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早晨离开泸定县城,驶入川藏 川藏线: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现代是川藏公路、是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称,川康公路建设于20世纪30年代,是成都通往当时的西康省省会雅安的省际公路。1951年开始修建雅安至拉萨的康藏公路。西康撤省后两条路并称川藏公路。川藏公路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公路之一。川藏公路起点为四川省成都市,经雅安市、康定县,在新都桥镇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道孚县、炉霍县,沿国道317线经甘孜县、德格县、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昌都县,再沿国道214线在邦达镇与南线汇合;南线经雅江县、理塘县、巴塘县、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左贡县,在邦达与北线会合后,再经八宿县、波密县、林芝县、工布江达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至拉萨市。北线全长2412km,南线总长2149km,全线为318国道。 往康定市行驶 进入康定市 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跑马山,名扬五洲四海;一曲《康定情歌》千古绝唱,醉了天下人。 康定市区 康定市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康定系汉语名,因丹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旧史曾译作“打煎炉”,后通译“打箭炉”,简称炉城。 经过康定市 爬海拔4200m的折多山。一周之内,★第二次进入西藏★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海拔4270米,是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坝州的大小金川一带,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西藏。“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又是“折多”二字。 爬海拔4200m的折多山 翻过海拔4200m的折多山,看见远处的“康定情歌”四个大字。 牦牛穿越公路 下折多山 经过海拔3800m的新都桥镇 新都桥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西部地区。是令人神往的“摄影天堂”,地处在公路318国道南、北线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 川藏线: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现代是川藏公路、是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称,川康公路建设于20世纪30年代,是成都通往当时的西康省省会雅安的省际公路。1951年开始修建雅安至拉萨的康藏公路。西康撤省后两条路并称川藏公路。川藏公路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公路之一。川藏公路起点为四川省成都市,经雅安市、康定县,在新都桥镇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道孚县、炉霍县,沿国道317线经甘孜县、德格县、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昌都县,再沿国道214线在邦达镇与南线汇合;南线经雅江县、理塘县、巴塘县、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左贡县,在邦达与北线会合后,再经八宿县、波密县、林芝县、工布江达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至拉萨市。北线全长2412公里,南线总长2149公里,全线为318国道。 9月1日下午到达海拔2600m的雅江县城 雅江县隶属四川省甘孜州,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东邻康定县,南界凉山州木里县,西南靠理塘县,曾是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雅江县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区,地势北高南低,西南部是极高山地貌,海拔5000m以上。 桥面左边是雅江县城,桥面下是雅砻江。我们在雅江县住了2天。 