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河乡村好老师】张娟收:坚守只为养育我的哈尼山寨更美好

 秀美红河 2018-01-11

张娟收


成师不离乡,把哈尼乡亲的娃娃培养成才,深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好评。




23个春秋,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红河县石头寨的孩子,像一只只雏鹰展翅飞出大山,而哺育他们的哈尼族老师张娟收的身影,依然留在石头寨中心小学;张娟收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崇山峻岭中的哈尼山寨里,一路走来,她无怨无悔。



家人和老师的爱让她成为哈尼山寨首位拥有师范文凭的女教师。


45年前的6月25日,张娟收出生在红河县石头寨乡铺玛村的一个哈尼族人家。因家庭贫困,她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都没有上学。让她至今难忘的是,在她7岁时爸爸因病去世后,妈妈、哥哥、姐姐变得无比坚强,坚持再穷再苦也把她这个家中最小的女孩送到5公里外的石头寨小学读书,希望她将来有知识改变山里人贫穷的命运。



班主任宋宝祥老师知道她的家庭情况后,在学习和生活对她非常关心,经常买作业本给她,把她带到家里吃饭增加营养,帮助她顺利读完小学升入初中。宋老师成了她心中的“神”,她决心读完初中报考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一个像老师一样的人,帮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1989年她初中毕业考师范差3分失败了。她不好意思让妈妈、哥哥、姐姐每日劳累挖地挣钱供自已读书,让老师一天操心辅导她的学习了。



就在她悄悄准备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外出打工挣钱帮补家里的时候,妈妈把家里唯一值钱的3个白色土布卖了,把卖得的350元拿给她去交再读一年的补习费;哥哥、姐姐要她放心,每月的生活费,哥哥姐姐会出去赚钱供她读书;初中的老师也来劝她说:哈尼女孩读完初中不容易,差3分没考上就气馁,不继续拼搏实现自已当老师的理想,妈妈。哥哥、姐姐会伤心的,老师心里也会难过的。


在家人和老师的真情开导下,她回学校补习,一年后成功考入梦想已久的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

三年后师范毕业时,她不像有的同学忙着托人找关系留在城里,而是主动要求分回家乡石头寨的学校。


让孩子都能快乐成长

1994年秋,张娟收如愿被分到石头寨乡中心学校碧苗小学当老师。两年后,又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梦想。


看到走出大山又回来的石头寨乡第一个女师范毕业生,乡亲们高兴万分,纷纷以张娟收为例子教育孩子好好读书,长大用知识为乡里人服务。


张娟收深知自已能当上老师为哈尼山寨的孩子服务,全靠家人和老师的无私大爱。所以,在接下来的20多年教书生涯中,她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伴随着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



1996年10月的一天,她发现班上的白里妹同学没有来上学,放学后就就去家访。得知白里妹同学的爸爸双眼失明了,白里妹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一家人全靠母亲一个人干活维持生活,实在没能力再供孩子读书了。


看到白里妹的情况和曾经的自已差不多,她坚定告诉白里妹的父母,孩子上小学期间学费、书费、杂费由她承包了。后来,该女生初中毕业后说,今生只嫁给当乡村教师的男人,结果,她还真的嫁给了张老师的一个同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有个叫张文强的学生,父母感情不好,父亲脾气不好常打他和母亲不说,还动不动就不许儿子张文强来读书。张老师多次家访收效不大。为了张文强同学能静心读书,已经成家的张老师征得丈夫的支持,把张文强喊来自已的家里吃住,一起去学校。


后来,张文强大学毕业成了一名隧道设计师。每次放假回家都要来看望感谢张老师说:老师,如果当年没有你,哪有我的今天呀。



石头寨中心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自多个村寨,最远的来校上学要走四五个小时,学校就想办法安排学生住校。


2013年的一天,张老师发现班上有个住校生上课时坐不住,老是伸手往身上四处抓,走近一看,身上到处是脓包,在看该生周围的几名学生身上已开始冒出红点,不得了,学生染上了当地人叫的“癞子”病了(一种很容易传染的皮肤病)。张老师一边调整坐位隔病毒传染,一边迅速从乡卫生院买回药水,给染上皮肤病学生一个一个地擦药水。


得知硫磺香皂防治这种皮肤病效果好,就请人从县城买回一箱硫磺香皂来分给住校的学生用。事后,人们称赞说:这事要不是张老师心细发现得快治疗及时,还不知道要传染多少学生呢。


让山里的孩子们充满自信心

至今,张老师已经连续17年教毕业班的语文了。石头寨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是从各村小升上来的,留守儿童、住校生占多数。


每年接手新班新学生,张老师并结合学生住校在校园里时间长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从抓同学间的团结互助入手,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全班同学给上周在团结、学习、纪律上做得好的同学开庆祝会,并事先鼓动大家动脑想好一句送给同学的赠言,以此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按月交替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跳绳等团队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时常组织学生进行唱歌、跳舞、绘画、手工制作、作文写作、诗歌朗诵等比赛,让学生都有表现自已长处的机会,树起“我能”、“我行”的自信心。


学校统计报表显示,每次学校评先进班集体,张老师带的班总是榜上有名,更可喜的是她教的毕业班语文成绩长期位于全乡同年级的前列。2008年还创出了的全县小升初统考,取得全县110个教学班级中的第十一名,山区战胜坝区的好成绩。


把擅长的哈尼歌舞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张老师认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将哈尼歌舞融入于语文课堂教学,通过配学生熟悉的哈尼音乐朗读、听着哈尼音乐记生词,背课文、写作文,用学生喜欢跳的哈尼“乐作舞”演绎书中的古诗文,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因此,张老师从教23年来,一直坚持不断地探索总结提高把哈尼歌舞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下册语文《芙蓉楼送辛渐》一课是古诗词的重点课,按正常的教学方法,老师教着吃力,学生学着费力。无法读通读懂诗歌蕴含的意义,于是张老师就用同学们人人都会唱都会跳的“乐作舞”的旋律歌词融入诗歌中,把歌词换成古诗“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噻哎作噻里哎作噻,噻噻作噻里哎作噻”,这样,同学很快记住古诗词,诗歌蕴含的意思己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张老师教着省力,学生学着轻松快乐。


婉言谢绝副县长打算调她去县城学校教书的想法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23年间,同张老师一起分到石头寨小学的老师早走光了,在她后来10多年的也走得差不多了。可张老师始终不动心,只想坚守乡一辈子。


多年来,红河州13县市的城区学校,每年都会通过公开报名考试,从各地的农村学校选调优秀教师补充师资,这是乡村教师进城的好机会,可张老师不感兴趣,从来不报名参加选调。


一次,已是红河县副县长的一个初中同学到石头寨乡调研农村工作,专门抽时间到学校找张老师说:老同学,你在这里也干十多年了,教的又那么好,我想把你调去县城的学校。”张老师却回答说:谢谢老同学关心,我在这里习惯了,和父老乡亲相处很好,我已经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孩子了。


张老师用自己淳朴的爱滋养着山里的孩子。她说,23年亲手送出600多名小学毕业生,被认定为县级“骨干教师”,先后获得州、县、乡“优秀教师”荣誉、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已经很知足了。自已家乡的孩子,都不坚守下来教他们,怎么让外面来的老师愿留在这里工作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