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我们总陷入“学而不得”的困局。

 菜菜的流浪猫 2018-01-10

(图片来源网络)

为何我们总陷入“学而不得”的困局。

作者&播音| 菜菜的流浪猫(菜猫)

微信公众号:菜猫(caimaoFM)

点此收听节目音频

导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古话我们都曾学过,可你真的梳理好它背后隐藏的必备心态了吗? ——  菜猫

01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典故,几乎人人都曾听过。

它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大意是说,孔子认为:“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则加以改正。”

这是很贴切的忠告和思考,直至今天,仍然让人推崇和受益,我也是如此。

02

由于网络的发达,人们对知识和信息量的渴求与日俱增,这本是好事。但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态度良好却收效甚微。

他们为获新知勤勉肯学、汲汲奔波,又是膜拜各路大神,又是关注各种教学,还会花钱订阅大量有声课程等等,但,最后的成效却并没有多少。

这往往又会引发其他们新一轮的急切与浮躁,也是,毕竟谁付出了大把的精力与实践,却得不到回报都会沮丧和焦虑的。

而这种不对等收益的情况,也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是否在敏而好学的状态背后,有哪些问题被我们所忽略了呢?

否则,又怎会社会普遍性的存在这种浮躁而急切的状态呢?

这些,又是否是由哪些心态上的困局所引起的呢?

(图片来源网络)

03

带着这些疑问,我再一次回顾了先人们讲得这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话。

别说,从这句话中,还真让我窥得了一些思索。

除了具体学习方式上的指引“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训诫,其实更突出了一种心态上的塑造。

但,我们恰恰缺乏的,就是这层心态上的体悟。

我想,这也正是让我们现如今越发浮躁、焦虑、越学越无法安抚内心的原因。

而对此,我想了想,将引发“学而不得”问题的几个主要心态问题,总结为了三个方面,希望能为一些困惑在此问题上的朋友提供参考帮助,也能让更多的人有所警惕。

(图片来源网络)

04

问题一、学习成为了一个满足自我的表演过程。

这个症状多发病于朋友圈或者各种打卡、晒图、微博的圈子中,有时也会发生在现实生活里。

在这种表现中,人们往往是积极而进取的。

他们会给人透露出一种阳光的、向上的、奋发而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状态,你能看到的样子,似乎总是在说:我很积极哦!我在学习!我在改变!我与很多中年危机、青年堕落可不一样!

在其晒出的图片中,健身的健身、喊口号的喊口号、晒打卡单的晒打卡单、晒走路公里数的晒走路公里数,但,实际状况如何呢?大概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我就曾经在旅游时看过这样的例子:一位看起来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士,一边在座位上回头跟后面的乘客说话,一边狂甩自己的手机。别人问他干嘛呢,他说这不是群里打卡走步吗,他就甩手机,要不名次该落后了。

听到他们对话的我真的不知道该对此如何评价了。

打卡走步,本是一件对健康极好的事情,但弄到这样的程度,就剩下了表演式的一时吹捧与热闹,反倒是本末倒置了,对这位男士的健康又有什么真正的好处呢?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当学生的时候班级里也都曾有过“谁看都觉得这学生好用功好努力但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的同学。不排除真的是有方法没用对,或者就是天赋不好的孩子。

但我们都清楚,也有一些孩子是在“做出努力学习的样子”。而那个样子时候的他们到底是在学习,还是在抠手指、发呆或者玩别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做出勤奋学习的样子能让他们获得体谅、认可,甚至赞誉,这些都很容易让人迷失、不想舍弃的。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形容,那就是“人设”定在那了。这样勤勉的、刻苦的、值得赞赏佩服的“人设”一旦确立,于人的内心来讲,问题也就不再仅是单纯的学习、成长、有所收获的问题了。

(图片来源网络)

05

问题二、未曾真正瞧得起别人,及其拥有的经验知识。

因为现在多元化的发展,所以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也不会再局限于以前有限的“三百六十行”,没看现在就连游戏对决也成了可以大加发展的行业了。

这本是一件很好的事,说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多元、人民生活有保障,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的表现。

但,倘若因为自己的某一方面的赞誉或自信,而对其他的人、事、物看不上眼,不能用正确的心态来评估和衡量,就是不智的行为了。

现在的人们很容易陷入一种“精英群体”的自我认知之中,这是一种有点可怕的状态。因为是否是真的“精英”我们尚且不谈,就说这种心态本身,也容易让人屏蔽掉很多本可以听得进去、看得进去的内容。