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又名若水、打冲江、小金沙江,藏语称尼雅曲,意为多鱼之水。中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河流之一。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经青海流入四川,于攀枝花市三堆子入金沙江。石渠以上为石渠河,流经丘状高原地区,河床宽浅,水流漫散。石渠以下称雅砻江,由于山原地貌逐渐进入高山峡谷地带,为横断山区北南向的主要河系之一。全长1 571km,平均流量为1860立方米每秒。 雅砻江 9月3日离开雅江县城,往巴塘县城行驶。向上翻越海拔超过4600m的剪子弯山 爬川藏公路的“天路十八弯”位于雅江开往理塘的路上,爬到海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的山腰俯瞰,曲折的胳膊肘弯,有一种曲线美。 从观景台看到的“天路十八弯” 剪子弯山,雄峙于四川省雅江县香格宗乡西侧,呈西北-东南走向,为雅砻江与吉珠沟的分水岭,因翻越其驿道傍山成剪刀形弯曲而上故名,藏名“博浪贡”,意为全天有雾的山顶。相对高度在一千米以上,山脊在海拔4000m以上,主峰夺阿拉错。东坡森林茂密,以云杉,冷杉,高山松,麻砾为主,西接卡子拉山,牧草丰盛绵延至理塘。川藏公路盘山翻越的剪子弯山口是318国道在康巴地区的最高山口之一。 盘上十八弯,看着这个观景台的停车场停满了车,我环顾一下,只有进口附近有一个停车位。我停车时,感觉出缺氧引起的不适,腿无力,头沉,头疼。想去卫生间,可卫生间在停车场的另一端,我忍着缺氧的不适,较比艰难的走到卫生间门口,看到站在卫生间门外的收费员,才想起来:进西藏进卫生间要付费。嗨,我身上只有一把车钥匙。只好艰难的再走回停车的位置取零钱。 向海拔超过4700m的卡子拉山行驶 卡子拉山是位于四川省理塘县和雅江县分界处的一座山。其海拔4718m,常年高寒缺氧,山表面主要是高山草甸,树木稀少。因海拔较高,树木就更加稀少,主要是高山草甸。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真像行走在‘天路’之上。卡子拉山说起来是山,但却感觉不出它是山,好象是到了美丽的牧场,让人心旷神怡。虽然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却不可能停车下来拍摄。 海拔超过4550m 海拔超过4600m 这个位置距离“康巴汉子”村不远 康巴汉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藏族男人的标志。在G318国道上想要看康巴汉子,就不能不去雅江县的西俄洛乡,这个乡由于几十条彪形大汉而扬名四海,成为整个四川甘孜首屈一指的“康巴汉子村”。西俄洛曾经是茶马古道的大动脉,风景宜人,历史上正是由于蒙古部落与西俄洛当地人的斗争的融合,才铸造出这一部落的外形彪悍,野性十足的独特风格。 海拔超过4650m,已感觉出高反的不适。 康巴草原 康巴草原位于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即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木里藏族自治县,西藏的昌都市,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西藏有典: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 康巴草原 康巴亦称康区或康巴地区,这里人杰地灵,山川秀丽。那嵯峨峭拔的冰山雪岭,奔涌腾跃的急流大川,澄澈湛蓝的高原湖泊,牛羊遍布的绿色草原;那剽悍粗犷的康巴汉子,婀娜多姿的藏族姑娘,以及那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无不令人耳目一新,心胸坦荡,神往流连。 由于特殊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康巴西藏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从冬至春,从盛夏到金秋,藏历新年、酥油花会、转山会、赛马会、央勒节、金马节、望果节、迎秋节,一个个充满着吉祥和欢乐的节日将人们带到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之中。 了不起的进藏骑行者 海拔超过4500m 了不起的骑行者 海拔超过4650m 接近卡子拉山 中午经过海拔4718m的卡子拉山 卡子拉山是位于四川省理塘县和雅江县分界处的一座山。其海拔4718m,常年高寒缺氧,山表面主要是高山草甸,树木稀少。因海拔较高,树木就更加稀少,主要是高山草甸。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真像行走在‘天路’之上。卡子拉山说起来是山,但却感觉不出它是山,好象是到了美丽的牧场,让人心旷神怡。虽然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却不可能停车下来拍摄。 下卡子拉山,向理塘县城行驶。