改革开放之风吹遍大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农村获得推广。刘成武回忆说,当时,分到土地时大家都兴奋不已,下田为自己种庄稼,干劲十足,格外精心。当年全村粮食亩产就达到了600多斤,村里80%以上的农民都解决了温饱。刘成武记得他家分得10亩地,收获的粮食分为三块,一块交与国家,一块交与集体,一块留给农民,以户交户结的方式结算,这样算下来,当年刘成武家一亩地约交360斤粮食。

  在此后的10年里,刘成武感叹:“农村出现了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的现象。”头税指的是农业税,二税是提留统筹款,三税是指集资摊派。刘成武回忆说:“到1988年期间,'三提五统’、集资摊派等税费逐渐增加,有计划生育费、卫生费、乡村道路费等10多项,整年下来全家要交数千元,一年到头除了吃饭就没什么节余了。”

  刘成武想想在家除了种地也没啥事,1994年成立了一家建筑承包队。他家7口人,分有土地14亩。刘成武说:“从古到今,种田纳税都是农民的惯例。家里没成立承包队的时候,每年除去口粮,卖粮食能有近3000元收入。但那时每年需上缴国家农业税500多元,再交付村里和乡里的提留款,用于生活的开支只剩1000多元。生活算不上宽裕。”

  2004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号召,反哺“三农”,并出台了“粮食直补”政策、安徽省政府率先免除农业税,淮南市也享受到新政策的优惠。当年刘成武不仅免交农业税,还得到86元的种粮直补款,令他欣喜不已。此后的几年里,中央相继出台了“粮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直到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被废止。

  刘成武告诉记者,2004年当听说农业税全免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听到广播里说农民种地不用再交税,以为听错了,跑到村上去核实,村干部说就是开始施行免征农业税的新政策,我才相信这是真事。”“这几年的好政策,我有三个想不到。”刘成武深有感触地说:“第一个想不到,是农民祖辈交的'皇粮’不用交了,第二个想不到,是国家还给种粮农民补贴,第三个想不到,是这个补贴每年都在提高。”

  “现在的生活确实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刘成武说:“在家庭开支方面,80年代末,除了吃饭就没什么开支,1995年,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2003年建了三层新房。现在,家里有了冰箱、彩电、农用车,还买了电脑,上了网,家里种的大棚蔬菜从网上就能找到客户。(来源:淮南日报)

【作者:罗静 来源:和讯网】 (责任编辑:张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