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甲骨文“刻”进烟标

 藏书胜似藏金 2018-01-11
继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之后,我国甲骨文于11月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
我国最早的文献记录显示,甲骨文的发现得益于一位担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家王懿荣。他在1899年时得了疟疾,在查验药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味叫做“龙骨”的药材上隐隐约约刻画着一些符号,于是他就到药店打听,经过考证,他断定这就是“商朝卜骨”,并陆续收集了1500余片,王懿荣也因此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此后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对甲骨文进行解读,最终确认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的殷墟,就是《史记》上记载的我国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1928年10月13日开始对殷墟开展发掘工作,从此殷墟震惊世界。甲骨文的发现,与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址并称“20世纪初中国三大考古发现”。殷墟遗址于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安阳殷墟是我国目前为止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此安阳卷烟厂于上世纪90年代,相继出品了“第一都”“殷商城”等主题烟标。其中“第一都”烟标,主版图案是以玉龙造型为中心图案的“中国殷墟文化节纪念”徽志标识。这个徽志中的玉龙源于殷墟妇好墓。烟标副版是殷墟博物苑别致大门的形状,这个仿古漆木造型是按甲骨文中象形“门”字设计的,三门并连一字排开,中间大两边小。烟标底部通版纹饰图案,则是典型的商朝青铜器兽面纹饰。主、副版背景均自上而下书写了内容不同的甲骨文。该厂还以这枚烟标图文出品了“殷商城”烟标,不过这枚烟标没有兽面青铜器纹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