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伍平医生 《急诊科医生》热播,首集便以密集火力集中撞击了观众的视听神经。 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急诊抢救案例, 反复出现的心肺复苏和除颤使人血脉贲张。 听闻王珞丹曾为剧集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认真学习了心肺复苏技术,而在随后的拍摄过程中,她也以专业医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尝试做了9个小时的心肺复苏而累倒进了医院。 动作虽然帅,其实按压效果差,非紧急情况、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 心肺复苏是急救的必杀技,看过剧的你肯定也跃跃欲试、想要探个究竟了吧,下面就随小编一起结合剧情一步步为您解答: 剧中帅气小偷在长距离快速奔跑后突然倒地,不能动弹,这时候是不是应当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呢?当然不行 在目击有人突然倒地时,第一时间应当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安全,你才能进入现场进行救护。剧中事发地点在商场外围的人行道,环境安全;随后应当将患者翻转至仰卧位,我们的珞丹小主就做得非常正确,如果患者倒在不平整地面或软质地面时,应将患者平移至硬质平整地面以利于后续的救治工作。 随后要做的便是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双手轻拍患者双肩,在患者双耳侧大声呼喊两次:喂,你怎么了?当然呼喊的语言可以多样化,目的是判断患者对于拍打及声音的反应,如患者毫无反应,下一步就应当判断患者的循环呼吸情况即触诊颈动脉搏动和观察胸廓的起伏(两者应同时进行)。 颈动脉搏动的位置在喉节相应位置两侧的沟内,触诊时先触摸到喉节(女性则为喉节相应位置的突起),随后水平滑动至气管两侧的沟内,轻轻用力按压即可感受到动脉搏动。 当然,作为普通市民的你可能会非常犹豫:我是不是摸对位置了?到底有没有搏动呀?在现实生活里,如果你是非专业人士,在发现有人倒地意识丧失后可以跳过颈动脉触诊,直接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如没有起伏或仅有喘息,则可直接进入下一步——打Call! 打Call——你一个人救助的力量肯定是有限的,在确定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后,应当立即寻求帮助,如果现场只有你,首先需大声呼救,寻求附近人群的帮助;如果没有人回应,你必须像珞丹小主一样先拔打急救电话(最好还是不要抢人手机),明确说明患者性别,大概年龄,发生了什么,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周围的标志性建筑),目前情况等。 如果现场除了你之外还有其他人,那么你应当请求现场他人的帮助,明确指令:如穿红衣服的女士请你拔打急救电话120,明确说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了什么,发生的时间地点,目前情况等;并指派另一人如穿黑色西装的男士去取最近的AED(如果可能的话),并号召现场有经验的人士来一起帮忙做心肺复苏。 剧中小伙循环呼吸均存在且稳定,仅有意识丧失,珞丹小主未进行心肺复苏术是正确的,这种情况要做的就是在患者身旁守候并观察病情变化,直至专业人员到场接手或出现病情变化;如果小伙突然出现呼吸消失、颈动脉搏动消失,那我们就必须进行心肺复苏术了。 心肺复苏操作的第一步:胸外心脏按压 首先确认按压的部位,剧集末的医疗小常识介绍的定位方法为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这是一种标准的定位方法;但如果患者为女性,且在户外环境时暴露患者胸部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此时建议按压部位定位为:胸骨的下半部,即沿胸部正中触摸骨性部分,按压部位在骨性部分的下半部即可。 ![]() 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接触按压部位,双手交叉,十指紧扣,下手指上翘尽量仅让掌根接触患者胸骨,使按压力量集中,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肘关节伸直,上臂轴线垂直于胸骨,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如图示)。按压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放松时要充分。 ![]() 按压深度:5~6cm,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 人工呼吸:胸外按压30次后,要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 在开放气道之前须清理口腔,以免发生误吸导致窒息;将病人头偏向一侧,用手帕或衣角包绕手指清理口腔内的异物等;随后以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使口角与外耳道连线垂直于地面(如图示)。 ![]() ![]() 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救护者口必须完全覆盖被救者口腔范围,在吹气时捏住患者鼻翼防止漏气,同时双眼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如此重复两次;注意人工呼吸时平静呼吸即可,不要深吸气后深吹气,以免过度通气。 ![]() 如此循环,每五个循环检查一次颈动脉是否有搏动,直至专业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接手。 ![]() 在介绍了那么多之后,你肯定已经知道心肺复苏什么时候做、该怎么做了,但你心中肯定还有疑问: 不想对陌生人进行人工呼吸怎么办,心肺复苏能否继续? 心肺复苏的核心是胸外心脏按压,作为普通人的你如果不想对陌生人进行人工呼吸,可以仅实施胸外按压,等专业医护人员过来,再进行通气。 如何判断自己进行的胸外按压是否有效? 判断是否有效只需触摸腹股沟的股动脉或颈动脉。如果你在按压时,股动脉或颈动脉随着按压的频率在搏动,则说明你的按压是有效的;如果不搏动,则说明按压的效果不佳。 ![]()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