过往车辆少 康巴草原 进入理塘县 接近理塘县城 世界上最高的理塘县城,海拔4014m,我们在县城一家川菜馆吃中饭,家常菜做的好价格公道。 理塘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距离州府康定285km,距省会成都654km,县政府驻地高城镇,海拔4014.187m。理塘县总面积143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4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3‰。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纳西族、土家族、彝族、苗族、羌族9个民族,理塘,系藏语,藏语拼音:Litang Zong。“理”意为“铜”,“塘”为“坝子”,即广阔坝子有如铜镜。故为里塘土司地。 离开理塘县城,向巴塘县城行驶。过往车辆少 康巴草原。过往车辆少 潇洒的藏族小伙子驾驶摩托车 过往车辆很少 川藏线这段路面的质量好 川藏线路边的牦牛群 海拔超过4600m 海拔4685m的海子山。了不起的骑行者们! 海拔约4500m的姐妹湖 翻过山口,看到一幅的秀丽的景色:在清净的川藏线的前方,两处湖泊相依,与山峦相衬,震撼的美。 下海子山,川藏线路边的水很清 漂亮的藏族民居 隧道入口处约海拔3700m 老雅哇村海拔2770m,我刚在路边停车,身后就过来军车的车队。 与路边小屋门口的女藏民打招呼,想用她家门口水管里流出的水,清洗汽车玻璃。女藏民指着黄色小屋,用清晰的普通话说:水管是那个小孩家的。 我走到黄色小屋前,问坐在椅子上的小朋友:“我用你家的水,洗汽车玻璃,可以吗?” 小朋友专注力从公路上通行的军车队转向我,并点头用普通话说“可以”,同时伸出手,张开五指说:“5块钱。” 我说:“谢谢你。”取出5元钱,交给这位藏族小朋友。 藏族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过往的每一辆军车打招呼,每一辆军车上的军人也高兴的向孩子们挥手。 这是进入西藏看到感人的一幕。 孩子与军人都发自内心的高兴。 孩子向军车敬礼。 孩子们以喜悦的神情,注视着每一辆军车驾驶室里向他们微笑挥手的军人。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从军车车队过来到全部通过,期间没吃过手中已吃了几口的水果。 洗干净汽车玻璃,我们向巴塘县行驶,这里距离今天我们住宿地巴塘县城不远了。 距离巴塘县城约8km。 9:10离开雅江县城,行驶300km,17:30到达海拔2560m的巴塘县城。 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隶属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东岸河谷地带,横断山脉纵贯全境,其地形随金沙江走向由北向南倾斜,并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之状。地势走向在昌波河口以上为北东南西向,在昌波河口以下为北南向。北部极高山区平均海拔3300m。中南部高山峡谷区一般海拔在2800m以下。中东部半高山、高山区海拔一般在2800m至3300m之间。 9月4日早晨离开巴塘县城。路右边的金沙江。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川藏界河。金沙江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其间有最大支流雅砻江汇入,至四川宜宾纳岷江始名长江。以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辅。金沙江落差3300m,一说5100m,水力资源一亿多千瓦,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干流是规划有多级梯级水电开发。金沙江流急坎陡,江势惊险,航运困难。由于河床陡峻,流水侵蚀力强,金沙江是长江干流宜昌站泥沙的主要来源。 川藏公路四川段最西端的竹巴笼乡。 金沙江大桥,对岸是西藏。 直行378km到稻城县的香格里拉镇。右转,过金沙江大桥,进入西藏。 刚过金沙江大桥,向南行驶1km,右转,向西看到西藏的第一印象,G318川藏线正在维修,走临时疏通的这条路。 向西看,往芒康县如美镇行驶。 过往车辆少,可能不是旅游旺季。 有的路段路基修复后,路面还没来得及维修。 藏民驾驶的摩托车 这段路基尚未完全修复,会车只能单边行驶。 估计以前是危险路段,现在建了隧道,通行安全了。 非常佩服驾驶大型货车的司机们。 开始爬海拔4100m的宗巴拉山 宗巴拉山海拔4150m,位于川藏线芒康境内。翻过宗巴拉山就到海拔超过3800m的芒康县城了。 下宗巴拉山 山清水碧,风光旖旎,四季分明,景色各异,幽林蔽日,峭崖奇石,百鸟齐鸣,百花争艳,仙境灵气似隐似现,风物传说娓娓动听。 下宗巴拉山 往海拔4330m的拉乌山行驶 拉乌山,海拔4338米,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芒康县境内。 了不起的骑行车 骡、驴依然承担着运输任务。 