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的脑袋里一直回旋着小时候的旋律:“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哼着哼着思绪就飘回了上学期的方言课,还记得s教授跟我们说过,跟一个人交谈时,他只要听对方说三句汉语,便能知道这个人来自何方,从未出错。我们在短暂地惊讶s教授的方言学功底之后,便一下子领悟到了s教授举这个例子的用意: 是的,中国的方言千差万别,估计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另一种语言的内部分化状况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在中国大的文化背景下,每个地域的人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这个地域所使用的方言,便充当了这个文化的忠实记录者。所谓“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不仅故乡的文化烙印会一直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那一口乡音也会影响着这个人学习以及使用任何一种其他的方言或者语言。有时候,只要一个人一开口,便把自己家乡话的标志性特征展现得一览无余。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面对从周围县市,甚至镇村来的陌生人时,总是能很快地听出他是哪里人。而大家也会对一些“主流”方言有着些许的印象,比如东北话这样比较易懂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方言,大家总能在第一时间就能够辨别出来。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知识都是经验得来,也很难做到任何人对你讲几句话你就能把他的家乡猜个大概。而为什么s教授可以呢?因为汉语方言学家们早就把中国的方言进行研究归类,并总结出来了各种方言,方言群的特征。只要你对方言学家们说上几句话,他们便能迅速从你所说出来的话里抓住特征信息,并在他们的脑袋中找出对应的方言,然后就bingo!一下子就推断出了你的家乡。
听上去是不是很神奇呢?其实任何人接受了完整的方言学训练都可以做到能辨别出不同的方言。只是,因为中国的方言博大精深,要想真正地达到s教授的境界,恐怕没有十年二十年坚持不懈的训练和研究,是不行的。不过没关系,就算我们不能精确地辨别出来方言们,我们也可以去粗略地了解他们,这样以后再跟来自不同地域的mm们搭话的时候,便又多了一个话题,而在火锅桌前,也能够独领风骚10分钟啦!
在了解中国的方言前,首先,要了解中国的语言。方言和语言的差异,相信大家都感到有些疑惑。在上一篇文章《序》的留言里,就有童鞋问道,“有些语言学家认为中国不同地区的方言实质上已经是属于不同语言了。因为他们之间完全无法进行任何(口语上的)交流。求科普”(@Qcboy)大家在平时也一定听说过,一些特别“难懂”的方言,比如温州话,或者一些在一定地区是官方语言的方言,比如广东话,应该被算作是独立的一门语言。那么,确定语言和方言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其实,对于一些地方话到底是方言还是语言的争论,在学术界从未停止。从牛津字典的解释上来说: A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used by a particular country or community. 语言是指被特定国家或社会团体所使用的交流系统。 A dialect is a particular form of a language which is peculiar to a specific region or social group. 方言是指一门语言的一种特定形式,这种形式只在特殊的地区或被特殊的社会群体使用。
其实,从语言学上来说,判断一门语言究竟是语言还是方言,有着很多的条条框框,但也有很多界限不明的情况。通过上面的定义,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方言是语言的子集,语言是正式的,相对广泛使用的;而方言是非正式的,地域的。通常来说,最显著的一项区别就是语言间是没办法互相理解的,但方言间就可以。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的很多方言,都可以算作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了。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上来说,方言的划分,甚至语言的划分都要参考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政治。而中国各个汉语方言都属于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甚至所有方言的书写形式都是一样的,所以从这些角度出发,汉语的所有方言,就又被归为只是方言,不是语言了。其实,西方的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汉语的一些方言是独立的语言,但中国的方言学家坚持认为它们只是不同的方言,这个争议一直存在着。但在这个系列里,我还是遵从汉语方言学家的划分标准,那就是,它们都是方言。
那么,中国的语言,汉语方言的分布是怎样的情况呢?大家来看这张地图:

从地图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中国的语言局势,那就是中间,东边的地区说汉语,而北边和西南都有很多地方说的不是汉语,他们所使用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少数民族语言。而汉语自己又可以分为10个方言群,长江以北和西南大部分都属于官话,官话中间又包围了一个晋语群;长江以南从东往西有吴语,徽语,赣语,湘语;再往南一些,从东往西有闽语,客家话,粤语,以及平话。这样的十种方言群划分法是近期(所谓近期就是一二十年)新更新的划分方法,而在以前,传统的划分方法是把汉语方言划分为7个方言群,从北向南,从东向西有官话(包括晋语),吴语(包括徽语),赣语,湘语,闽语,客家话,以及粤语(包括平话);相比较而言,新的划分方法综合了更多的元素,才增加了三个方言群。至于为什么会把几种方言群单独列出来,原因牵扯到了很多方面,这里就不详述了。而在以后的系列里,我也会使用这种传统的7种划分法,在这个基础上我再顺便提及其余三种被划分出来的依据标准。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我上面的用词,就是方言“群”,而非方言。我在上一篇说过,汉语的方言数量极其庞大并且错综复杂,可以说没有任何人能真正地确定一个数字,来告诉大家中国的汉语方言究竟有多少种。而专家们做的,便是把汉语的方言进行归类,划分出了方言群。比如温州话和上海话同属于吴语方言群,厦门话和福州话同属于闽语方言群,虽然他们之间并不能互相交流,但因为他们都有一些重要的特征,所以把他们归到了一个方言群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吴语并不是一种方言,而是集中了有某几个共同特征的方言群。而这些方言群的共同特征,以及下面的一些方言自己的独特特征,就是方言学家们判断一个人家乡的天赐利器。开口讲一两句话便辨别出了方言群,再听两句便能下推到具体方言,这就是方言学家们神奇功力背后的秘密。
还记得爱情公寓第一部里在高速路上堵车的那一集,吕子乔为了跟那个mini cooper美眉搭讪,便说他从那个美眉的英语里听出了那个美眉是四川人。其实根据中国人的英语口音判断这个人的家乡并不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完全可行的,不过像吕子乔那样听一句hello就能听出是哪里人的功力,恐怕连s教授都不能企及,在这里,不得不感慨小布的“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