而人们的表现也越发矛盾,容易“既过度自信又过度自卑”。

也许,这都是社会飞速发展给人带来的冲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心里其实急需抓住些什么来认可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地位;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彻底欺骗不了自己,我们了解自己真实的水平与样貌。

于是,便容易有上面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而在这种情况下,稍不加注意,一个人便很容易变得容易轻视他人。

这倒不是说这个人过于傲慢,有时也是因为“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态导致 —— 是一种宛若“如果认可了对方,自己的自我定位和地位就会受到冲击”的不理智的心理危机感所造成的结果。

于是,下意识的先否定对方,也就成了现在的一种常态。

“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的,便是一种心态上对他人能力知识的一种虚心求教的态度。

如若从心态层面,便首先有了对对方的否定,自然也就谈及不到“虚心求教”的问题了。

所以别看现在获取知识越发便捷,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拿出自己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但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他人时,先抱持的,却是一种批判性的、审视性的态度,那又如何能谈及“学习与提高自身”呢。

(图片来源网络)

06

三、容易受到过往经验的局限,而无法放开眼界接受新的资讯,也便进一步造成了“知识的断层”。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跟姥姥老爷、爷爷奶奶,或者太爷爷等这些长辈们聊天的时候,会发现有代沟。

你会觉得,明明很简单的事物,为什么到了他们那里就解释不清楚;为什么在你看来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的问题,在他们来讲却像隔了一座山一样无法沟通。

而且有时说得多了,他们往往就会开始拿长辈辈分来施压,用“我吃的盐比你走得路都多”来教训你。

一来二去你也就不愿意再多说什么与其沟通了。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成因说复杂也并不复杂,但也还是有很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 

人的生存成长本就需要我们不停的积累知识与经验,这都会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青壮年时期,是我们成长的高峰时段,这个时期的我们受教育、参与社会,可以说一直在“与时俱进”。

但,随着社会角色的逐步转变,我们很难一直保持着同样的速度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于是到了后来,我们往往就是在“吃老本”,靠曾经的认知过活。

可,社会的发展是不会停止脚步的,知识的更迭也是一样。

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与社会变化,如果把它放到“十年”的时间跨度上再一看,就会心惊肉跳于很多事情巨大的转变速度与变化内容。

就拿网络来说,十年前我们在玩的游戏,放到现在来说,那种视觉效果、操作体验上的改变绝对是翻天覆地的。

那么,如果放到二十年的跨度上呢,三十年呢?

当时间被拉长,我们所忽略的改变就会展现它作用惊人的一面。

于是,你会发现,很多知识你一直跟进并不会觉得有什么难度,但一旦形成了“知识断层”,再想去理解,就会非常困难了。

而这时又有新的知识在以更快速的速度更迭,旧的没学完、新的又出现,这从心理层面上又会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而这种压力,作用到日渐衰老的人们身上,不仅知识本身带来的压力,“怕被社会甩下”所带来的危机感就更加巨大了。

所以,这时紧紧地抓住曾经“能证明自己价值”的知识,就成了下意识保护自己的“救命稻草”,而随之而来的“老人家的脾气”与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人都会有老去的时候,这一路所发生的点滴变化也是每个人都必然会走过的过程。

所以上述的话语,除了让我们在理解后能多给予老人们一些耐心与陪伴之外,也是给了我们自身一个重要的警醒。

毕竟,如果不想走到“知识断了层,想学也更加艰难的地步”,我们就很有必要在还有学习力的时候,先尽早的破除掉自己的“自我设限”。不要总把曾经的知识与经验,太当成自傲的资本。

毕竟,每个人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是吗。

(图片来源网络)

07

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古训,是对我们最好的提点。

无论从心理层面上,还是行为层面上,凡事有果必有因。

弄清楚越多的成因,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及时解决自身的困惑,更快的进步。

我们都知道“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是笨蛋,但,我们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做着这样的“笨蛋”。

因为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如若有心态层面的问题没有解决,“被同一块石头不停绊倒”也自然就会是一种常态。

希望自己,和所有收听小猫节目的朋友,都能在听到今天的文章后再次比对下我们的生活。如果真的存在了上面提及的某个心态阻碍,那就让我们及时清除掉它。

做出改变的秘诀不是多么努力地和过去做斗争,而是全力以赴地去打造全新的自己。

相信,我们都可以走出“学而不得”的困局!

主播:菜猫(菜菜的流浪猫),一个喜欢诗与远方也珍惜当下生活的喵星人。除了文字,还有暖心治愈、儿童故事、国学朗读等各类电台节目。关注公众号:菜猫(caimaoFM),一起分享更多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