接近拉乌山 海拔4330m的拉乌山 下拉乌山 下午到达我们今天的住宿地:海拔2700m的如美镇 如美镇位于芒康县城西面,距县城 45 公里,澜沧江边,西面与曲登乡接壤,东与嘎托镇连接,国道 318 线贯穿全境。 我们住在★位置的宾馆,经理看我们年龄大,安排服务员小伙子帮助我们把行李送到二楼的房间。一楼是餐厅。这家宾馆的卫生好、饭菜可口价格公道。 宾馆前台有川藏公路各个路段的距离、限速时间,我老花眼,用手机拍时没对焦距,虚了。 9月5日早饭后,服务员小伙子帮助我们把行李拿到汽车边,我们向宾馆的经理、服务员道谢后,离开了如美镇,开始爬海拔3900m的觉巴山。 已过早晨8:00,川藏公路上过往的车辆不多。 前方左转弯后要爬很陡的坡 接近觉巴山顶了 我们停车,用手机拍了一张刚才上山的路段 觉巴山,位于四川西部的巴塘和西藏东部的左贡,地处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包围在安久拉山、伯舒拉岭、拉乌山等群山中。觉巴山并不高,垭口的标高也只是3911m,但由于澜沧江千百年来的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一派荒凉与坚硬,给人以山高谷深的感觉。这里是横断山区的著名险段之一,30km盘山路,近2000m的相对高差使觉巴山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公路在绝壁上延伸,既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不少地方都是紧靠山体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上依绝壁,下临深渊。川藏线虽然号称天险,但最危险的地方其实只有几处,比如排龙天险、通麦天险和怒江天险。与这几处名声在外的天险相比,觉巴山的知名度确实不高,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这个没有名气的天险与其他几个名声显赫的天险一样,同样让人望而生畏。 半小时前,我们还在海拔2700m的如美镇。一会儿我们要爬海拔5130m的东达山,在海拔4100m的邦达镇吃午饭休息一会儿,之后翻越海拔4650m的业拉山,过川藏公路著名的“怒江72拐”。 下觉巴山 下觉巴山,行驶了50分钟,见到第一辆迎面来的汽车。 左边的护栏没有了。我们刚刚从红色箭头的位置过来。 红色箭头所指处,路基坏了。路左边的很深的悬崖。 路边的青稞有些发黄了。行驶了80分钟,遇到第一辆同方向的汽车。 行驶了85分钟,遇到第二辆迎面过来的汽车 藏民骑摩托车赶牦牛。这个位置海拔超过4400m 安静的藏族村庄. 这个位置海拔超过4500m 这段路,海拔超过4600m 这个位置海拔超过4700m 海拔4800m,这么高的位置,依然有藏民、马匹。 海拔超过4900m 东达山,这是我们进西藏走过海拔最高的位置 东达山是川藏南线上第二高垭口,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130m,夏季草坪青绿,牦牛成群,风光极为美丽。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笔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缓且长,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东达山了。“生命禁区”——东达山,是登山爱好者的圣地,海拔5130m,山的一边是奔腾的澜沧江,山的另一边是左贡。 G318“沪聂线”3552km处(川藏公路),海拔5130m。 我高反引起不适,没下车拍照,妻子用手机拍了这几张相片。 下山,向左贡县方向行驶。 接近左贡县 海拔3800m的左贡县城,我们没有进县城,直接沿着川藏公路向邦达、八宿县城方向行驶。 左贡县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的下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昌都市东南部。属藏东南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县城距拉萨1067km。左贡藏语意为“犏(耕) 牛背”的意思。 过往车辆少。天阴了。 下雨了,将要过“昌格拉山隧道” 这里的青稞熟了 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约有3500年的历史,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有着广泛的药用以及营养价值,已推出了青稞挂面、青稞馒头、青稞营养粉等青稞产品。 青稞是西藏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藏民们在收青稞 青稞主要产地 西藏联乡(历代班禅贡品青稞基地)、尼木(历代达赖贡品青稞基地)、普兰(古格王朝贡品青稞基地)、泽当(吐蕃王朝贡品青稞基地)、岗巴(喜马拉雅稀缺物种青稞基地)。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为何不乏百岁老人,这与常食青稞,与青稞突出的医疗保健功能作用是分不开的。