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油

 圆角望 2018-01-11

     赵爽(电视编导 北京)·时光机

“你们晓得吗,如今这洋油涨价了,一铁箱老牌美孚油少说也要一元八角几分大洋,以洋价一千三百文计算,可不是要足足两千四百余文么?花这么多钱买一箱,不用它个一年半年载,岂不大伤元气?告诉你们八点以前必须熄灯,如今都十点了,这两个钟点要耗多少油……”

这个像唐僧一般唠叨不休的人,是民国初年小说《歇浦潮》中的人物汪皙子,而被他念叨了那么久的洋油,就是我们今天时光机的主角,又叫煤油,火油。

煤油虽然叫煤油,实际上是石油的副产品。公元997年,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把它命名为“石油”,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不过那之后中国人对石油的应用并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1850年代初,一个波兰人发明了从石油中提取煤油的方法,不到十年,大型炼油厂就开始建立,煤油灯,也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那种古董马灯,很快就在欧美地区到处点亮。1890年代末,中国也开始大规模地进口外国煤油,美孚就是早期的主要品牌之一。

在煤油灯流行以前,中国人普遍使用的照明燃料是菜籽油或者其他植物油(在广东的一些花生产地有用花生油点灯的,也算就地取材)。大约四五斤菜籽才能榨一斤油,所以菜籽油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算是奢侈品,炒菜吃都要省着用,更别说照明了,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节省灯油。至于蜡烛,那是更奢侈的东西,富贵人家或者重要的神佛祭祀上才能用。《阿Q正传》中未庄首富赵太爷家,向来都是不掌灯的(这个灯应该是菜油灯),除了两种情况,第一,赵太爷的儿子赵大爷未进秀才时要读书;第二,阿Q过来舂米——大爷的前程和第二天的早饭米,都是头等大事。而阿Q因调戏吴妈事件向赵家赔罪,赵家点名要的礼就是一对十斤重的红烛,这对红烛当时也并没有点,而是收起来了,应该是要留待更重要的地方再用。

在近代上海,公共照明先有煤气灯,后有电灯。民国初年,来上海观光的外地人,看着那租界里夜来的火树银花总有羡慕之感,不过当时煤气管道和电线杆即使在租界里也不是每条路都有,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照明,还是买装在铁皮桶里的洋油更方便些。

过去人们形容菜油灯常说“一灯如豆”,可见菜油灯的光亮实在不大,洋油灯要明亮得多,这也是它能迅速推广开的主因。不过洋油比菜油贵得多,像汪皙子这样每天让家里人晚八点就熄灯的,不在少数。煤油灯在民间的使用时间是很长的,而当电灯逐渐普及、煤油灯成为私人收藏之后,另一种用煤油的物件还坚持了一段时间,那就是煤油炉,直到煤气管道的普及率提高,它才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