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和生活之间,就隔着一个“正面管教”的距离

 残月照亮夜 2018-01-12

导读

见过太多的人在学习心理学,也听过太多的人抱怨学习了这么多心理学理论,生活却没有什么改变。因为似乎这些高大上的心理学理论用不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我本人时候心理学专业毕业,也遇到同样的困扰。心理学硕士毕业后近20年,并没有觉得心理学和我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关联,直到我遇到正面管教。

我终于明白,心理学和我的生活之间仅仅差了一个“正面管教”的距离!

1

关于人生课题

职业、社会、性

人们生活在“意义”之中,每个人都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它;人们所感受到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它们经过解释后的意义。

人们想活得好,并感受幸福,就不得不处理好三大课题:与职业的关系,与社会(人)的关系,与性的关系。每个人对这三大人生课题做出反应时,都明白无误的表现出他对于生活意义的最深层次的感受。

2

关于自我价值

存在即价值

虽然每个人都是生而自卑,但自我价值却不需要依赖他人的肯定与认可。存在即价值。

3

关于生活态度

持有错误信念

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隐含了自己的“错误信念”。每个人都深陷在自己的错误信念中而不自知,冲突发生时总相信“我是对你,你是错的”。与众不同的人会打破盲人摸象的人生陷阱,开始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他们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4

关于职业选择

所有的做不到,只不过是不愿意

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以使我们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在这种天然的“我能不能活着”的焦虑中,人们生出了太多的“没办法呀”,“不得已呀”,“不得不呀”。生活原本如此简单,是我们把它搞复杂了。如果人们能够及早认识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那么职业的选择便没有了边界。

5

关于家庭关系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能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的人,内心才真正有力量接纳一个不完美的孩子,接纳不完美的家人。孩子是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所以如果你爱你的家人,你的一言一行就应该让那个他们感觉好,而不是每天在家庭关系中纠缠孰是孰非。

6

关于人际关系

关系的本质是感受

关系的本质是建立在“感受”层面,而不是建立在“事实”层面;有些人一生都没有活明白这个道理。另一方面,只有在关系中贡献的人才更有尽可能从生活中得到价值感。今天的社会,人么伸长了手臂,都想从生活中得到,却不愿意为社会贡献。人与人的关系便从本质上发生了错位。

7

关于课题分离

我的事,老天的事

除了“我的事”和“老天的事”,其他都是“关你P事”。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是纠缠不清的,父亲不在“父亲”位子上,母亲不在“母亲”的位子上;一切纠缠都被打上了一个金光闪闪的人性善的标签“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与谁的而未来相关便是谁的课题;我不插手别人的课题,也不允许别人插手我的课题,这就是课题分离。完成课题分离是家庭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接纳和改变的开始。

8

关于自我成长

不贪心,不矫情

人们都以为改变的是痛苦的,所以大多数人甚至连改变的尝试都是拒绝的。自我成长的改变其实不是痛苦的,而是充满希望的。只要我们不贪心,不矫情。加大正面管教三天专业父母课,帮助更多的为人父母者通过体验是活动滋养未长大的内在小孩,鼓起重新追逐幸福的勇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