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青稞在中国西北、华北及内蒙、西藏等地均有栽培,当地群众以之为粮、正如《药性考》中所言:“青稞形同大麦,皮薄面脆,西南人倚为正食。” 藏民们在收青稞 也有学者认为,青稞麦不易消化,尤其是未熟透的青棵更难消化,多食会损伤消化功能,易致溃疡病。 性平、味咸,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B具有补脾养胃、益气止泻、壮筋益力、除湿发汗的功效,适合脾胃气虚、倦怠无力、腹泻便溏者食用,无所忌讳。青稞适宜脾胃气虚、倦怠无力、腹泻便溏等病症患者食用。 青稞熟了 青稞熟了 内陆援助这里的地区和企业是:厦门市、“第一汽车制造” 内陆援建的小学校 可能高原反应的缘故,我困了,离开公路,停车睡了20分钟。 雨不停,气温低了,车外气温11°C,很凉,车内开了暖风。 这个位置公路边的青稞还是绿色的。 险要路段会看到路边停放不用的警车---以示注意行车安全。 到达海拔4100m的邦达镇 邦达镇:旧称帮达镇,1999年4月改为邦达镇,无论新闻报道还是地图都用新名称。 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境中东部的怒江北岸,东与左贡县接壤。面积439.58平方千米,海拔4 000米以上。人口以藏族为主。 是西藏八宿县的重要镇,是交通要地,是昌都市的南部门户,是川藏公路南北线的连接点,北方有昌都邦达机场。 未来的大格铁路和川藏铁路昌都支线 通过这里走向昌都。 西去八宿县城:经过川藏公路上大名鼎鼎的业拉山72拐盘山路,到怒江大峡谷和怒江大桥(海拔2650m)。 我们在一家川菜馆吃午饭,我问饭店的老板,塑像是谁? 老板说:牵着马的康巴汉子。 饭店老板按我们的要求,少放辣椒,菜烧的香,可口,价格公道。 饭后,我们离开邦达镇,向海拔4600m的业拉山行驶。 了不起的骑行者,冒雨蹬海拔4600m的业拉山。 海拔超过4500m,遇到了携带巨大水汽、飘动的云团。 接近业拉山顶 雨大了,我看了一下车外气温:8°C 雨不停 业拉山(怒江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内。垭口于G318,标高4658m。业拉山从4120m的邦达镇过了垭口之后,便是著名的“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这些拐又急又陡不说,大多都是U型弯。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令人望而生畏,堪称中国公路上的奇迹。再下去是怒江桥,穿过没多久,就是海拔3260m的八宿县城了。 垭口上,有两位了不起的骑行者,和另外一辆汽车下来的3位有人 我们下车,妻子用手机拍了几张相片,请一位骑行者为我们拍了合影后就离开了垭口 刚下山,就被一位军人拦住,军人客气的对我们说:老乡,请你挨着那辆车停一下来,等我们的车队通过后,你们再走。现在你们先看看风景。 等军车车队通过后,这名军人客气的对我们说:谢谢老乡,你们可以走了。 我们继续下山,走到了“怒江72拐”--亦称“天路72拐”观景台的停车场,雨依然在下。 “怒江72拐”---“天路72拐” 观赏了“怒江72拐”,我们开始行驶在这段著名的公路上了。 “怒江72拐”是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的一条路,也位于川藏南线上昌都邦达至八宿区间,这条路也称“川藏99道弯”。“怒江72拐”从最低点海拔3100m,一路攀升到海拔4651m最高点业拉山垭口,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骑手或车手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每年从这路过的行人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 雨停了。箭头所指处,是我们刚才停车拍“怒江72拐”相片的位置。 继续下山 怒江峡谷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藏文:རྒྱལ་མོ་རྔུལ་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怒江第一湾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km,中国部分2013km,云南段长650km;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千米;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积8.7%。怒江六库也成为了中国唯一一条没有建造水电站的河流。 怒江大桥、怒江隧洞、怒江、怒江峡谷。很长时间没见到过往汽车 怒江隧道 从离开“怒江72拐”观景台后,我们只遇到过一辆汽车,驶入怒江峡谷,没有遇到过往车辆。 