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九下历史第18、19课

 houzixueyi 2018-01-11


2018-01-04 

创作背景: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这幅被载入绘画史册的杰作《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画面寓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 的马为构图中心。画家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 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毕加索与《和平鸽》

         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并得到世上公认,始于西班牙的艺术大师毕加索。1940年8月,德国法西斯已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巴黎沦陷,毕加索正侨居在那里,整天在画室里听到战争的炮火声,心情沉闷。毕加索的邻居米什老人有个孙子,叫留辛,养了一群鸽子,他每天用拴着白布条的竹竿在楼上招引鸽子出巢、飞翔、归巢。后来,留辛觉得白布条意味着投降,于是在竹竿上换上红布条,象征对法西斯的复仇火焰。毕加索当时感叹道:“战争祸及巴黎,也使孩子们早熟。”。然而,毕加索绝未想到,就在第二天,米什老人捧着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闯进了他的画室,老泪纵痕,痛心疾首地讲述了留辛的悲惨遭遇。原来,天刚亮,留辛照例在楼上用竹竿导引鸽子出巢,被德国士兵看见,他们像恶狼一样冲上楼,打了留辛一掌,硬说留辛的红布条是向游击队发信号,不由分说就把留辛从窗口扔出去,留辛两只小手本能地扒住高楼的窗沿,凶狠的德国兵用枪托猛砸留辛的小手,留辛摔下去,惨死街头,德国兵还不解恨,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米什老人央求毕加索:“先生,请求你给我画一只鸽子,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留辛。”毕加索义愤填膺,当即挥笔画了一只飞翔的鸽子,栩栩如生,那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