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产期营养与内分泌|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解读2017年美国甲状腺学会“妊娠期和产后...

 你好鸭蛋 2018-01-12


  2017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更新了“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新指南增加了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的相关内容。现对这部分与产科及儿科医师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解读,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管理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患者,并对胎儿及新生儿进行合理的监护。

一、胎儿甲状腺的发育

正常状态下,胎盘可调节母体与胎儿间多种物质的转运量,其中甲状腺素仅可“适度”通过胎盘。因此,大多数患甲状腺疾病的孕妇所分娩的婴儿都是健康的。同时,胎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的发育相对独立于母体,胎儿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胎儿甲状腺的成熟度。所以,根据胎儿脐带血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评估胎儿自身甲状腺的功能。


1.胎儿甲状腺组织的发育与成熟:甲状腺是胚胎发育的第1个内分泌腺,在受精后约24 d开始形成,最初是原始咽部底壁中部的内胚层增厚,增厚部位很快内陷,形成小囊状的甲状腺原基。甲状腺原基最初由一团内胚层细胞组成,细胞团被周围血管间质分隔为上皮索网[1]。至胚胎第10周,细胞索被分成小的细胞簇,在每个细胞簇之间很快形成空隙,细胞在空腔周围排列成一层。至胚胎第11周,甲状腺滤泡腔内充满胶状物质,开始摄碘并合成甲状腺素(thyroxine,T4)。胎儿甲状腺体积也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与胎儿的体重密切相关[2]。


2.胎儿甲状腺素的分泌:最早在孕12~14周(胚胎10~12周),胎儿血清可以检测出低水平的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和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3-4]。此时的T4主要为母体转运而来。孕12周胎儿血清TT4浓度是2 μg/dl(26 nmol/L),FT4所占比例更大。孕中期开始,随着胎儿甲状腺开始合成甲状腺素,胎儿血清中TT4浓度开始增加,通常至孕36周达到非孕妇的水平,约为10 μg/dl(138 nmol/L)。TT4的增加源于胎儿甲状腺的分泌增加,也源于母体雌激素刺激胎儿肝脏产生的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hyroxine binding globulin,TBG)的增加。


与T4不同,胎儿循环中的活性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明显低于出生后,非活性的T3更高。孕12周胎儿血清总T3(total T3,TT3)浓度接近6 ng/dl(0.09 nmol/L),至孕36周达到45 ng/dl(0.68 nmol/L)。


胎儿血清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从妊娠12周的约 4 mU/L缓慢增加到足月时的8 mU/L,持续高于同期母体水平[5]。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甲状腺相关物质的胎盘转运

人类胎盘在调节母体和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胎盘提供了可调节的运输屏障,既可以保障妊娠期间母体和胎儿循环中营养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也可以阻止大分子物质通过[6]。大多数甲状腺相关的激素、抗体及药物等均可以通过胎盘,不同物质的胎盘通过率有所不同。


1.甲状腺素:正常情况下,人类胎盘仅可以“适度”透过甲状腺素。通过胎盘转运到胎儿体内的甲状腺素的数量取决于胎盘脱碘酶(deiodinase,D)与甲状腺素转运相关酶的共同作用[7]。胎盘中存在2种脱碘酶,即2型脱碘酶(D2)和3型脱碘酶(D3)。D2是活性脱碘酶(将甲状腺素转化为活性更高的T3),D3则主要是灭活作用(将甲状腺素转化为反T3,将T3转化为二碘甲状腺原氨酸)。胎盘中以D3为主,D3的活性几乎是D2的200倍。因此,从母体转运到胎儿循环中的大部分甲状腺素被灭活,在脱碘过程中释放的碘可以作为胎儿甲状腺素合成的原料。胎盘也表达一系列甲状腺激素转运相关酶,这些酶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甲状腺素转运的数量。迄今为止,已在胎盘组织中发现了6种转运蛋白,包括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8和MCT 10,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OATP)1A2和OATP 4A1,以及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LAT)1和LAT2[6]。甲状腺素的“适度”胎盘转运可以减小母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胎儿的影响,胎儿体内来自母体的甲状腺素在出生后迅速消失,半衰期3~4 d。


2.碘:碘从母体循环通过胎盘转运到胎儿是主动转运过程。胎盘通过钠-碘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主动浓集碘[7]。人类NIS属于钠-溶质同向转运蛋白家族,其浓度随孕周增加而增加。NIS依赖Na -K -ATP酶产生的Na 电化学梯度作为驱动转运溶质进入细胞内,其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含有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编码蛋白含有643个氨基酸,12个穿膜结构域。如果母体碘摄入过多,会导致胎儿体内碘过多,从而抑制胎儿甲状腺的发育。


3.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G):自孕中期开始,母体的IgG类通过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完成胎盘转运。1972年,Jones和Waldman[8]在新生大鼠肠道的上皮细胞上首次发现了免疫球蛋白Fc受体(Fc receptors,FcR)。通过这种特殊的受体,新生动物能够吸收到母源的IgG,从而获得被动免疫,以抵御外来病原体的感染[9]。后来的研究发现,母胎间的IgG转运依靠的是胎盘中的FcRn[10]。


甲状腺疾病相关的3种抗体,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i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SH receptor antibody,TRAb)均为IgG,可以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TPOAb和TgAb通常不会影响胎儿或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TRAb有可能是混合型抗体(既包括刺激性抗体,也包括抑制性抗体),对胎儿的影响更复杂,可能导致胎儿及新生儿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或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低)。


4.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ATD):临床常用的2种ATD是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和甲巯咪唑(methimazole,MMI),它们都可以通过胎盘转运至胎儿体内,转运量与药物浓度相关。目前的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孕晚期MMI与PTU的胎盘通过率相近,而孕早期的胎盘通过率尚不清楚[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