怒江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齐那桶涌入怒江,当地的怒族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 向八宿县城行驶 走怒江峡谷时,全程就我们一辆车行驶 向八宿县城行驶 从如美镇到八宿县城,310km,用10小时走完,包括在邦达镇停车吃饭休息时间。 9月2日下午到达巴塘县城时,我把燃油加满。9月3日下午到如美镇时,看燃油表还有3/4的燃油,没再加。现在到了八宿县城,第一件事,到加油站加油。这是第一次到西藏加油。加油站工作人员看出我是第一次进藏加油,用清晰的普通话对我说:到里面登记。 我一下想起来,自驾来西藏N次的亲戚说过:加油要带驾驶证、身份证、行驶证到警察面前登记。 于是拿齐证件,进了工作间。看见有人正站在警官面前等候着。等那人走后,我把3个证件递给警官,警官看了我一眼,问我:来旅游的? 我回答是的。警官把我三个证件审核登记完,连同三个证件和一张小票递给我。我对警官说谢谢,问他:拿这个小票可以加油了?警官问我:“第一次来西藏?” 警官对我点着头,表示可以加油了。 我把小票递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他接过小票,对身边的一位看上去不足20岁小伙子说:“加油”。 小伙子往我车里加油时,用手指着我车里的一大包方便面,不清楚的普通话问我:“这是什么?” 我告诉他,是方便面。 小伙子问:你这个和我吃过的不一样。多少钱?我买一包。 旁边的工作人员笑他。我判断,这个加油的小伙子,可能是刚工作的藏民。 果然,小伙子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我说:他刚来工作。 小伙子给我加完油,我关好油箱盖。打开车门,拿出2包方便面递给这位小伙子,并说:你尝尝。 小伙子很不好意思的说:多少钱?我给你钱。 我对小伙子说:你尝尝,这是我从家乡带来的,但不是我家乡生产的。 小伙子问:你老家是哪里? 我指了一下车牌照:北京。说完,我向他挥手,谢谢你为我加油。上车离开了加油站。 住宿在海拔3300m的八宿县城。 八宿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县城所在地白马镇海拔3260m。西南部有横断山脉,东北部有怒江。气候类型为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县政府在地白马镇距拉萨861km。 9月5日上午,离开八宿县城,向波密县城方向行驶。 早晨的阳光把山体照射为金黄色 安静的藏族村落 青稞熟了 路边木架上是收割的青稞 这段路海拔超过3800m 藏族新村 这段路海拔超过3900m 青稞熟了 行驶了80分钟,见到第一辆迎面来的车辆 海拔4468m的安久拉山口有些让人意外。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口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口平缓得出奇。就是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属于伯舒拉岭山脉的安久拉山垭口,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生长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 这段路海拔超过4100m 在安久拉山垭口举目四望,到处都是一块接一块的草地,草地与草地之间是小小的积水潭,当地人称为海子。 这段路海拔超过4200m。 武警官兵在维修道路。 距离然乌湖不远了 下坡,这段路海拔约4100m 从安久拉山垭口下行到西坡山谷,路途约20km,其中有一段极为危险的塌方路段:狭窄的公路一边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深谷,一边是松动的,随时都有可能有石块坠下的峭壁。由来,修建了风雨桥---就是在公路上方修了一条水泥棚顶,在面临深谷的一侧修了一道围墙,车行驶如同在长廊中,光线从棚顶和围墙的缝隙间透过来,令人有安全感。 然乌湖 在安久拉山麓,静卧着著名的然乌镇。然乌镇得名于与之咫尺相隔的更加著名的然乌湖。与安久拉山垭口相比,然乌湖海拔已经下降到了3900m 向波密县城方向行驶 川藏公路边是额公藏布江 帕隆藏布江 帕隆藏布江:帕隆藏布在汉语也称帕隆藏布江、简称帕龙江,是中国的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之一,它发源于西藏八宿县然乌湖。 过往车辆少 帕隆藏布江。这段路海拔约3800m 过往车辆少 这段路海拔约3600m 过往车辆少 落石 过往车辆少 穿黄色骑行服的骑行者 这段路海拔约3300m 看见雪山了 雪山、帕隆藏布江 过往车辆少 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之一,它发源于西藏八宿县然乌湖。 路边不断出现注意落石的提示牌 川藏公路沿线不远处,正在架设输电塔 过往车辆少 了不起的骑行者 新建的藏式村镇 进入林区 鲁朗林场集森工采伐、锯材加工、营林为一体的国有林场。场址在林芝县鲁朗镇。为西藏自治区森工骨干企业。 过往车辆少 这段路海拔约2800m 茂密 过往车辆少 中午12:10到达波密县城,停车吃饭。 