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腹逐瘀汤的临床新用法痛经详解

 孙行者苏 2018-01-12

组成:小茴香1.5g,干姜3g,延胡索3g 当归9g,川芎3g,肉桂3g,赤芍6g,蒲黄9g,五灵脂6g。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血瘀。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每月3~5次,断而又来,连接不断,经色或黑或紫,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

方解:本方是为治疗少腹血瘀之证而专设的,多用于少腹血瘀,行经腹痛,痞块或月经不调。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养血调经,为主药。没药散结气,通血滞,消肿定痛,祛腐生肌;五灵脂、蒲黄通利血脉,祛瘀止痛,推陈致新。四药相合,共奏化瘀生新、散结定痛的作用,为辅药。小茴香、炮姜、肉桂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引诸药直达少腹,为佐药。综观全方,为温经止痛、活血化瘀的良方。

加减:胸胁、乳房胀痛者,加郁金、川楝子; 少腹胀甚或冷痛,加香附、乌药、胡芦巴;腰酸、膝软乏力,加杜仲、续断、牛膝、桑寄生、巴戟天;身倦乏力短气者,减川芎、五灵脂,加黄芪、白术、党参。

现代应用

痛经痛经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疼痛剧烈拒按,或按之有包块,且血块较多,血块排出则疼痛短期减轻,上述症状多系气滞血瘀所致。投以少腹逐瘀汤加味:川芎15g,牡丹皮15g,小茴香7粒,干姜(炒)3g,延胡索10g,当归10g,肉桂5g,赤芍6g,蒲黄9g,五灵脂(炒)6g。水煎服,1剂/日,分2~3次服。服药5~8剂可获痊愈。为巩固疗效,在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服3~5剂。

人工流产术后出血不净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川芎、延胡索、五灵脂、赤芍、小茴香、炒蒲黄、肉桂、当归、没药各10g,炮姜6g,地锦草、重楼各30g。B超示有残血及残留物,加三棱、我术。1剂/日,水煎服。

小儿久泻芍12g,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炮姜各8g,川芎、当归各6g,没药10g,小茴香、肉桂各5g。脾胃虚者,加党参、白术; 脾肾两虚者,去肉桂,加附子、黄芪; 水样便次多者,加诃子、薏苡仁。1剂/日,水煎取液300ml,50ml,6次/日温服,7天为1个疗程。用药1~2个疗程。

卵巢囊肿方药: 小茴香3~10g,干姜6~10g,延胡索12~15g,没药、蒲黄、五灵脂各10~15g,当归15~20g,川芎12~20g,肉桂3~6g,赤芍20~30g。腹痛甚者,加三棱、莪术、土鳖虫;痰湿甚者,加天南星、法半夏;气滞甚者,加香附、青皮、枳壳、白芥子;出血多者,加益母草、侧柏叶、地榆。1剂/日,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慢性盆腔炎用本方加减:当归、延胡索、蒲黄各15g,川芎、五灵脂、土鳖虫、莪术、桃仁各10g,败酱草30g,小茴香6g。口苦、胁胀者,加川棟子;腹痛拒按,带下黄臭者,去小茴香,加大黄、黄柏;腹痛喜按、形寒肢冷者,加干姜、肉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者,加黄芪、党参;腰酸膝软者,加杜仲、川牛膝;潮热盗汗者,去小茴香,加白芍、鳖甲。1剂/日,水煎服。用药前先服薏苡仁粥1碗。用药>3个月。

子宫肌瘤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乳香、没药、五灵脂各1kg,桃仁、肉桂、三棱、莪术、血竭各1.5kg。气滞血瘀型,三楼莪术加倍,加木香、乌药、香附;肝郁血瘀型加柴胡、桂枝:肾虚血瘀型加附子、熟地黄、山莱萸。制成胶囊剂;6粒,3次/日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并用药液(三棱、莪术、血竭、乳香、没药、益母草、丹参、夏枯草各0.5kg,三七、土鳖虫各0.4kg;加75%乙醇,浸泡1个月)漫几层纱布,外敷小腹处神灯照射约30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周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天。

子宫腺肌症小茴香、延胡索、蒲黄、五灵脂各20g,干姜、没药、川芎、赤芍各15g,当归、肉桂各10g。水煎,取液200ml,低压保留灌肠,右侧、平卧位各20分钟;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用至经净,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1~3个疗程。禁忌与注意事项本方活血化瘀的药物较多,孕妇忌用。●本方与血府逐瘀汤均为活血化瘀、治疗血瘀证的常用方剂。但由于组方不同,治疗瘀血所在的部位也各异。血府逐瘀汤用柴胡、桔梗载药上行,主冶头部和胸胁的瘀痛等症,而本方用小茴香、桂心温经止痛之作用较优,主治下焦虚寒,少腹瘀血停滞等症。临床须辨证选用,灵活掌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