波密县,是西藏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是出口菌类松茸、羊肚菌的重要产地之一,境内海洋型冰川发育极好,有著名的卡钦、则普、若果、古乡等冰川。一些地带属于西藏江南,易贡湖和然乌湖区域很著名。 波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帕隆藏布河北岸。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东段。为冲积平原,最高峰明朴不登山,海拔6118m。县城所在地扎木镇,海拔2700m。气候温和湿润,有海拔最高的茶园133公顷,所产茶叶质量颇佳。也是出口菌类松茸、羊肚菌的重要产地之一。岗乡自然保护区是山地温带针叶林的典型。境内海洋型冰川发育极好,有著名的卡钦、则普、若果、古乡等冰川。其中卡钦冰川长35km,面积172 平方千米,冰舌末端伸入森林,下达海拔2500m的地方,蔚为壮观。 13:30离开波密县城,向林芝镇方向行驶。过往车辆少 新建的通麦大桥 通麦大桥——排龙乡的14km路段天险,号称“通麦坟场”,有人称之为“通麦天险”,有的人细分为通麦天险—排龙天险,是川藏公路最险的一段,在波密县城和林芝县鲁朗镇之间,过去,这14km的险路平均要走两个小时左右。 这里有号称“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甘肃省舟曲县号称亚洲第一大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带。“川藏线难,难于上西天”。行走川藏南线,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高山滚石难以预料,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加之路窄导致错车的空间极小,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 而今,我们只用了不到20分钟,就轻松走完了这段已经没有危险的新路段了。 新建的排龙沟特大桥 整治改建:通麦天险这个“肠梗阻”的改建工程于2012年底全面开工,包括新建通麦特大桥、排龙沟特大桥和数座隧道。原来20km的烂路,取而代之的是穿山的隧道和跨河的大桥。2016年4月,总投资近15亿元、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车,川藏公路西藏境内举世闻名的通麦“卡脖子”路段成为历史。整个通过时间由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更加安全便捷。帕隆藏布江上,迫龙(帕隆)沟特大桥飞跨 迫龙藏布大峡谷。汹涌的易贡藏布上,通麦悬索吊桥、汽车保通便桥和新建的256m单跨单塔悬索桥,三桥并列,成为西藏公路交通发展的见证。这一带属于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的南部地带,地质活跃,整治改建大大减少了路线的危险级别,没有取消不确定的地质风险。---摘自网路 新建的排龙沟特大桥 排龙沟新建的旅游设施 穿过鲁朗镇 鲁朗景区位于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距八一镇以东70km。鲁朗意为“龙王谷”、“神仙居住的地方”,素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库”之美誉。至今民间流传着“到了工布鲁朗,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的赞誉。 主要景观有色季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杜鹃花海、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浓厚的扎西岗村。鲁朗海拔3700m,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km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崐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崐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崐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崐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崐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 穿过鲁朗镇 景区处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生物品种多样独特,其植物种类高达1046种,有种类繁多的花卉、药材和菌类。同时还拥有巨柏、金荞麦等数量巨大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 9月6日下午到达林芝市。住宿在林芝市。 林芝,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古称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西连那曲市嘉黎县、东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国接壤,被称为西藏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世界第三深度的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林芝风景秀丽,很多地带很誉为“西藏江南”,有林芝桃花节,有丰富多彩的南伊沟等。还有被誉为西藏西双版纳的墨脱县和察隅县底部。 9月7日早晨离开林芝市,今天的目的地是拉萨市。 拉萨→林芝市的高等级公路 拉(拉萨)林(林芝)高等级公路、简称拉林公路,是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的一条城际快速路,连接省会拉萨和地级市林芝。拉林高等级公路平行于国道G318拉林段,往返在拉萨和林芝两地的单向车程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5小时。 路边是尼洋河,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源头海拔5000m,落差超过2000m。 尼洋河,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河流,全长307.5km,流域面积1.75万平方公里,在雅鲁藏布江众支流中排行第四,但水量丰足,仅次于帕隆藏布江。 尼洋河发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由西向东流,在林芝市巴宜区的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 尼洋河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母亲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尼洋河沿河两岸植被完好,风光旖旎,景色迷人,途径景点众多,是青藏高原的河流之一。尼洋河风光带野生鸟类众多,这里也是西藏著名的黑颈鹤越冬区。 高速公路边是尼洋河 云很低 离开还没有完全开通的拉萨→林芝的高等级公路,走正在全面维修的G318川藏线拉萨至林芝路段 单边摊铺沥青混凝土,新的路面平整度好得多。 坚实的基层,提高了原路面等级。 G318川藏线右侧是尚未开通的拉萨→林芝的高等级公路。 有些路段要单向行驶 非常了不起徒步向拉萨前行的人。 双向排队接受安全检查 建设者们在海拔约4700m的路段作业,艰辛。 翻越海拔5010m的米拉山 米拉(芒雄拉)山:亦称“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拉表示垭口。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界山,是其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和其西北面的拉萨河水系的分水岭。 海拔5018m的米拉山口,俗称“芒雄拉”,译为“红谷山”,是拉萨市与林芝市的分界山口,东距林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八一镇248km,西离自治区首府拉萨158km。 下山 这段道路维修,单向行驶 对向车排队等候 我这边行驶方向排队等候 这个位置海拔超过4000m,工人在路边施工作业,艰辛。 驶入拉萨→林芝的高等级公路 路边的青稞熟了 距离预定拉萨市的旅店还有30km 通过拉萨河大桥,进入拉萨市区 入住旅店,吃完晚饭,就直奔布达拉宫。 9月7日20:02,布达拉宫广场的天依然很亮。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东边的拉萨百货大楼。 拉萨市街头的街景 我们住宿在色拉中路的一个家庭旅馆,庭院式的环境,安静、干净。 住了几天,家庭旅馆的主人告诉我们: 1.雍布拉康在维修,如果到那里,可能会无法参观。 2.返程会因为G318川藏公路拉萨至林芝路段维修封路,要绕道走山南地区。 3.旅馆主人得知我们8月27日被堵在北麓河北岸时说,8月26、27、28日,有多位游客预定这里,因为被堵在G109青藏公路高海拔地区,数日后才到拉萨,到这家旅馆后,有的客人因为高原反应强烈,在客房里躺了一个星期,然后把汽车托运回家,就乘飞机回去了。 家庭旅馆的主人说:你们返回格尔木是正确的,不然,你们这样的年龄第一次在海拔4500m以上的地区呆上几天,人就垮了,而且还可能有危险。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 等我在车里吸氧缓解不适后,拿相机出来时,云过来了。 羊卓雍措 开车下到这个位置,云还在飘动 开车到圣湖边,有阳光了 羊卓雍措湖面海拔4441m,我勉强拍完这几张相片就上车吸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